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在泼墨与泼彩上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创作的仕女图作品自成一体,特别是当他从敦煌临摹学习壁画回来以后的仕女画作品更是产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惊叹不绝。文章对张大千敦煌壁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张大千相关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研究者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之后以"诱人"的谐音"右任"为名,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的书法潇洒飘逸,自成一体,其成就主要在于草书方面。于右任在书法上面取得的成功,缘于他与众不同的每天只学一个字的学习方法。年轻时,于右任主要致力于魏碑书法的研习,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他过42岁生日那天,于右任却突然向  相似文献   

3.
刘铁彬 《美与时代》2023,(2):105-107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极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艺术和他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代,开发张大千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能启发当代艺术创作,还能促进内江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推动张大千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分析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探讨内江及周边地区对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空间,有助于打造张大千文化品牌,扩大张大千文化艺术影响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大佬于右任一生钟情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他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千古草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与现今的一些书家相比,于右任堪称是书品、人品俱佳的典范。于右任每日临帖不辍,但他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爱国诗人、书法家于右任,长髯飘飘一辈子,所以又叫于胡子。他是晚清举人出身,也是著名的记者、报人,当然,还是美食家。1927年秋天,于右任携夫人到苏州太湖赏花游玩。船到灵岩山下的木渎古镇,见岸上有家餐馆"叙顺楼",时近中午,大家饥肠辘辘,于是登岸就餐。当时老板以招牌菜斑肺汤、三虾豆腐、白汤鲫鱼等招待于右任一行。这  相似文献   

6.
于右任(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骚心,号髯翁,晚年别署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是我国的著名诗人与书法大家。于年一轻时又字诱人,因其谐音右任,从此遂以右任为名。于早年系前请举人.曾留学日本,1906年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回国后,于曾在上海先后创办过《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疾呼革命。辛亥革命后,于曾历任过交通部次长、靖国军总司令、上海大学校长、全同审计院院长等职。1931年起.于即长期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直至终老于任上,在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北。于右任从年少起即研习…  相似文献   

7.
纵观张大千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实践,天主教、佛教和道教都对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他却从未成为任何一种宗教的忠实信徒,而是游走于三教之间,自由穿梭。张大千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多面的艺术才能与跌宕的人生经历都已为世人所熟知,但人们对他与宗教的关系却了解不深。  相似文献   

8.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以梅花为精神皈依的"梅痴"张大千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与艺术生涯中不断叠加着与梅花的众多交集,总结出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画梅理念。在进行梅花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张大千秉持体察物态写其形,取法自然得其色,从心而作显其神,力求"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以独到的画梅技巧和明确的艺术观念展现了他对如何画好梅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田力  赵岚 《中国道教》2012,(4):33-37
20世纪大画家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屹立于中西画坛。他的作品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技法,开拓了中国画的意境、风格。张大千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他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美学素养是其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书法艺术风格就是他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张大千书法信息化传承路径就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书法专业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张大千书法特质并将其信息化处理,数字化拟合开发张大千书法字库、书法作品库,通过多媒体视频、网络、微信等信息科技路径,填补当前电子设备无张大千书法字体的空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传播张大千的书法文化,让张大千书法在网络环境中为人类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使张大千书法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发展,树立文化自信,走文化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生于四川内江的张大千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巴蜀民众朴素侠义、爽直洒脱、灵巧通达的社会性格的影响,在其艺术交游中亲师友朋、慷慨仗义、敢作敢为,从而获得了师长的提携、友人的支持以及学生后辈的推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张大千提供了宽松的艺术创作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他的艺术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末的陕西三原,一个孤儿突然名声大振。他凭寒窗苦读,考中了举人,1904年又背起行囊赶赴河南省开封府参加会试。就在这时,这位青年的第一本诗集《半哭半笑楼诗抄》问世,一篇篇洋溢着反清激情的诗篇,引起了朝廷的惊恐。一道捉拿于右任的圣旨很快就下达了。幸得朋友们相助,于右任匆匆离开开封,直向志士云集的上海而来,暂避一场杀身之祸。但是,他不知道《申报》已连日刊登了关于他的通缉令。  相似文献   

13.
“回到处于昏迷状态的爸爸,嘉煌要去敦煌。",当我从东京父亲身边,在他耳边轻轻呼唤时,昏迷中的父亲终于微微睁开了眼睛。 敦煌,这个神秘的地名,改变了他在巴黎登上艺术殿堂后的人生道路; 敦煌,闪烁着民族艺术光华,是父亲从创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在以后的半个世纪奋斗和苦难中,激励着他克服种种困难,顽强地拼搏下去的唯一信仰。 敦煌,是和父亲一生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是父亲使用最多,最能使他回忆起人生甘苦的名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艺术研究方法的三种角度来探讨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绘画,从综述艺术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况着手,然后探析图像学、田野调查方法和符号学的研究与运用,接着以近代画家张大千的绘画为例,分别从图像学下的女性形象分析、田野调查法走进敦煌寻大千足迹、运用社会学与社会接轨三方面探讨张大千的绘画作品以及艺术研究方法在艺术界的研究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大千在绘画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于此便掩盖了其在书法上的成就,其实张大千独特的书法风格被后人誉为“大千体”,他将金石、碑版、法帖融于一炉,章法上具有绘画的构成特征,并注入诗意的内涵,其书法拙厚古朴、挺秀清健,精简灵活,生动自然,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堪与前代大师相抗行。且张大千对于书法上的独到见解对于当代学人亦有相当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举世闻名的画家,张大千在书法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张大千有良好的家学渊源,其后拜师上海、临抚敦煌、游艺世界,其在学习研究绘画、书法和篆刻,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绘画上既有对传统的全面继承,特别是重拾了中国画的色彩,又有晚年泼墨泼彩的重大变革,书法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大千体",使绘画、书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萍踪海外30余年间,张大千坚持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不论是题材和技法还是气韵,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画传统特色;二是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三是以古为基础,开创泼墨泼彩技法。张大千在海外时期对中国画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新形式,在国际上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大千的成功之道对当今中国画学习者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从敦煌开始,进而延展到对整个丝绸之路的文化探索,是贯穿20世纪始末的重要文化现象。艺术家们对敦煌壁画的研摹,不仅沿袭了敦煌艺术的宏阔气度和精美造型,在形式风格上再现了敦煌壁画的神采真身,也以艺术的慧眼和感觉,在意韵上感受和展现了敦煌壁画的精彩手笔。一百多年前的敦煌,成为现当代艺术家们寻求自我本源与文化根基旅程中极为重要的站点,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