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当代油画创作离不开油画艺术的观念性。油画艺术的观念性是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家凭借自己的观念创作了艺术作品并赋予其内涵。艺术家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借助艺术作品向观赏者呈现自身的思想观念,引发观赏者的共鸣。油画艺术的观念性和油画创作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油画创作不是纯技艺的艺术创作,艺术的观念性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其对油画作品内在理念的支撑上,这种支撑尤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阐述了艺术的产生取决于三大要素——种族、时代和环境。黑土绘画艺术比南方绘画的发展较晚,又具有其特殊性。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黑土文化独特的地域优势,绘画艺术受多重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黑土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厚重性和边缘性,这也影响着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上的发展。文章主要对黑土文化视域下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同时,这也是艺术家对黑土文化视域下绘画艺术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设计"是个具有抽象性的现代概念,设计活动也被称为艺术创作活动。从表面上看,设计师的活动和艺术家的活动很相似,他们都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在设计活动和艺术作品中表达着思想和情感,甚至在专业基础训练上,设计师和艺术家也有着相同的经历。然而设计美是一种功能美,一种实用美,设计美是功能与美的结合。设计美扭转了自康德以来的艺术活动方式,重新诠释了艺术和生活的相互关系,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生产方式和艺术观看形式,使艺术活动更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水彩艺术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存在争论,对于当代的水彩风景艺术家来说,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民族艺术精神的回归进行研究。水彩画艺术本身来源于西方,传入我国后逐渐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水彩风景艺术融入了东方文化特色,这使得中国水彩风景艺术具有了自身的特色,也更加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对于我国的水彩风景艺术来说,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当前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黑人艺术的角色是非洲裔美国艺术家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兰斯敦·休斯在他1926年出版的文学评论集《黑人艺术家和种族的山脉》中提出的。在20世纪60年代“黑人艺术运动”兴起的这段时间里,这一问题被再次提出,其实在这之前、之后以及期间这一问题被多次提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家在创作油画作品时,除了受西方油画传统的影响,也自然会受到中国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风景油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生发出了独有的艺术创作形式语言,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多的中国风景油画,融入了中国传统国画的艺术语言,这种形式语言,也许是对于线条的独特运用,也许是在色彩上的精心经营,也许是对于画面肌理的掌控。这些都是中国艺术家在利用油画这种创作形式时,融入自我的所思所想而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形式的创作语言。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长河中,女,陛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魅力闪烁着光辉.她们有着和男性艺术家同样的艺术热情和艺术追求,但由于她们自身的女性特征又使她们与男性艺术家之间存在着绘画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的相互交织和冲撞磨擦,才使艺术之花常开.这一点,在当今的女画家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巴斯奎特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涂鸦艺术家,在短暂的生命中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人们熟知他大多是因为他高居不下的作品价格,而在他的作品中,那种稚拙、具有表现性的艺术语言真正吸引了大批观赏者,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其中,象征符号的运用让巴斯奎特的作品具有特殊意义,蕴含了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对巴斯奎特作品中象征符号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为当代艺术家创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艺术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艺术家的创作通常不能被观众所理解。究其原因,就在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仅仅凭借主观对艺术及作品的理解进行创作,只发挥了艺术创作的人本性,并没有真正将公众的意志融入作品中,失去了艺术的社会性,自然不能被公众接受。艺术是属于公众的艺术,只有当艺术被公众理解并接受,艺术作品才能凸显它存在的意义,反之,作品只能作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花瓶而存在。将公共意志与艺术结合,本应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但在我国当代艺术中,人本性与社会性在艺术创作中却呈现出博弈的趋势。对这种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我国未来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文艺复兴,证明了文艺的历史传承关系,以及传统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关系。当代艺术不可能再以完全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今天的我们也不可能再变成古人。在艺术的革新中,古典传统是珍贵的遗产,是我们发展新文艺的出发点,但传统不能机械的重复,借鉴不等于模仿。停留在重复、模仿的阶段,必然导致艺术的僵化。我们现代的艺术家不管在艺术形式上采取何种方法,主要精力都应集中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上,道德感、社会感是我们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艺术自19世纪后期打破了绘画长久以来自然主义的处理方式,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激烈的变革。这段时期出现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的美术运动和先锋艺术家。通过分析现代绘画风格变革早期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来研究当时艺术家在面临新环境、新挑战时做出的题材方向调整。研究发现,艺术家更加注重将个人意识倾注于创作中,绘画的题材从描摹自然形象转为描绘艺术家的观念与直觉,艺术家的认知变革为现代艺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陈园 《美与时代》2007,(1):26-28
自由是整个艺术创造的核心,是艺术家们醉心追求的境界.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自由主要表现在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传达三个阶段中.同时,在艺术创造中,自由与规律总是相伴而行的,艺术创造的自由的本质就在于前者对后者的超越,达到一种无规律而合规律的自由境界,真正展现"自由之舞".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过程中,我国的公共艺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与西方国家存有差距。目前,制度是制约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制度是公共艺术发展的保障,文化则是公共艺术的灵魂。一套好的制度可以吸引优秀的艺术家参与创作,催生出高质量的公共艺术作品。制度与文化的并重,无疑是发展我国公共艺术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歌唱艺术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是要靠演唱来实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在歌唱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的八个环节:内涵的理解、意境的想象、声音的运用方法、风格的掌握、韵昧的体现、艺术的处理、忘我地演唱、艺术与技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日常的美术史阅读和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熟似无睹"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却并没有做过仔细的推敲。比如,我们经常在其历史年代不确定或含糊不清的时候为某位艺术家或某种艺术现象作出断定给出结论,称其为古代著名艺术家、抑或近现代、近当代、现当代艺术家。然而,若是判断有误,这种混乱的称呼往往会给人留下模棱两可的印象。因此,对历史年代的划分和考究,不光是历史学家乃至文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美术史、艺术流派、艺术家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代装置艺术经过西方长达百年的探索研究,已经发展为多种媒介和多种材料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材料作为装置艺术的创作语言,是其创作的不竭源泉,也是装置艺术家表达个人意愿和情感的物质要素。材料的运用还是对装置艺术语言的升华,是艺术化后的表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装置创作材料的多样化运用必将成为当代发展的新趋势。在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艺术家不仅要体现设计意图的表达,还应重视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重视生态环境与装置创作材料的有机结合,从而展现装置材料的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在油画中表现精神追求已成为当代油画的发展趋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再拘泥于对事物的具体描绘,而是更加注重对自身情感的表现。因此艺术家们逐步打破传统观念,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虚无情感这种简单而有力量、冷静而具有理性温暖的情感表现,对我们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利于让我们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8.
法国的狄德罗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家,他的《沙龙随笔》是艺术批评的范例,他把对具体绘画作品的艺术评价与艺术家的个性以及美学理论结合起来。此外,狄德罗的绘画理论著作还有《画论》和附在《1767年沙龙随笔》后面的《论手法和造作》。他的艺术批评思想建立在"真实、自然、简洁"这三条艺术美的标准上。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性别差异不应成为艺术观念表达的障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的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最终追求.艺术家应具有独立的个体意识,艺术也应超越性别差异.目前,中国女艺术家有这样三种创作状况:以女性性别特质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以女性主义话语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具有形式与观念同一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丑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呈现,是艺术家通过"化丑为美""以丑衬美"的方式让丑在艺术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这一过程凝结着艺术家对于"丑"与"美"的理解,从本质上来说生活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通过表现生活丑,从而实现艺术美,这不仅可以强化美,还可以给人带来与美不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