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更是立体的画。同样,山水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为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追山逐水、亲近田园的追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就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画师们描山绘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匠师们堆山筑石,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文章旨在探究中国山水写意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表现,古典园林从写意山水画中借鉴的美学思想,感受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造园与中国山水画在艺术表现上都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叠山置石是造园中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园林土建工程。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即山的脉络气势,通过不同的皴法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之理。文章通过研究古代山水画对古典园林掇山叠石的影响,为现代掇山叠石提供一定的创作灵感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且在这一期间受到中国传统山水风景画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自唐宋以来,造园思想开始渐渐以诗情画意为主导,在此思想的影响之下,开始形成了含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风景画类型的古典园林。由此可见,古典园林与山水风景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体现着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和自然情怀。中国文人不仅寄情于山水画,更将其融汇并凝练于古典园林的造景之中,从而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充满山水画意境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使得二者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审美意趣上都存在着相互关联。从此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景观的审美创造之源及造园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发掘"中国园林传统中的画境营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从而为当下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设计中"中国审美意境"的营造提供思想依据,同时这对构建具有自身文化本位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园林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概念解释及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渊源了解,进而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丁翔  黄星鼎 《美与时代》2023,(12):80-82
“浅空间”概念是《透明性》一书中重要的空间概念,它延续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最早从立体主义绘画中引申而来,是现象透明性理论的转化介质,主要作用在于分析空间中的层化关系。中国山水画在历史的河流中,同样出现过类似于立体主义空间关系的画面组织形式。山水画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这四者微妙的关系为园林门洞的取景空间建立了可分析的纽带。通过分析立体主义之于“浅空间”理论和中国山水画之于中国园林的关系,以“浅空间”理论为出发点,尝试以别样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门洞中的空间关系,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析提供多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传承与发展,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岭南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其不仅造园艺术精湛,而且文化内涵深厚,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其目的是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相互作用,实现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反映我国古代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代文人画家通过山水画来描绘自然或者阐述自己的心志,而古典园林正是其居住、寄情之所。诸多不愿或者不能出仕的文人富商在自家园林之中挥毫胸臆,无所拘束。或对影作画,或以画造园,故此画中有景,景于画中,二者相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艺术特色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除了我们通常所关注的视觉形态,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方式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审美方式之一,便是“读”。这种品读式的审美,不仅贯穿于园林的宏观和具体等多个层面,更是中国多种传统文化艺术形态的重要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在哲学、美学观的指引下,以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创造出不同于西式规则秩序的景观设计。它融合了建筑、绘画、文学等多门艺术,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其意境之韵美,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在给中国带来突变的同时,也让我们丢失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对西式景观设计的一味模仿、推崇,抹杀了中式园林的造景艺术之美。有人认为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无法融入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倒退。近年来,国内设计师也试图突破西方固有设计模式,适当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创作出许多好的设计。因此文章将基于活化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文化的态度,通过探讨中西园林景观造园的思想、手法等的对比,引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进行东西文化的契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其将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结合在一起,使得园林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苏州与扬州更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华荟萃之地。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与造园设计理念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很大,如以自然之美为原则的设计思想、巧用他处风景的空间设计技巧、以意境为表现手法等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都有很多的运用,其注重整体性、连续性、因地制宜的传统理念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州四大名园可谓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典范,其造园技艺巧夺天工,造园手法十分精湛,虽都是古典园林中的翘楚,却又各具特色,留园的空间关系处理得变幻莫测,沧浪亭借景巧妙,拙政园不同于传统私人宅院,更加深远旷达,而狮子林在置山处理上则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涵盖了中国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园林,而在四大名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四大名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的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在古典园林中理水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界的水体多种多样,中国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水中吸取灵感,园林的造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是自然山水的缩影,理水的意境多源于自然界的江、湖、池、潭、湾、涧等。文章从古典园林理水的审美思想,寄情于园林山水咫尺山林的意境追求,艺术水体的艺术处理手法,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构成关系,以及现代园林理水的运用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力求在理解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再现古典自然山水园林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野口勇是一个跨越国界的艺术家,一生中他完成了一系列景观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造园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高度结合。我国在经历了古典园林的艺术高峰之后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近年来现代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亦步亦趋、附庸风雅。野口勇在艺术上的不凡成就与中国当代园林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并列而谈,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对中国现代园林艺术乃至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园林意境在园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古典园林的艺术一直深深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尤其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内涵中无不渗透着古典园林的印记。本文从园林中意境的表现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入手结合分析,以意境营造为主要论述方面,探究古典园林中意境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黄宾虹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山水画从古典传统进入现代形态的一个重要中介。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同时结合具体作品来赏析黄宾虹山水画所具有的现代气息,从而得出黄宾虹绘画精神是一种糅合西方绘画艺术元素又不失传统本色的具体创新实践,以期对我们现在中国画的创新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中国的古典园林源远流长,作为一门特殊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充满着诗情画意,它与诗文、绘画艺术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共同发展、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迹象十分显著。因此,在中国艺术的发展史中,中国园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若干个类型。其中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章选用皇家园林进行论述,皇家园林属皇帝个人和皇家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皆可以归属于此类型。主要针对唐兴庆宫、大明宫为例进行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独特的空间意识,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方法与西方科学、理性的焦点透视法不同。中国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意识有其艺术特征和具体表现,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园林体裁的山水画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其萌芽于魏晋,而成熟则在唐代,此后便分野明显。同时,唐代出现了数量相当大的园林诗歌,这亦为园林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文章通过园林文学诗歌与园林山水互补的形式试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