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书法创作受玄学影响,讲究"得意"。偶然寄兴,随机生发,意到气到,一鼓作气,一挥而就,与环境形成互动,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与社会效应。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通过即兴创作诞生的书法杰作。二王作为天师道徒,其书法即兴创作既展现了自身创作才能,又反映了通过书法弘道扬德,普度众生的情怀;同时,也蕴含了畅神登仙的艺术效果。然而,这种创作是平时积累悟道功夫的结果,即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一种精神艺术,其创作过程也是抒发性情的过程。汉字书法作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及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对后世影响深远。飘如游云的王羲之,正气凛然的颜真卿,乐观旷达的苏轼,成就了三大行书的巅峰艺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旨在通过三大行书的比较解析,探讨其共性及迥异,推动我国行书艺术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虞世南是初唐崇尚王羲之书风的杰出代表,其书法温润遒丽、端庄雅致。楷书《孔子庙堂碑》,展现了初唐时期的书法意蕴。其理论代表作《笔髓论》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及其体变,兼论字体、执笔方法及真、草、行各体笔法等,提出了"冲和"之美,反映了中庸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对于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大成也,其碑由怀仁集唐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而成。碑字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然、群、或"字都取自《兰亭序》,怀仁经过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字数多,字字精雅飘逸;二是字体多,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在一起,大胆组合、搭配,动静结合;三是变化多,笔法十分丰富,线条粗细变化、繁简、虚实关系很多,字的书写速度、结构等变化丰富,可谓千变万化,字字不同;四是字的笔画,气势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写的特点与韵味。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书法真迹早已不存于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历来都被作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典型范本与研究参考资料。文章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创作中的体会,试图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正>丁梦周先生1934年生于宿州,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原美术系(现为美术学院)系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书坛八老"之一,在安徽有"南黄北丁"之称。丁梦周教授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书法研究和教学,在书法创作、理论、美学、文学、美术及教育等学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理论专著有《书法艺术概论》、《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风雨南窗》等。在《书法》等期刊发表的学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南宋姜夔《续书谱》中"俗"思想和美学进行研究,首先对"俗"字的本义进行整理考释,其次再来分析南宋社会背景下"俗"所代表的的内涵。"俗"在历代书论中的阐释不甚相同,其与书法理论家当时的时代以及书法理论家个体的修养差异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原因和差异形成了"俗"概念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重点对《续书谱》续书谱中的"俗"进行剖析,阐明《续书谱》中"俗"的内涵有着重要的美学和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邱艳敏 《美与时代》2023,(3):135-137
颜真卿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书法界贯古通今的楷模。在继承前人创作精髓的基础上,颜真卿还独创了自己端庄宏大、雄伟浑厚的书法风格,展示出其豪迈大气的思想情感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代表作《裴将军诗帖》更是被誉为颜真卿的怪诞创新之作,得到了后世书法家的一致好评。阐释颜真卿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裴将军诗帖》的艺术风格,探索《裴将军诗帖》及颜真卿书法的审美价值,旨在推动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书筏》是我国书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其理论价值得到广泛认同,影响也较为广泛。文章分别就笪重光《书筏》的理论价值与影响进行探讨,阐述《书筏》的理论丰富性、理论精辟性、理论独到性以及其对书法意境的影响、笔法的影响、墨法的影响、布白的影响等内容,分析《书筏》对后世书法学习和研究带来的推动作用。以期通过研究,进一步呈现《书筏》在书法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一明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高道,留存著述逾百万字,部分著述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刘一明评点刊刻的《西游原旨》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流行于世的重要版本,也是《西游记》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评点文字对全面准确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刘一明创作的《会心集》中有大量以表达"道理"和"道情"为特色的诗词曲,《栖云笔记》中有大量以"方外人"身份创作的"记""传""序""诗""联",这些作品均以文学体裁为载体,不但思想内容独具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就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而言,道士刘一明理应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自发现以来为历代学者重视、研究,其鲜明的书法风格、无穷的艺术魅力为众多书家所赏读、摹写。摘录明清代表书家对《张猛龙碑》的述评,意在对整个北朝石刻文字有一个重新认识,以期对当今"魏碑"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审美误区有所识别。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精典——《周易》阴阳互补思想的角度来阐释其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即:《周易》太极图中黑白相间的S型线条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中的线条之间如何联系;论述《周易》阴阳互补思想在书法创作中的思想碰撞;学习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书谱》为唐代孙中庭所著,不仅是一本书法名帖,也是书法理论的上乘之作,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大家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文章对《书谱》中表现的书法性质以及艺术价值和书法包容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分析了《书谱》中体现出来的书学思想,阐释书中展现出来的辩证观,揭示出《书谱》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葛洪《抱扑子外篇》卷五之《君道》,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论述了"君臣"治国执政之道。葛洪的"君道"治政思想具有独特见解和系统观点,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儒道治政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文章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记《塔铭》石碣已不存,作者根据现存之两张拓片及有关文字记载,对其由来及版式作了说明,指出其式样和书法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中的新节点,也是书法发展中的新走向;它不仅吸收了西方现当代艺术以及日本"前卫书法"创作中的新观念,还遵循着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书写形式和工具材料的运用,以及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审美原则,试图找到中国书法的民族性与当下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在创作实践中,邱振中、徐冰等众多当代艺术家对中国现代书法创作进行探索性实验,提炼出中国现代书法具有回归象形、消解意义和重构形式的民族认同基础,这是中国现代书法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其后书法艺术不断发展成熟,篆、隶、楷诸体艺术形态被不断挖掘、充实,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武周时期所立的《冯师训碑》融隶、楷于一体,笔画方圆皆有,在唐代碑志中别具一格,与六朝"双爨"纯属二路。研究该碑可探知其独特书法艺术规律,为当代书法提供新的创作风格和美学形式,同时对武周新字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