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亮 《美与时代》2013,(3):38-38
当代版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公众对版画的认识。当前版画都在狠抓自身的表现语言,却忽略了传播性。版画的可复制性、可携带性、价格上的廉价性使版画更易于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到了现代社会,版画也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商业消费社会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版画更容易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合作,努力使版画的公众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版画艺术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印刷艺术的一种衍生。版画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活跃在艺术的舞台上,但是版画在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受到了各类艺术或多或少的冲击,导致了版画艺术在大面积推广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对当代版画研究发现,版画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民间艺术、西方文化以及现代艺术融合,使得版画艺术的发展不再单调。文章主要分析了版画艺术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希望不断寻找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新思路,为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是西方传过来的概念,它是通过女权运动来打破男权文明的神话,意在彻底消除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差异。面对20世纪9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有人认为女性艺术玩得太过火了,有人却为女性艺术呐喊助威。但是仅从艺术的个性化语言来说,中国女性艺术应追求独立于男性艺术之外的美学品格,力争展示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独特而唯一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艺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当代版画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版画创作进入了新时代。与上世纪相比较,我国版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表达方式与内容越来越丰富。当代版画要想在新世纪中站稳脚跟,长久发展,就必须要意识到当代科技的重要性,并与之相结合,寻找出新的灵感与发展方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艺术的创作是无法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每一幅作品当中,都含有当代科技的影子。在艺术发展或创作中采用影像艺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以我国当代版画创作来说,当代版画创作在影像艺术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方式与理念,发生了版画创作的变革,从而创作出版画的新观念与新形式。基于此,对我国当代版画创作与艺术影像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中国影像艺术发展对我国当代版画创作的影像。  相似文献   

5.
当代版画在国际画坛流派风格纷呈的大环境下,异常活跃,新观念、新材料、新样式丰富多彩。国内版画一方面是世界版画的一部分,体现了当代国际画坛的一些特点;另一方面还显得较为封闭,作品的面貌趋同的比较多。研究未来国内版画发展方向,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版画创作中有些艺术家根据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与精神面貌,创造出了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重新阐释,从民族特征中寻找出具有个人形式符号的同时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通过分析当代风格独特的艺术家苏新平、王华祥、贺昆等,尝试从民族风格在当代版画作品的运用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创作方法,能给予我们现阶段的创作一些启示,进而创作出具有当代性的民族文化的版画作品。  相似文献   

7.
自摄影技术发明后,影像利用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段,进而介入到当代版画的艺术创作中,传统的版画创作因此也受到极大冲击。同时,版画创作不断变革,开创出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带来了新的审美标准,然而也很容易迷失在影像介入后所出现的泛影像模式中。因此,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象,找到一个平衡点处理影像与创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简要介绍影像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而论述其如何成为当代版画艺术创作的常规手段,同时着重分析影像介入当代版画创作的方式及形态,以及影像介入后带来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形态变化,并结合全文综合分析影像介入后的利弊,以及今后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欣妍 《美与时代》2014,(12):90-90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之本。中国版画作品技法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渐匮乏。对生活的回归,对情感的回归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路航 《中国宗教》2023,(4):78-79
<正>在版画艺术发展史上,佛教的影响举足轻重: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主要用于佛经佛画的刻印,佛教壁画“经变图”由此演变为佛教版画;通过大量刻印佛教典籍,版画技术不断得到改良和发展,宋元时期已经趋于成熟;至明清时期,佛教版画经众多名家之手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版画的题材、审美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是中国版画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到了明清时期南京市一度成为版画制作中心。1949年解放后中国进入现当代时期,江苏版画获得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并结出累累硕果:从五六十年代水印版画的兴起,到八十年代达其巅峰状态,随后是九十年代的辉煌与调整,直至新世纪的重新定位与多元探索。一路看来可以发现,正是扎根于本民族的审美情感和趣味追求,加上对外来优秀成果的吸收,并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转化和创新,才是江苏版画兴盛的原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丝网版画又被称之为孔版画,是一种工业化的绘制方法,通过网孔刮压、上色的方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在商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又基于印刷品的发展,得到了完善,并展现着自身的艺术语言。文章结合丝网版画在当下的具体应用,对其艺术内涵、文化特征等进行分析,对丝网版画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了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英 《美与时代》2013,(11):107-107
数码版画艺术使当代高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随着电脑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版画艺术的创作中,数码版画艺术作为艺术创造性思维与高科技手段的结晶,在展示其独特精神魅力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精神领域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化是艺术人类学的当代形态.从学科发展看,民族化的理论取向是艺术人类学摆脱"世界性"的学科进步;从全球化的进程看,民族化是艺术人类学在全球化文化冲突中表现出的时代期待.时代期待的意义要大于学科进步,这样的认识还有益于对反思理论关注点的确定、对经典方法的认知和对学科对象模糊的肯定等当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其发展至今展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审美和创造精神。黑白语言作为木刻版画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本体美、形式美、对比美是分析黑白语言意义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黑白分明的艺术效果正是版画学习者所追求和不懈探寻的目标。而贯穿始终的是人文情感的关怀,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叠进表达。  相似文献   

15.
版画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更重要的是,版画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能锻炼作画者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开拓视野、开发大脑等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提高版画艺术的教学水平,通过构建学校版画艺术特色,使美术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目前我们广大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学校版画艺术教育的现状,从学校版画艺术特色的界定,到研究过程及方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取得的成果等各个方面对学校版画艺术特色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宗教文化与版画艺术渊源深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作为“传统技艺”类型的各种刻版印刷技艺,很多都是源自刻印佛教书籍、图画;而作为“传统美术”类型的各种木版年画,很多也包含了宗教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曹英 《美与时代》2014,(6):73-73
版画插图是视觉艺术中信息传达的基础表现形式,是使用寓意更明确、形象更直观的非语言的图形形象传达信息,以此达到心与心交流的目的。提及版画插图艺术,人们总是习惯性和书籍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版画插图艺术数字化应用的迅速发展,版画插图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书籍,而是被广泛应用到数字信息领域,从而体现了版画插图艺术的数字化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昱 《美与时代》2014,(11):89-89
综合版画是近年来版画发展历史上继“三版”版画以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的版画类型。随着综合版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也日益体现出来。通过着重探讨综合版画的当代价值,来分析研究时代走向,希望能够促进综合版画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其巨大的价值与作用,促进我国版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码技术在当代版画创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与其时代对艺术的特定需求紧密联系.在多元发展的现当代,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创作观念和创作语言的多样化取代了版画传统单一的表现形式,电脑等数码媒介以其特有的精确性、简明性和高效率为古老的版画艺术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增加了版画的技术性含量,拓宽了当代版画艺术的审美视野.因此,"数码版画"艺术这一新的名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黄俊  秦杨 《美与时代》2013,(11):63-63
随着当代绘画艺术与数码技术的结合正在迅速不断发展,数码版画的教学研究开始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呈现凸显态势。网络信息时代数码软件的发展针对传统造型艺术学科带来了不少的机会与一定程度的挑战。国内各大美术院校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数码版画工作室。工作室的建立就导致我们必须要思考到以什么方式将架上绘画艺术与当代数码高科技虚拟世界艺术之间交互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备的综合体,这样对我们说来就是要将数码版画的教学课程实施方案作为今后版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一大重要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