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指单纯利用线作为载体的一种造型方式。以线为基本造型是中国画的最大特色,线一直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国画线描中最能够体现画家功底和笔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最传统的绘画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升华与融合,也是中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观历史观的体现。"十八描"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以白描为表现方式的极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方法,是我们在中国传统绘画学习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中国画中,线是主观的、意象的,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元素,是画家最直接和最丰富的主观创造性表达。中国画艺术排除模仿再现,强调线的主观表现性,同时,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线条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用来表现中国画线条的韵律和画面装饰的形式美。有着独特形式特征的中国画线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创造中国画线元素表现形式,使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用线造型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段,线与中国绘画有很深的缘分,中国传统绘画人物、山水、花鸟等都是以线为骨,以墨、色为辅的艺术样式。线的表现要符合刻画对象的质地要求,就是说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要考虑物象的性质。线描的课程在重视学习解决传统十八描笔法的基础上,应使学生掌握线的灵活运用,并能够融会贯通。中国画线描的创作应是采用写实性线描写生与半创作性线描写生相结合的方法,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的线描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线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视觉语言,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的基本表现技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从最初的描摹自然,到后期的写意、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趣味与要求。围绕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审美与发展展开研究,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历史和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特点,并从线的观物取象和写形、线的写意、线的写神和形神兼备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线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线,作为中国画中最简单直接又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不仅是绘画的独特语言,也是表达艺术家情感的重要载体。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线的画法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想要探究中国画艺术之美,就要从"线"开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针对线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蕴含的艺术之美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6.
以线写形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在最初的原始绘画中,中西方都不约而同运用线来进行绘画,并从最初原始的朴素发展到后期的成熟。线最接近绘画本体,也是最能表现情感的重要绘画要素。中国画的工具来源于书写的书法工具,书法通过一根线条体现节奏及起、转、藏、露,能很好地传达人类的情感,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因此中国画线造型及线的独立审美具有深刻的影响。要想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特点以及精神内涵,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中国画中线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线"与"色"是中国画的基本表现语言."以线造型"和"以情运色"是中国画的两大基本表现手段,它既是中国画表现性特征的体现,也显示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9.
线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截了当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家凭着对线的高度热情对于线技术的谙熟运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线作为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简练、概括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历代中国绘画中就是用独特的中国语言参透出"道"。原始绘画中的岩壁绘画,就确定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本特征,线自然成为中国绘画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是艺术家对物体的高度概括和认识,艺术家线的语言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个人特质,在艺术家抑扬顿挫的线条中表现画面的质感和空间感。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既成为中国画的核心,所谓"笔"就是指绘画作品中的线。  相似文献   

10.
画工笔人物的用线和造型在中国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有造型严谨、刻画生动等特点,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很多工笔人物画家的著作都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灌溉,陶冶人们的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笔人物画在技巧上有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用线和造型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并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传承与发展,希望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用线和造型能为艺术作品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批评比较哲学的第一、第二条路线的基础上,本文论证"第三条路线"在学理上的可行性和现实价值,提出比较哲学的第三条路线是在融合并超越前两种路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比较哲学方法论,其实质是通过让来自不同传统或具有不同风格的哲学思想进行合作式对话、互镜式学习、共生式融通,为哲学的延续与扩展、创新与突破贡献新的动力。"第三条路线"的产生是"文明冲突"和哲学自身演进等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展开也涉及比较哲学之目的和手段的动态平衡和复杂关联。发展比较哲学的"第三条路线"不仅有利于中国哲学的创新,也有助于增长中国思想在世界学术中的影响力,从而更有效地确立中国哲学的新型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线条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一种语言形式,其功能体现也是内外兼有。中国画中的"线"大都是对物体进行客观分析后加以主观处理,最后提炼概括而成,因此这样带有主观情感的线条也就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两种功能在变化发展中逐渐平衡统一。随着线的表现力的丰富,人类审美需求的上升,中国画的线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宋代人物画为例,对宋代人物画中"线"的艺术表现进行分析解读,论述"线"在中国画中的艺术功能,以及宋时期人物画所体现出的节奏美和意趣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整体的构造以及写意的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文章主要从"线"的视角来探讨其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9月11日至15日,由以色列外交部、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世界宗教理事会共同主办的"宗教与文明"大会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来自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缅甸等国的近四十位宗教领袖代表出席大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言,他们向各国宗教领袖介绍了中国宗教情况,阐述了中国宗教界希望多元文明和谐共存与和平发展、各宗教间开放交流互鉴的愿望。本期特摘编两位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的品评风气在南北朝蔚然成风,至唐代形成了主要的品评结构。此后的宋代确立了文人化的品评范式。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品评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着意于"品"与"格"在中国绘画理论中的辨析,阐述了宋代"品""格"观念在绘画理论中的发展与特点。宋代画论中"品"与"格"观念的确立为后世树立了品评范式,也对今天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线,首先论述了矿物质颜料在古代中国人物画及现代中国人物画中的应用,由此说明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时,就矿物质颜料本身的性质及其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总结了其优缺点。然后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以及当代分别对矿物质颜料做了简单的整理与归纳,介绍了颜料加工方法、染色效果以及代表作品,并列举了几位当代矿物质颜料运用纯熟的画家。简要阐述了当代矿物质颜料与古代矿物质颜料的不同及新的矿物质颜料的体系和加工手法。最终证明"材料的特质性对中国画本身的艺术性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东正教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东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指明了东正教传教士在沟通中西文化、特别是中俄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分析了东正教未能在中国扎根和进一步与中国文化相融的原因,介绍了东正教目前在中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精神、肉体乃至家国与民族的冲击,都使得我们不断追求突破与前进的空间及方法,中国美术创作思想也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变与发展。本文基于这一因素,深入阐述了对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审视与剖析,探讨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创新与成就,进而分析了中国美术创作思想脱离"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而线条作为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作为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与情感媒介,其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抽象符号层面,基于此,文章围绕中国画中"线"的审美特征展开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7,(5):121-126
澳大利亚通常被视作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达范围之外,本文在综述分析澳大利亚学者相关研究及其历史遗产社会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历史文献分析,提出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网络中出现了一条从中国到澳大利亚北海岸的海参之链,由从中国到望加锡的传统航线和从望加锡到澳大利亚北海岸的南向延伸线两段航线组成,在澳大利亚与中国都产生了交流的影响。因此,历史上澳大利亚就曾是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延伸地区,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与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