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唐既是北宋山水画的继承者,又是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开创者,在两宋山水画风的转捩时期是个关键人物。通过解析李唐在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的绘画作品,旨在探寻一下两宋山水画风格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画作《采薇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所作。《采薇图》的主题立意及绘画构图特色都能典型地代表了李唐的艺术风格。李唐作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画家,以及"南宋四家"中资历最老的画家,他所创造的绘画风格,为后期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典范,成为后期模仿与创作的样本。从大山水到边角山水,从披麻皴、点子皴到斧劈皴,从人物形象的神仙化到人物的平凡化、叙事化都有李唐的影响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马欢 《美与时代》2023,(4):48-50
浙派绘画与明代宫廷绘画同宗南宋,浙派更是直取马远、夏圭,并在不断的摸索发展中带入了一些北宋的绘画构图风格。在糅合了多家绘画长处之后,浙派绘画显然在画面的呈现上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其打破了早期因模仿南宋院体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生硬刻板的用笔,使画面更加生动、充满活力。浙派绘画发展的中期应该是其艺术的顶峰时期,经过了不断的摸索和创作,逐渐以其潇洒恣意,而且收放自如的绘画风格走入大众视野,在绘画发展的高潮期,也反映出了逐渐区别于宋院体绘画的审美倾向,尤其是在绘画构图、笔墨、线条等的审美倾向上有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在北宋达到成熟的写实风格后,南宋画家试图创新技巧,以抒情为目的.马远、夏圭为南宋院体山水的典型代表,二人发展了李唐刚劲苍猛的画风,开创了"偏角山水"的新意境,构图多取局部,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画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在意境的表现上讲求"虚实相生""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6.
梁楷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生平充满着神奇色彩。曾在南宋画院当待诏,后辞官归隐山林,他的减笔体绘画风格萧疏奔放,独具一格,被国内外画家所推崇,但他的减笔体风格绘画并非在他早年就形成,其绘画风格成长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早年画院待诏时期的细笔体风格时期,到细笔勾勒与粗笔写意风格融汇时期,再到减笔体风格时期,其绘画风格成长过程与其人的成长过程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图像学与历史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梁楷传世作品《黄庭经图》探析,看其画风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绘画史来看,五代宋初山水画家李成的作用最为巨大。他发展了唐代以来的画风,影响了宋代以后流派的演变。李成的作品历代都被认为是"神品",北宋时就被认为"前无古人",后世更被认为"千古一人""古今第一"。当时由于对他的特殊崇仰,几乎不提他的名字而称"李营丘",是人以画重。李成确立了他的画派,受到后学的景仰。李成的绘画影响了整个两宋时期的山水画风格,达到"一统"和"独尊"的程度。元朝绘画的半壁江山依然笼罩在李成风格之下,从中可以看出李成影响的巨大。  相似文献   

8.
易元吉是北宋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花鸟画家,对北宋宫廷花鸟绘画风格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绘画技法上秉承花鸟绘画中的写生传统,吸取前人传统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易元吉在"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两大画派中寻找到平衡点,用笔墨创作出生动、野逸的绘画作品,扭转了北宋初期宫廷画院以黄筌父子绘画风格为主导的守旧之风,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鸟画从唐代起成为独立的画科。五代时期,经由黄筌、徐熙的发展形成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花鸟画风格。北宋时期,"崔白之变"到宋徽宗院体画派创立,使得花鸟画进一步走向成熟。南宋时期,以林椿、李迪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家将工笔花鸟画发展到顶峰,形成了以"细节忠实"的代表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书画文化的朝代,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布衣白丁都喜书画收藏与创作。宋后期遭"靖康之变",北存金,宋室南渡,于杭州建都,史称南宋。南宋文人善画江南山水,常借山水之名表现自然的伟大、感叹人的渺小。细观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又多表现出南宋人在国破家亡后的反思,传达出属于他们独有的谦卑自牧的生存方式。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极具研究价值。《溪山清远图》是绘画史中夏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其绘画风格的完美体现。"清"意指清澈澄明,而"远"则饱含静观之态。空灵的意境,大片的留白背后寓意着属于南宋独有的"理欲圆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元代大画家赵孟(兆页)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对明清绘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赵盂颊的画是由宋入元、从繁到简过渡的代表,他集唐及北宋诸名家之大成,力矫南宋院体画的流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李唐是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首,李唐的山水绘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李唐的山水绘画对南宋画院及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对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进行个案的研究,从构图特色、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艺术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从"崇古"到"苍劲有力"山水风格转变的开端和创新性研究,用笔墨语言来表述对山川自然的亲身领悟,进而表达自己对本真的精神追求。通过对其笔墨表现和艺术内涵的研究,结合李唐的绘画技法更深地了解《万壑松风图》鲜明的情感特色和时代价值,深入了解李唐绘画的精神表现,探讨李唐的绘画风格对其后世的影响,以便运用到自身的绘画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为主,于战国之前出现,萌芽于东晋时期,确立于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开始兴盛,并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水墨渲染的文人画,后在宋代和元代得到空前的发展,明代初期的山水画基本上都是对元末山水的延续,后期开始衰落。"明四家"也称为"吴门四家",是在正德时期,以苏州为中心,以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画派。这四家中沈周、文徽明继承了"元四家"的绘画风格,仇英颇擅工笔重彩,唐寅继承了南宋的院体风格,又自己加入了文人的意趣,使之更具柔美之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画家的视角,研究、分析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从中可以看到,画院开明的政策、有效的制度,尤其是兴办"画学"所形成的新的教育思想,把北宋绘画推向我国绘画史上迈绝前代的巅峰。它对中国画民族风格的形成、"写实"技法的完善以及中国画"诗化"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宫廷画家为迎合帝王的旨趣而创作,也是限制绘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柯希仑 《美与时代》2007,(11):50-53
中国宫廷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演变历程也呈现着辉煌、壮美的阳刚之气.而宋代的宫廷花鸟画又居于整个画坛的绝对主导地位,其内容题材、艺术形式以及绘画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鼎盛繁荣的时期.从宋初宁静和平、细腻艳丽的"黄家富贵"之风到崔白的清雅疏秀,体现了宋代文化特点的独特风貌;从穷工极研、典雅宏丽的北宋画院到南宋精工写实的新颖体貌,逐一诠释了宋代宫廷花鸟画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6.
北宋神宗前后,一些文人士大夫如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针对当时院体准确细腻的绘画风格,发表了不少颇具创新的理论,促使了绘画观念的转变,古典传神论传统在北宋时期士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得到强调。宋徽宗宣和体花鸟画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受到了文人画观念的影响,在院体画法度严谨、造型真实的传统基础之上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文人多才多艺,诗、书、乐、画皆擅长,皆为文人抒发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和载体。北宋时期苏轼"文人画"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文人自觉地参与到绘画的创造之中。文人通过绘画抒发情感,寄托情志,其他文人则从中品味领略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思,多以题跋的形式表述对绘画的理解,以证与作者心神相通,因此诗、书、画的结合成为了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文人寄情寓兴于绘画,同样也希望他的情思能够有人理解,而能于此心神契会者,即知音,却难以寻觅。  相似文献   

18.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画的艺术创造,在构图方面主要就是散点透视,和西方的焦点透视是截然不同的。六朝时期的宗炳和姚最、唐代的王维、北宋的郭熙、南宋的沈括、马远和夏圭,明末的董其昌、清代的王昱等绘画理论家都对构图做了详细的论述。现代山水画家和古代画家一样重视构图,总结出了S型律动、起承转合、开合呼应、三线交叉效应等构图方式。中国画的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亦即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中  相似文献   

20.
云是自然界中没有固定形式的物质,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与画面中的景物虚实相对,为画面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云的流动性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视觉感。中国山水画追求景中有意,以意境取胜,绘画中讲究灵动之气,云在山水造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时期的"云山鼎立"的山水,南宋时期的"角边山水",元代时期的"一河两岸"的山水,云成为画面中重要的精神内涵。文章从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分析,研究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技法特点,阐述云的气韵生动、空灵简约、游心于"淡"等精神造化,由此总结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