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乱针绣是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它充分把握西方传统绘画的重要特征,创设作品的境界。乱针绣的制作者多以现实生活为依据,选题广泛,视觉空间意识强,视觉与心理相契合,用色明快、语言丰富,利用照相术,强调绘画性,将具象写实与装饰相结合。"乱",是乱针绣艺术创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乱针绣是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刺绣工艺美术界的一个创新品种。因其针法独特,视觉表现力强而赢得世人青睐。"画绣一体"和"乱针技法"是构成乱针绣的两个要素,也是识别乱针绣是艺术创作还是工艺制作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鹍 《美与时代》2013,(8):33-35
刺绣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界的一大瑰宝。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被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得到了创新,上世纪20年代末发源于常州的"乱针绣"工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将西洋绘画和中国刺绣融为一体,打破常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名为"乱",实则乱而不杂,密而不堆,将画理和绣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针法活泼、线条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黄金航道,更是我国的文化象征。常州在大运河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孕育出了多彩多样的人文历史,包括工业文化、民间艺术、红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如乱针绣、留青竹刻、常州梳篦、常州吟诵、运河五号、龙泉印泥等。这些鲜活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为常州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品牌意义以及景观提升意义。文章将在常州大运河价值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运河沿线进行公共艺术设计,讲述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利用驳岸栏杆、桥梁涵洞、建筑、绿化、灯光等作为艺术符号的载体,通过多种艺术符号的设计,结合运河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故事、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运河遗产,形成常州运河世界遗产段的艺术展示策划方案,以彰显常州运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吕氏正则绣产生于吕凤子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是凤先生开创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新型刺绣。纵观百年正则绣的发展,可分为两段来研究。前50年属于学院性质的刺绣教学,后50年改称乱针绣而不再使用正则绣名并持续发扬光大。其最初的目的是为女性独立自主具谋生能力而创。经过吕氏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正则绣人才。正则绣历经百年传承,在新世纪里绽放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7.
桥梁建设自古与文化相伴而生,传承历史和文明。作为江南水乡的常州有大小古桥几百座,却在逐渐消亡。从阐释中国桥文化的溯源和发展入手,接着阐明常州古桥的兴衰和变迁,通过对常州古桥数字化传承策略的构想,指出常州古桥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号召人们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遗产廊道是一种历史文化保护方法,也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实现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保护与利用,首先要判定遗产廊道构成。文章梳理大运河常州段的历史演变,分析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构成并提出保护策略,以期促进遗产地的资源保护、游憩开发与区域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大运河常州段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入手,分析了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指出目前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保护的对策,以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常州行政中心建筑群是以常州市政府为核心的,包括周围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常州大剧院、常州国际会展中心、常州博物馆、常州市规划馆所组成的建筑群。文章从时尚新颖的外观造型、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以及便民高效服务等方面,来探析常州行政中心建筑群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常州传统园林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江南园林的组成部分,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艺术,又受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理景艺术,是常州历史文化内涵的体现。常州四家园林作为常州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常州文化的载体。园林主多为士族文人,建筑的营造融汇儒家、道家、佛家为一体的士人思想,多呈现"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是书画理论、叠山技巧、建筑营造等艺术范畴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生态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以青果巷街区为例,通过ASEB栅格分析方法探究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优势劣势,阐述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亮点,提出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庄存与经学思想渊源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存与(1719—1788),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乾隆中后期,庄存与重启研究今文经学之先河,开创了常州学派。常州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言晚清学术者,苏州、徽州而外,首及常州。”①但庄存与是“六经皆能阐抉奥旨,不专专汉、宋笺注之学”。②因此,庄存与的经学思想渊源比较复杂。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浅述。一庄存与的经学思想渊源,首先根基于家学。武进庄氏是常州著名大族。元末明初,其始祖秀九公从镇江金坛迁至武进蒋村,以务农为本,这便是武进庄氏的开始。明中期庄氏开始发迹,秀九公玄孙庄释弘治九…  相似文献   

14.
常州本是一个旅游资源一般的城市,但是旅游收入却占了地区生产总值的15%,成了拉高经济收益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常州应从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全方位挖掘"吸睛"元素等方面入手,将常州建设成"近悦远来"的旅游明星城市。  相似文献   

15.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工业遗产再利用是当下热点问题,文章针对常州运河五号工业遗产的背景、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及开发策略等措施,以促进常州地区工业遗产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常州在解放前有回民96户,共450人。国民党反动派一向否认回回民族的存在,鄙视回族人民,在常州也不例外。那时,常州回民在政治上根本沒有说话的余地。在經济上則貧穷落后,人民短穿沒吃的。回民最普遍的職业就是經营小商小贩。这种職业的季节性变动和流动性都很大,实貭上等于沒有固定的職业和收入。回族工人店員很少,就那么少数几个,也都是入不敷出,过着半飢半飽的生活。有一些回民則长期靠着借貸过活,非常悲慘。由于經济的貧穷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解放前常州回民中没有一个科学技术人員,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一人;回民只有一所一、二、三年級复式班的小学,但  相似文献   

18.
<正>在常州市中心最繁华的南大街东侧,毗邻人民公园,高高矗立着一座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它主体六层,错落有致,高大的拱门庄严雄伟,穹顶金碧辉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顶白塔相映成辉。每当夜幕降临,泛光照明,整幢建筑在繁华地段独树一帜,卓而不群,成为常州一道亮丽的景观。这座美丽、典雅极具异域风情的建筑,正是常州广大穆斯林宗教活动中心——双桂坊清真寺。这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寺院。说年轻,是它  相似文献   

19.
既来则安,处之坦然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直面第三状态 陷于第三状态之后的大学生往往产生“牛困枯井,急欲解脱”的危机感。这本身就对当事人构成新的危害——一是坐立不安,愁眉不展;二是多方求医,灰心丧气;三是症侯放大,自我惊吓;四是生理失调,自乱阵脚。支持性心理治疗就是通过解释、鼓励、协助、指导等方式,突破危机,稳定情绪,从而为后继的心理治疗营造良好的心理起点。 相信我们易于在如下三方面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乡愁的直接载体,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传承文化传统,避免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逐渐丧失民族文化之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焦溪和中国传统村落杨桥等。目前,常州的多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在保护修缮、文化的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常州的历史文化村镇可以通过发展休闲体验旅游,提高广大民众的认知;建立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心,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常州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激发青年人的保护热情;成立文化艺术区,借助民间文化群体的力量,增加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力,这些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传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