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寿图像是指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主要应用于祝寿场域,以祝颂寿主延寿、增福、纳祥为主题的图像。可见祝寿图像主要的功能是人生礼俗的一种载体,更是祝寿礼俗与生命信仰、孝道伦理等结合的视觉图像样式。因此对于祝寿图像的界定与分类,不能只做简单的审美或民俗分析,也应认识到它的文化应用与社会功能,进而解识潜含其中的文化深意,以及该图像所折射出的国人生命态度、文化心理与福寿观念等,以便理性认知祝寿图像的生成、应用与传承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应用性民俗艺术图像,祝寿图像的意象构成和主题意涵的传达方面也会体现出功能性的吉祥心理诉求,这又往往会受制于寿主的社会地位和等级意识。在传统社会中,同样作为统治阶层重要组成部分的仕宦阶层们,其祝寿图像在主题构成、寓意表达等方面亦有着相应的范式,以及诸如"官运亨通""贵寿无极"等方面的俗信意涵。寿官题材的祝寿图像亦可视为探讨传统等级社会中祝寿心理和民俗艺术的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3.
王一亭将《无量寿佛》这种传统文人"不如清玩"的宗教题材作为祝寿作品赠于书画同道,由此可以窥视民国年间对于传统审美中"清雅""清玩"的颠覆。这其中既有他自身的佛教情缘,也与民国年间的国画改革有关。他摆脱了传统文人清高自诩的艺术品味,也没有选择清末流行的"梅兰竹菊"题材,而是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无量寿佛》,创造出极具个性的艺术面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俗则雅",和吴昌硕火红的"寿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笔墨上他借鉴了吴昌硕等画家浑厚苍劲的金石笔法,在佛像造型上可能受到南宋禅僧绘画中简古风格的影响,使其作品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也充满了民国时期提倡艺术个性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经历了视觉化图像对世界的把握,图像学作为学科得以建立,具有时间性的动态图像也得以生成与发展。而进入21世纪"图像时代"开始正视"图像转折"。西方现代图像的生成,有其遥远的历史根源与延续至今的逻辑。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视觉的高贵、"看的图式"与对模仿现实的强调,促成了西方图像用视觉追求真实的内在冲动,压抑了创作的手的痕迹,其结果便是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再现体系的理论化与现当代的图像视觉化。而在20世纪,对图像的反思及新艺术形式、新技术的变革,也让"图像时代"内在孕育新的、富有创造性的造型图式。图像的构成与阐释逻辑一直并行不悖,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张力,真正绘制了西方图像学如今的问题域与视野。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历代肖像式妈祖图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探索了历代妈祖图像的特点及变迁轨迹,同时聚焦于两个学界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针对"青圭蔽朱旒"问题的争议指出:南宋封妃之后出现的"青圭蔽朱旒"的妈祖图像,在历代妈祖图像的发展中一直延续下来,成为肖像式妈祖图像发展的主线。又如针对清代以来世界各地妈祖庙宇十分流行的凤冠冕板式妈祖图像指出:凤冠冕板式妈祖图像是"后"与"帝"的完美结合,使妈祖既保留了女性最高神的特性,又具有帝王的身份,与男性的封"帝"神祇取得同等的地位。妈祖在清代头戴冕旒的形象,实际上是妈祖具有"帝"的身份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广远。这个故事一直以来宣扬的是"忠"与"孝"的思想观念。1998年,迪斯尼在中国传统"花木兰"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出品了卡通电影《Mulan》,无数观众在接触这一可歌可泣的中国古代传奇人物,领略并惊叹于影片展现的古老中国文明的辉煌时,也体会到了"花木兰"在迪士尼的"改装"和"重组"之下的耳目一新,例如花木兰对自我价值的追寻,爱情戏的加入使情节发展更合理,塑造了更多丰满的角色形象等。这些改编都使得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不易产生文化障碍和时间障碍,完美实现中西合璧。而这些也引发国人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荒野是基督教一个恒久主题与发展动力。《旧约》中荒野有多重指向:魔鬼与死亡之域、上帝与人立约之地、冥想与神启之地、避难与净化之所等。荒野意义多重,既可以是道德的荒漠,又有成为乐园的可能;既有考验、甚至惩戒的意义,又具有精神提升和灵魂净化的价值。荒野作为庇护和净化场所的传统得以在《新约》中延续。对美国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移民而言,美国荒野在延续旧大陆荒野意义的基础上,又负载了新的涵义。清教徒希冀在荒野中建立一座花园。荒野既是考验清教徒意志与信仰之地,同时也是希望、自由的象征。尽管"可怕的荒野"令人厌恶,却包孕对荒野欣赏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语-图"互文作为近年戏曲文本及小说图像研究的中心,在分析"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基础上,不断地以一种新的视角切入,展现出文化历程中图像与传统文本的互塑。以明刊本《浣纱记》的版刻插图为例,通过对比版本流变过程中出现的图文变化,分析明刊本插画后暗藏的"画外之音";通过揭示文本与图像在互相阐释、互相指涉和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图像动态化、戏曲文人化,完成文化历程中插图对传统文本的重塑。从明刊本《浣纱记》图文关系的动态化发展入手,可以具体分析版本中出现的"由文生图""以图释文""图文互行"三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国家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后,历史在民众心理上定会积淀下很深的印迹,这种印迹往往是很难人为地加以磨灭的,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造成影响。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个农业社会,在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之后,逐渐形成了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从分析我国历史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入手,重在讨论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产生的利与弊的影响,并对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折射优化我国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的迫切需要推动下形成的.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中国知识与学科的分类体系中,作为一级学科的哲学学科与哲学知识,是以西方知识分类与学科分类为准绳而为国人所接受的。从"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一本属于西方古希腊知识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在现代国人的眼里不经反思地成为了普遍的知识范型。金岳霖在给冯友兰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所写的审查报告中认为,以自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一  相似文献   

12.
《原道》2014,(1)
"国民宗教",是指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沿草中,于国人中长期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宗教信仰。儒家、儒教是否为宗教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原因即在于,作为宗教信仰的"神灵"系统,于儒家、儒教义理而言,不一定居于核心位置。"儒家"产生之前、之后,"儒教"存在的形态并不相同。国人近年来向自身文明的复归,意味着儒教作为"国民宗教"的可能性基础仍然存在。而此一基础,也是儒家复兴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鹏 《美与时代》2005,(8):40-4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统一性的文化延续.民艺家张授一先生对"传统"一词曾这样表述:"‘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因此,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历史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现象学是关于事物显现的(现象的)显现方式的学问。在诸多显现方式中,视觉方式在现象学的直观原则中具有优先地位。因此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首先是对"视觉"的研究。事物在现象学的"直观"中显现为"可视之物"和视觉的图像,显现为一定"视觉"范围内的图像之物和视觉现象。视觉总是伴随着能动的"视觉场",即视觉活动的"游戏场",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视域"。视觉现象总是一定"视域"内的图像,现象学体现为一定"视域"内的、关于"视觉图像"的"视觉图像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关于视域和视觉图像的思考以及对视觉现象的关注,为将现象学理解为"视觉图像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总之,从"视域"概念和视觉现象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构造出一种"视觉图像现象学"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5.
徐立新 《学海》2001,4(3):119-123
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他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他在新文化时期"猛将"、"斗士"的形象,却很少探讨他对传统学术经学的成就和贡献.本文以近代思想文化的内在理路为视角,分析钱玄同继康有为、章太炎之后形成的经学思想的特点,说明钱玄同当时使山穷水尽的经学走出传统并获得积极的现代意义,这既是对近代社会思潮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对传 统思想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大量出现的仙鹤图案,是明世宗非常喜爱的道教吉祥图案,也是重修武当山管工官员为皇帝祝寿的标志性图案。受此影响,仙鹤图案在明嘉靖及以后的建筑和器物装饰中应用颇为广泛。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俗称玄岳门,是明世宗敕建并赐额的道教门洞式石雕建筑。玄岳门上装饰有福、禄、寿、禧及八仙等圆雕神像,还有圆雕龙鱼雀替和透雕蟠龙、  相似文献   

17.
分裂与整合是当代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的二重性的片面解读,重塑完整的人的形象是心理学摆脱危机的正确出路。现有的整合观基本上属于心理学"西化"传统的延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树立心理学整合观具有"被解放的心理学"的性质。在中国传统文化要义"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学的整合,是统合两种研究范式、摆脱学科分裂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绘本创造教学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日常教育中,绘本教育是一种"图像表达"的直观教学模式。而在传统文化的融入中,绘本教育的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氛围融洽,其发展优势同样鲜明,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绘本材料,以读材料、讲故事等形式,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汲取。文章围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创作教学的价值意义、改革策略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汉的里分是武汉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能反映浓郁的"汉派"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武汉里分是见证了近代武汉人生活传统的历史区域,也是中国特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更是构成武汉城市空间及其地区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武汉城市的文化底蕴。文章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系统的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以近代武汉里分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城市空间中"汉派"里分的表达方式进行更全面的诠释定位,诠释"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应该如何保留传承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展现出来,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重构并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现代武汉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心安寺石亭"和桂满陇的"断桥残雪"是两款具有园林美感的美食和果子。中国园林审美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美学追求,包括中医的养生理念、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儒家思想等。园林美学思想运用到菜品设计上,不仅可以在快节奏的时代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也是古典园林艺术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