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风眠是提倡"中西合璧"绘画的一代大家,他在20世纪初留学巴黎,现代艺术的浪潮促使他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毕加索的创作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美学形式上都对林风眠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林风眠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表现元素,运用中国画笔墨结合色彩,同时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创作了具有变革性却不失抒情写意的独特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2.
达利是20世纪艺术的表现者,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利用潜意识的幻觉来表达抽象的情愫与怪诞的意境。其画作营造了梦呓般的形象,充斥着魔幻般的色彩。他将绘画作品作为交流媒介,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观者对话,在这一过程中绘画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了影响,高于视觉表象层面的精神思想领域的互动交流也就由此诞生。达利的作品有他自己的艺术特色,而这种艺术特色为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世界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克林姆画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艺术运动和维也纳先锋艺术团队时空碰撞催生的产物。作为分离派的领军人,他的作品极具时代特征。画家付诸天才般的想象力和勇敢探索精神,将绘画之唯美和工艺之精湛有机融合,作品装饰意味浓厚。画家渲染和讴歌性爱和女性之美,又将自己对生死的理解和思考漫溢在画作中,作品虽然情色荡漾、烈火情挑,却始终笼罩着宗教般的悲悯和感伤。  相似文献   

4.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融合中西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以其独辟蹊径的话语诉求和形象实践,在横亘世纪的中西融合艺术探索中春华秋实。他在为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树立了艺术创新典范的同时,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汇,拓展了中国画的语境,开辟了一条中国绘画艺术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林风眠与潘天寿二人是我国重要的艺术教育家,林风眠走向了"中西融合"之路,潘天寿则选择用传统创新来宏扬民族文化与精神,两者都具有典型的学术精神与使命感,回应着时代的命题。与林风眠融合中西艺术以产生一种新的艺术相反,潘天寿则极力强调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林风眠是将中西绘画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来谈融合;而潘天寿则坚持走民族绘画之路,在以本民族绘画为主体的情况下谈从西方绘画中获得滋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图像学是一门辅助艺术史的科学,旨在形象主题的分类、描写和解释。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研究划分为三个层次阐释作品,不仅适用于西方绘画研究,也适用于中国绘画作品。文章从图像学角度来分析仇英的绘画作品,了解明代社会生活面貌,剖析画作中某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历史与思想的深层意蕴。对其作品的内在含义做深入分析,关注其在绘画方面的创新,并且结合同时代主流文人对他的评价,揭示其图像背后蕴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勃鲁盖尔是欧洲伟大的美术艺术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画家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思和对当时农民生活的同情。因此,勃鲁盖尔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画作既是美术艺术,也是记述历史的文化作品。文章首先分析了勃鲁盖尔绘画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然后以其画作来解析其作品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旨在为美术艺术爱好者和勃鲁盖尔艺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来的许多画家流派均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在立体主义绘画中,毕加索勇于打破西方古典绘画法则的束缚,以不同寻常的视点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代名词,他终生致力于将中西绘画传统进行吸收、融合与再创造,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绘画艺术的风格。他的人物画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西方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可谓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11.
梁辉 《美与时代》2023,(9):72-74
从近现代开始,中国画家们前赴后继地展开了中西融合艺术的探索,林风眠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林风眠一直探索中西融合之路,试图从自己的画面里找到理性、感性的平衡与安定。他在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知识后,将水墨和色彩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墨结合的彩墨画,同时增加光影层次,依然保持了画面在二维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平面性,而不是立体性,使作品既有西方审美又兼具东方韵味。正如潘天寿所说,林风眠水墨“既清秀又浑厚”。这正是其中西融合与探索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工业社会的喧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震荡,许多艺术家的作品笼罩着梦呓、和令人不安的气氛,他们绘画的主要目的是抒发情感和表达个性自由。自我个性的泛滥,普遍性的不被关注,使得人们的内心对画作失去了最初的崇敬感。莫兰迪寻找着这个时代正在失去的东西,他努力创造深远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物体。文章旨在结合色彩、形式等元素,分析莫兰迪在画作中对简化和丰富手法的运用,深入探究他的艺术思想,寻找他绘画表象之下的永恒形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之一,蒙德里安提倡"新造型主义"艺术。他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的绝对精神,追求人与神绝对统一的境界。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作主要通过对纯净色彩的还原和几何式的黄金构图来表现,构造出极具生命力的绘画作品。蒙德里安用一生的时间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其画作中的纯粹形式是为了表现自然的生命力,从而探索自然普遍的内在真实,以此观照理性世界中绝对均衡的"永恒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类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美术绘画作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品类繁多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群群众对美术绘画作品这一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升温,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创办的美术长廊、绘画展、绘画培训班热等种种现象也可窥探一二。文章中,立足于大众审美能力,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角度,来探讨美术绘画作品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提升美术绘画作品的质量,让美术绘画作品以更完善的形象和审美功效来切实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十分注重文化强国建设,要求各领域的工作人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各项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以增强我国大众的民族自信。在绘画艺术领域,国画山水是重要内容,许多画作创作者为了使画作的展现意义更强,会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将文人情怀着重渗透到国画山水创作中,让国画山水欣赏者结合山水画的特征领悟创作者的情感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艺术著作各有展现价值,还可以推动我国绘画艺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国画山水中的文人情怀进行探讨,得出国画山水画作创作者需要对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渗透文人情怀加强探究。这样既可以国画为载体凸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还可让更多优秀的画家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环境中强化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金云舟 《中国宗教》2017,(10):58-59
土山湾画馆的很多作品,代表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样式造型的改变,从这些画作中,可以清晰看到当时中国画家们的创作性尝试。这对于当今中国天主教绘画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巴尔蒂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既有西方古典油画的优雅,也不失当前时代的特性,并成功在多元化艺术风格的世界画坛里备受瞩目。他一生钟情于东方艺术,并结合东方艺术精神和西方绘画技巧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通过对巴尔蒂斯画作的分析和相关书籍的阅读,从其作品的构成特征、绘画精神、中西融合的角度来谈东方情结对巴尔蒂斯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风眠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他的绘画艺术对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强调主观,重在表现,画面抒情味浓烈。他以前驱者的巨大勇气和魄力,摆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墨线造型,采用中西艺术“调和”的方式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清丽 《美与时代》2007,(10):32-34
在历代绘画作品中,女性似乎更多地以一种赏心悦目的姿态出现,犹如一道风景.20世纪以后,随着西方艺术在形式、观念上的激荡和革命,以及中国艺术自身的文化、社会学转向的发生,在许多美术作品中,女性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以往女性绘画的含义,不论是在形式上,或是在观念上.  相似文献   

20.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上千年来的积累与流传,我国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意境更佳。目前山水画艺术经过源远流长的发展,已经不单单为画作,而是与诗歌、词句、画作、书籍融为一体的绘画形式,属于世界文化界中的重要瑰宝。山水画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图画的精美,更是为了体现、表达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某一种意境。本文通过讲述山水画表达意境的内涵以及当代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分析实现当代山水画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