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作品中的意境是指画家的感情结合外界景象的统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画家创造的艺术意境。从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章法论中"藏"与"露"的关系等角度谈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并从创作素材准备、构思到创作表现各环节阐释"藏"与"露"的审美概念贯穿于中国画创作的始终。"藏"与"露"的和谐关系在谢赫"六法论"中亦有体现,并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深远而全面。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的美名,一直飘荡在四海之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长河之中,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很具有代表性。中国画讲究画风与意境,而意境作为中国美学范畴,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当然,很多画的意境中不单单包含"情景交融",还通过夹杂实际空间或者环境因素,从而更充分地在画中表达当时的内心情感。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代表,中国画中包含了很多民族文化因素,在美术领域中,都以意境作为创作原则,是外人对作品评价的依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最形象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讲究创造美的意境,从画中表现情与景,创造一个能够使人发挥想象的画面,而这个画面正是虚与实相结合的统一体。"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画更是将虚实之美表现到极致。无论是中国画中虚实的哲学渊源,还是中国画的意境、构图、气韵,"虚实相生"都是一个研究中国画很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中国画意境的传达有赖于画中虚实的表现,而画中的“虚实”是画家化自然之境这胸中之意的深刻体悟的结果,是画家主观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的体现。运实于虚,无虚非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不断地变革,人们艺术观念发生急速的转变,无论是我们历史上的画家,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会受到不同时代大环境下所产生的新的绘画方式的影响。如今带着不同的时代因素和不同环境下的个人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画的技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性研究。"空白"利用它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我们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得以完美体现,这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无法代替的,它在我们民族传统绘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现今,研究中国画的特点与特色,发现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不同,在大家追求创新的同时,笔者觉得这一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积极的将中国画的特色明确化,才能更好地继续传承下去,才能创造更多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家在长期的绘画探索中,逐渐从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独到的认识,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中国画艺术上进行艺术表现,从而产生了一种创作个性,最终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中国画家不以形似为追求,而更重视对对象的全面观察,然后提炼概括,再加以艺术化加工,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画的风格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正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  相似文献   

8.
意象在中国画中的深入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其不同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意境在中国画中的表现是尤为突出的。中国现代水印版画受中国画的影响是较大的,其中中国画意象在现代水印版画中的影响使得现代水印版画更具艺术美,可以说意象是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绘画形式语言,是值得现代画家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画意象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艺术特征,并且针对中国画意象对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体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岭南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岭南地区中国画风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苏仁山作为清代晚期岭南地区的杰出画家,被誉为"中国的梵高"。文章以苏仁山人物画为例,对20世纪岭南地区中国画风格进行了探究,通过苏仁山人物画的艺术技巧、代表作品、艺术思想等分析其对于当代人物画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促进岭南地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特色的重要部分,它已成为整个中国画的代名词。笔墨是中国画发展的最核心焦点。从中国画笔墨线之美、中国画笔墨结构美、中国画笔墨风格美三个方面来阐述,讲述中国画笔墨的继承与创新,并进一步研究笔墨美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靳祺 《美与时代》2015,(3):69-70
中国画是画家把个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从而表达一种提炼过的审美体验。园林设计和中国画的传统美学理念是一致的。如果说中国画达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游居之境,那么园林设计则在于设计者将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实地建造出来,使人能够真正地行走在画意、生活于画境之中。所以,园林当之无愧地是体现建筑艺术中"移步换景,如诗如画"、"诗情画意"的代表,更是中国画的实际再现。  相似文献   

12.
成长于台湾现代艺术运动时期的刘国松力倡中国画的现代化,为了传达现代水墨画的抽象意境,他发明了"国松纸",探索出了"水拓法""渍墨法"等技法,提出了"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的口号,在两岸三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相融合之后形成的"禅",对中国传统艺术极具影响力。王维,这位南宗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风格清逸洒脱、淡泊高远,是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种画风,这位"诗佛"所作之画往往能渗透"禅"的意境。而王维的"禅画"艺术对近代美术绘画有何影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与中国的文化、宗教相互渗透,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和风格,在文化教育和思想上都有很高的价值。中国绘画讲究传神,追求内在的意境表达,只有理解了中国深厚的文化才能体会到国画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底蕴。要想读懂中国画,就要先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笔墨创作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用笔的技巧、用墨的方式、线条的运用等。画师进行创作时,根据创作灵感与构思布局,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用,根据画作的艺术表现意境,进行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的技法运用,根据创新要求,对线条运用进行创新,使得中国画笔墨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文章就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的形式美表现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殊的笔墨效果、特有的画法程式、诗书画印、装裱款式、构图以及画家具备的技法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怎样画有"味道"、有"品质"、有"格调",是画家们反复思考的事。事实上,形式美是中国画的根本,是核心。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熟悉、理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形式因素,保持中国画样式的东方性、民族性,使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使传统中国画的菁华永续流传。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画中所营造的"幻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与自然之道,同时也是艺术家的个性风采与精神生命的体现。文章主要探讨传统中国画中的"幻境",以丰富现代中国画的技巧和艺术语言,并对当代中国画只顾描摹现实的现状进行反思。画家需要用心造"幻境",其所创造的"幻境",不仅具有美的价值,更富有对人生哲理,对人产生深入心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尤花媛 《美与时代》2007,(11):54-56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徐悲鸿立足于中西方艺术,用写实主义思想改良中国画,提出"新七法"、"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人物的重要作用等艺术理论,使中国画走向了现代化的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安画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北以陕西西安为主要地区兴起的一个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画派。是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一个绘画流派。主要创作了一大批表现西北地区朴厚自然、苍凉雄浑的西北风情,黄土高原绘画作品。展现了陕西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热烈感情,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人民红军,歌颂劳苦大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种精神面貌。不仅继承了中国从古提出的"文人画"观,也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论文主要通过对"长安画派"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探索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画坛绘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锐 《美与时代》2023,(5):58-60
中国画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艺术体现。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笔墨观,重点从骨法用笔、笔墨线条、留白、主客观融合、意境营造五大方面阐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笔墨精神溃散的现实困境,唯有扎根民族土壤,坚持民族寻根,弘扬与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