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伯年的人物画作为古代传统绘画和现代中国画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人物画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任伯年的作品不仅使我们领悟到古代绘画的精华,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当今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他的人物画匠心独运,画面意境新颖深邃,其绘画的雅与俗问题一直是近代以来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山水画,它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史,是每代画家们用笔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对万物的写照,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是对笔墨认识的一种展示。它是中国画语言的表现手法中的主体,是绘画学精神的体现。笔墨吸自然万物之灵性,承载文化历史之传承。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它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面貌。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绘画画在陶器上。秦汉,宫殿壁画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绘画艺术纷呈,其中山水画在众多画科当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山水画在元代取代人物画正式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明确山水画地位的变迁问题,阐释中国山水画取代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没骨"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技法之一。它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为我国写意人物画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没骨画历史悠久。没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形式语言特征。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没骨人物画所包含的民族气质和中国笔墨画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而对于自身创作发展而言,分析没骨人物画的形式语言特征也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形式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从形式上大体上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花鸟画可以称之为中国绘画中的奇葩,它不仅比西方的绘画早几百年,而且据考古出土与美术文献记载,在人们发现的岩画和帛画中可以知道花鸟画的出现是先于人物画和山水画的。这三类画种,每个画种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特点。人物画注重写实、山水画注重写意、花鸟画则注重写生。  相似文献   

7.
人物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比山水画、花鸟画要早.自六朝起,中国人物画便不断发展,到宋代已成为中国绘画的主体,开始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其对人性的追求与展现,使宋代成为了中国人物画历史上的黄金期.其内容、题材、造型、色彩及表现手法都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境界. 一、宋代绘画的文化背景与发展 (一)文化背景 晚唐和五代十国多年的地方军事力量割据状态结束之后,宋成为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历史的教训使得统治者更加重视中央集权和文化的统一.以军权为核心,宋代的统治者进一步实现了行政权力、财权和司法权力的高度集中,自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未曾有过的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王朝.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9.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戏曲与绘画几千年独立存在,但二者本身亦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中国工笔画去表现戏曲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在艺术创作观念与精神文化方面更加契合。创新在中国工笔绘画中固然重要,但艺术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是绘画创作中的灵魂所在。一幅艺术作品若无灵魂而仅仅止步于形式与视觉效果上,那它绝非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真正的魅力是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与其观念和有效性的传达上。现将工笔戏曲人物画中"艺术情感"的体现作为切入点,结合创作实践尝试揭示"艺术情感"在工笔戏曲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画科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其中意象造型成为支撑这一体系的基础,传统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绘画的观察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我国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其中人物画是出现最早的。由于中国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因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逐渐丰富,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基于此,对人物画创作中的"主题性"创作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创作价值和对"主题性"创作的自我认知,以更好地实现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的毕业创作选择的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工笔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随着老一辈和新一辈学者们的不断开拓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变得形式活泼,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初次学习工笔人物画是从大一下半年开始的,想来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我的毕业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首唯美的小诗,一来紧跟工笔人物画大师们的表现形式,二来也算是对自己学习工笔人物画做一个心得总结。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万历九年(1581)西方传教士与西方绘画的传入,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肖像画以波臣派为代表,其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笔墨基础之上,借鉴西方绘画以造型为主的特点,创作出不同于西洋画风的明暗画。在南朝梁画家张僧繇"凹凸法"和传教士西画"明暗法"之间,走出了一条别出心裁的绘画道路,对拓展中国人物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形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6-206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物画又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艺术之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的综述中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国画人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各家所谈进行论述。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简述《论素描教学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也谈国画人物画问题》三篇文献;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在发展中出现的争论与问题;第三部分阐述自己在对待中国人物画改革方面的态度,及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希冀。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艺术的舞台上备受关注。如何通过借鉴民间美术来拓展水墨画的创作,一直是很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要追寻的答案。从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角度,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以及两者的共性作为出发点,对民间美术绘画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与拓展中所起的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油画创作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的绘画由相互怀疑、抗拒再到学习,进而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创新。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中会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元素融合到创作中去,中国油画风景的表现在学习西方大师作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掘本民族的文化艺术魅力。如何平衡中国画中的美术形态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关系,体现中国文化思维和精神,是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当代油画风景创作对中国画传统元素的借鉴为研究切入点,从对中国传统绘画美术元素特征分析的视角对风景油画创作进行大胆研究创新,通过探寻中国画与现代油画创作的可融合之处,进而在风景油画创作中能创作出时代气息与民族传统国画风格相融合的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力作,在世界画坛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人物画创作自魏、晋、唐、明、近代,迄今已经历了五次变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型,也为中国的人物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文化与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笔墨与审美应与现代文化对接。人物画家无论在技术与精神两个方面都应有所发展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精神层面的境界。人文主义思想历久常新。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发现与刻画现实生活里的人物形象,乃是推动绘画艺术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人物画的造型特点一直是围绕着形神展开的。中国历来的人物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特点,不论是唐朝以前的还是以后的人物画造型,都是在中华历史中留下深厚的审美沉淀。它一直都是画家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绘画对象的,与西方国家绘画中的人物画造型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人物画造型主要是突出形与神,用黑白色表达感情。文章对于人物画造型特点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道教绘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内中许多精品杰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历来备受推崇.可惜的是,明清以至近现代,道教绘画艺术停止了发展的步伐,罕有原创佳作问世.深可庆幸的是,际此国运昌盛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在空前的高起点上,填补了这数百年的空白,为道教绘画艺术发展史续书了精彩厚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