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案例分析西方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对当代新工笔画构图产生的影响,研究当代工笔画家,特别是以江浙为中心的新生代工笔画家在传承传统中国绘画构图法则的同时,将传统和现代的图形符号以构成性的法则处理画面情节,使画面当中各种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很好地融合到一个画面里,不断地借鉴了西方的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形式来完善画面,表现出现代人对古典主义唯美的心境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多元美术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工笔画从传统中传承下来并汲取了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技法和材料上不断推陈出新,画面题材也不再受到局限。当代的观念、思想内涵和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融入了工笔绘画的画面当中,使工笔画呈现多样化生长趋势。在画面架构有所突破的当代工笔画中,画家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值得人深究并探索其所想表达的个人绘画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工笔画自战国至盛唐再到当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手段甚至是绘画工具、材料的变化都微乎其微。这与我们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有些脱节,因此采用新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工笔画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在工笔画中运用肌理技法的创作方法,丰富了工笔画创作的语言和技法,增强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度,给观者展现了一种新的工笔画的体验意识和审美情趣,使画面更有效地表达创作者营造的意境,也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肌理效果的运用促使工笔画在材质运用与技法表现上有所提升,让传统的工笔画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工笔画作为国画的一大构成,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题材也日渐丰富。文章从绘画选题准备、创作构图、线条造型、色彩技法运用、调整整理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创作来研究和探讨当代工笔画所呈现出的画面效果及时代感,做到绘画理论与实际创作结合,从而更好地达到对工笔画的理解与运用,体会线条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新工笔"的成功使我国的工笔画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各大院校的工笔画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只看到了"新工笔"画家的成功,却忽略了画家背后的文化积累,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显得削足适履。对于"新工笔"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应对当前我国工笔画教学现状进行理性反思并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懂得明辨美丑、去伪存真,在绘画上能够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工笔画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吸收西方成熟艺术观念和形式。超现实主义绘画与传统工笔画有着相同"写实性"基因,使得超现实主义观念融入当代工笔画中具有一定的基础。超现实主义艺术观念将传统工笔画从现实主义创作引领到超现实的发展方向,推进工笔画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超现实主义图式给当代工笔画带来新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促进了当代工笔画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戏曲与绘画几千年独立存在,但二者本身亦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中国工笔画去表现戏曲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在艺术创作观念与精神文化方面更加契合。创新在中国工笔绘画中固然重要,但艺术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是绘画创作中的灵魂所在。一幅艺术作品若无灵魂而仅仅止步于形式与视觉效果上,那它绝非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真正的魅力是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与其观念和有效性的传达上。现将工笔戏曲人物画中"艺术情感"的体现作为切入点,结合创作实践尝试揭示"艺术情感"在工笔戏曲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华胥引》主要由七公子的同名小说《华胥引》改编,讲述了卫国公主叶蓁与陈国太子苏誉之间的旷世之恋。在众多原著粉的簇拥之下,该剧在播放之初,就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与观众的好评。当然,该剧能够在众多电视剧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除了细腻、动人的剧情之外,还有其充满艺术气息的美伦美奂的背景布局。电视剧《华胥引》主要运用了艺术化的背景布局、艺术化的背景色调以及艺术化的妆容设计,描述了一幅幅精致细腻的唯美场景画面。  相似文献   

9.
构图是画面中的骨骼和结构,唐代张彦远更是认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工笔画的发展从古至今都离不来对构图形式的思考和探索,其构图的章法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形式美规律。当代工笔画家们对构图正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努力寻找当下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文章通过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所呈现的一系列新特征,试图找寻与内容相契合,有个人风格的个性化构图。  相似文献   

10.
当代工笔人物画因平面性特征而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美,画面内容在当代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画家唐勇力的作品在当代工笔画中更彰显其个性,体现出一种残缺之美,装饰意味异常浓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别。从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看,工笔画正在逐渐远离"写意"精神。结合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分析传统写意精神的要义,从工笔画的用线、赋色及创作三个方面来探索工笔画的写意表达载体。在谨守民族个性精粹的前提下,注重融合西方绘画的新形式,这是新工笔画笔写当代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幅画面的结构最终都包含一定的次序性,即结构性和节奏性两者的关系,画面的形式语言表达的是画家在自我认知基础上对具体形象的真实再现,而在绘画创作中对于形象的"真"的诠释需要通过在内容上找出"真"、在形式上表达"真"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3.
正读研期间,自己在工笔画的基本功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创作中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路。研究生学习生涯结束后,回到单位工作,对自己的花鸟画创作方向迷茫了一阵子。例如,在创作上曾经往"新工笔"方向转型,也尝试画瓷砖、大理石砖,或者把青绿山水和工笔花鸟结合起来予以表现。然而,画面效果并不是很好,有拼凑画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中国的各大美展上,特别是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不难看出当代中国具象油画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那就是在这些油画作品中所传递出的"感受后的真实"。这些带有真实感受的油画作品所带给观者的震撼和感动是十分强烈的,同时画面中鲜明的个性表现方式,使得画展上的油画面貌更为丰富。一幅幅带有明显表现意味的具象油画作品在一次次刺激观众眼球的同时,也在不断冲击着观众的内心。  相似文献   

15.
工笔画的写意性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另一方面又涵盖了工笔画的实践意义。将写意的"写"与"意"拆开进行分析,研究工笔画写意性的现状和写意性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画面的形体、结构、色彩、空间、透视等等基本构成要素,这是其最基本的问题.然而影响画面精神内涵的画家心态、心境,画家的艺术修养、文化内涵、品位,审美眼界的高低等因素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画面所表现出的精神性的东西,即画面之外或画面深处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正是画面是否耐看的核心所在. 真正的艺术品只能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的.没有鲜活的生活、生命体验,艺术作品就很难感动观众.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个地区性画家,数十年来,始终以太行山区景物为创作母体,进行频繁操作,把自己的生命分解为一幅幅作品。我在创作中强调"写"和"意",是从自然中吸取,又否定自然,画记忆与想象中的现实,侧重把心灵视觉的自我内在心象传达到画面,在作画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肌理的意象表达是构成作品的重要形式要素,因为肌理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绘画艺术家们也在掌握和运用肌理、挖掘肌理的意象表达作用下表现出独特艺术效果。工笔画艺术创作中,对肌理意象效果的探索运用,丰富了绘画创作的画面语言形式和审美感受,令画面更加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给人以视觉冲击,形成一种绘画创作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9.
郭锐 《美与时代》2004,(4):26-27
美的构成,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应简单地说成是主要部分的构成,否则我们会停留在主与次的某种错误的概念中。一幅作品的失败或许并不因为画面“主体”的设计不合理,却有可能是“次体”起了决定性的破坏作用。我们总认为决定作品成败的只是一幅画面的主体,是中心,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域却常被我们所遗忘。  相似文献   

20.
再思和谐     
邓艳英 《天风》2010,(1):24-25
<正>电影《逃离苏比波》中,有这样一幅画面:集中营焚尸炉的烟囱矗立在美丽的田野上,背景是绚丽的太阳,天空是那么透明清新……假如烟囱前面的定语不是"集中营焚尸炉",那该是多么美丽的画面!但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