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如吴道子、荆浩、郭熙、王诜、李唐、王希孟等人,这些大师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一、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时期 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产生和北方水墨山水画派的成熟时期。中国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之前,确立了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山水画家,一位是唐朝的吴道子,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另一位是五代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的美学文化、美学认识开始谈起,发现了中国美学从魏晋时期有了新的变迁,而中国山水画也起始于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即表现出了中国人对山川之美的认识,而中国人的美学认识,也是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美学文化、美学认识的变迁而变迁。而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家对山水画美的一种总体把控,同样,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构图技巧的创新、突破的历史过程,同样也反映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的传承,变迁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可以说中国人对美的认知,中国山水画家对美的总体把握,体现在了传承悠久的中国山水画中。而中国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过程中,也提升了他的欣赏者、创作者——中国人,中国山水画家对中国美学的哲学思考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与传统山水画的构建研究通过对中国山水画"观念"的深入剖析,结合演变过程中的时代哲学思潮,论述山水画创作的意识观念,系统展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特有的艺术精神。传统山水画成熟于两宋时期,这一过程似乎与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发展演变同步。从义理分析和部分画论研究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哲学界,东方哲学几乎属于被遗忘的领域:它从学科上被取消,从知识结构上被排除,从价值上被看轻,导致中国哲学界陷入一种中、西二元分立的简约化的格局之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五卷本《东方哲学史》的问世,对于改变这一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东方哲学概念该如何理解?相较于西方民族,东方民族有着怎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但是并未脱离人物。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科,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五代宋初,且统治者还建立了书画机构——画院。其山水画追求以"真"为美的美学理念,将艺术主体的情感表达寄托于山水,感悟山水的精神内涵,从而将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展现宋代山水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趣。北宋山水画以"真"为美的体现需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从古代哲学与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来论述"真"的定义;二是从理学与画家作画的态度探讨北宋山水画追求"真"的成因;三是以"真"为美对后世的影响与对当代画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仅呈现出对山水自然美的一种表现和欣赏,通常还具有一种给人以精神启悟的哲学意义.而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的这种"精神哲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道家思想的生发.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精神依托,它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的追求、空间布局的构设、以及色彩体系的呈现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性”为中国哲学所特有的范畴。“心性”理论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过程之中。同许多范畴、学说一样,“心性”学说在先秦时期已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形态。从本质上看,先秦时期的“心性”理论,合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为一体,注重主体思维与道德理性的结合。本文拟从先秦“心性”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心”之修养方法等方面粗陈管见,以求正于方家。  一、先秦“心性”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论”在中国哲学中,“心”是人所特有的思维器官。“心性”源于“人性”。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人性…  相似文献   

8.
意境的营造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目标,它诞生于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留白"正起到这样的作用;空白处虽无笔墨,但与画面中的物象相交融,从而完成虚实相生的绘画意蕴,构筑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意境之美。以中国画"留白"这一特有表现语言在画面意境营造中所起重要作用为契机,展开对意境的生成、"留白"之作用的追溯探源,以及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留白样式的深入分析,试图为读者解析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家的艺术创作是如何在借助"留白"之形式完成意境营造的同时,进而达成其"可游可居"的"志道"之愿。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中的山水风景作为主题的绘画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萌芽,隋唐时期终于成为独立的画种,而在宋朝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通过对道家思想和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写明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蕴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宋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和构图技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山水画所营造的水墨意境富有文人情趣,将文人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后世流传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当中,画作当中所存在的意境之美和写意之美,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宋代时期山水画所传递的精神是作者的一种绘画艺术,其中包括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元素,为后世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云是自然界中没有固定形式的物质,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与画面中的景物虚实相对,为画面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云的流动性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视觉感。中国山水画追求景中有意,以意境取胜,绘画中讲究灵动之气,云在山水造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时期的"云山鼎立"的山水,南宋时期的"角边山水",元代时期的"一河两岸"的山水,云成为画面中重要的精神内涵。文章从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分析,研究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技法特点,阐述云的气韵生动、空灵简约、游心于"淡"等精神造化,由此总结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山水画成为主流的宋代以前,以人物、场景绘画为主要题材的中国绘画中,边框在画面中曾凭借划界等功能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山水画的兴起,绘画中的边框渐渐被突破,至宋代在主流绘画中消失,其原因正在于宋代及以后的山水画以“去边框化”追求无限空间为绘画的最高境界。边框的消失是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观念在宋代发展的缩影,体现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自然观,并由此发展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构图和观看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达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重要的贡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其他重要代表人物相比较,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独特理论个性。考察、揭示、把握和品味李达哲学探索的独特理论个性,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内在规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其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意境表达,含蓄而深远。而当代建筑和构图等现代绘画语言又为传统的山水画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创造了可以"神游"的当代"心象",衍生出"笔墨随当代"的"新古意",进一步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艺术而言,"道"是其精神追求,也是其固有的哲学品格,中国艺术的最高精神追求就是道、自己与宇宙。道家思想作为山水画艺术的思想根基和源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文章从"天人本一"的审美观、虚实相生与大象无形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受道家思想美学影响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状态和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理论界十分关注的学术前沿话题,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地位和当代意义,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求解于学界同仁。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德国,作为西方的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就要由西方形态变为东方形态,由欧洲  相似文献   

17.
复古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重要审美维度。对于复古的追求使得中国山水画弥散出一种悠远的古意,这种古意是对于时间源头的回溯,是对于造物之初伊甸园的重建。而这种古意是由中国山水画中频繁出现的四大母题所综合建构的,它们分别是:光的消隐、气的涌现、空间的无限延展以及人物的自由逍遥。这四大母题以不同的变体出现在历代山水画中,营造出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山水画的追求复古的审美空间,使得山水画成为了让一代代中国文人的灵魂自由徜徉的精神原乡。  相似文献   

18.
风水理论在相度山川形胜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申阐发了传统哲学的一系列范畴,并结合自然山川地形地貌做出新的阐释,由此深刻影响到兴起的山水画理论及创作。气与势,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又贯穿于山水画理论及创作实践之中。而这两个概念,又恰是风水理论思维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9.
元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俨然一座高峰,而雪景山水画又以其别具一格的样貌成为元代山水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雪景山水画以留白画雪法为主,创作者主体是文人,创作中心又集中在江南一带,因此在元朝短暂的时期内产生了众多经典佳作,而这些独具元代特点的雪景山水画作品,又足以令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山水画中,儒家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因此,从中庸、和谐和仁爱三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山水画创作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