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无极是近代融合中西的画家中集大成者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包含了西方油画的直观性和中国水墨画的趣味性。在他的抽象作品中,我们既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西方绘画图式中浓烈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中不可或缺的意境美。在强调"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大背景下,赵无极通过自身对于绘画的独特理解,让中西方融合的作品在绘画语言和思想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比较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自他的艺术风格成形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读本,在国外齐白石的绘画也享有高的地位,他的绘画里简朴的画风投射出的深奥,一直令人思索,人们热爱齐白石、渴求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论文的宗旨是了解齐白石绘画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在近代的中国画家的理念里,我们能找到齐白石的影子,就齐白石的绘画而言,一个外国人——毕加索,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齐白石出生于寒门,经历了北漂生活,面临时代政局的变迁,承受生命危机时刻内心的痛苦抑郁,而同时代的毕加索的境遇也如此。毕加索是高产的画家,他的绘画寓意深远,大巧若拙的风格从毕加索的艺术中流露,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从诞生之日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虽然齐白石本人未必认同毕加索的绘画思想,毕加索也不一定完全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但他们之间却有某种共同点。齐白石是一位大气晚成的画家,长期练习、创新到晚年的领悟,齐白石的作品淡泊、宁静、童趣,和毕加索的绘画精髓契合。毕加索参加过革命,后来云游四方学习艺术,而齐白石从木匠转型到画家,晚年开始"我行我道",他们有可比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借中西方的思想来分析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3.
潘玉良的"合中西为一治"艺术追求观是她在多个时期进行绘画研究后,融合"中西调和"与"中西融合"等现当代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的艺术发展方向后提出的具有其绘画特色及女性语言魅力的艺术观念。她在西方油画中融入中国艺术元素,将中国画与西画绘画技巧相结合,使得在中西融合的艺术追求上开创其独特的风格,对今天的艺术创作有着很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林风眠与潘天寿二人是我国重要的艺术教育家,林风眠走向了"中西融合"之路,潘天寿则选择用传统创新来宏扬民族文化与精神,两者都具有典型的学术精神与使命感,回应着时代的命题。与林风眠融合中西艺术以产生一种新的艺术相反,潘天寿则极力强调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林风眠是将中西绘画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来谈融合;而潘天寿则坚持走民族绘画之路,在以本民族绘画为主体的情况下谈从西方绘画中获得滋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其艺术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他的革新思想。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比例和明暗加入创作中,形成了特有的融合中西美术元素的新国画。从高剑父的艺术历程着手,对其绘画思想的形成渊源及在作品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探究其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极具特色,运用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其作品的魅力之处。同时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艺术手法创新的探索者,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道路上,运用独特的变形、几何造型、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当下人们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艺术史上,立体主义绘画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现代艺术自塞尚以来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画家通过"革命性"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关于"如何观看"的方式,因此,对于这一重要画派的欣赏、研究与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风眠是提倡"中西合璧"绘画的一代大家,他在20世纪初留学巴黎,现代艺术的浪潮促使他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毕加索的创作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美学形式上都对林风眠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林风眠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表现元素,运用中国画笔墨结合色彩,同时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创作了具有变革性却不失抒情写意的独特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以中西融合之方法革新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宗其香是一位具有艺术典型性与创造性的代表性画家,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他以西方传统绘画写实技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笔墨,在水墨的色彩表现力和绘画张力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且在传统的山水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尤以"夜景山水"最具个人面貌和艺术代表性。无论是最初的重庆嘉临江初试啼声,开启了一个类型化的创作风格,还是在艺术生涯的中后期遍访祖国大好河山,在不同的地域风貌中留下了相同的夜景山水画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现代美术前进过程中,宗其香的"夜景山水"都是中国画演变传承中极具创造性的新奇举动,为研究"融贯中西"的中国画发展进程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画起源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逐步演变过程中实现本土化,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油画中的形式美是绘画者在创作中综合造型、色彩、明暗、肌理、空间等因素创造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从而传达给观者一种美感。中国风景油画不同于西方表达的自然事物,其融合前人思想,在风格上表达出一种中国意境,甚至有些作品具有禅学、道学的味道。在绘画创作中,形式美大多在画面中通过对比统一体现出来,更突出一种协调感。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形式美在西方传统风景油画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又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元素相融合,为绘画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文章就焦点透视在中西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毕加索作为立体主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为世人所熟知。他与勃拉克两人共同地举起分析立体主义与综合立体主义的大旗,同时颠覆了传统的视觉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推动艺术迎来了焕然一新的时代。学界往往将毕加索在立体主义艺术风格上取得的成就归因于其对前期塞尚以及非洲原始雕刻的推崇,却忽视了在同时期的另一位人物——毕加索的好友——在图画诗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阿波利奈尔。而在20世纪涌现的众多艺术风格中都可以看到阿波利奈尔为此而作的努力,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未来主义中都可以追寻到阿波利奈尔的影子,甚至立体主义由分析走向综合材料也要归功于阿波利奈尔。  相似文献   

13.
潘天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苍劲有力、意味深远。在西方思潮严重影响下,他仍然坚持传统的作画理念,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了信心。坚持传统的绘画方式,坚持独特的绘画风格,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潘天寿思想不仅促使浙派人物画形成了其独特的绘画特点,还催生出了中西结合的新绘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潘天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推动了浙派人物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诵念珠规程》中的木版画插图,通过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段对西方绘画进行了中国化的诠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中西艺术融合的天主教美术作品,而这种类似"翻译"一样的画面式样转变,也可谓是中西艺术交流的一个经典样本。一晚明时期,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来华,并与中国士大夫阶层进行广泛接触,在此过程中,也逐渐传播西方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印象派艺术合二为一,西为中用,开创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特别是其突出中西融合、提倡创新自由、强调民族气节、强调全面修养的绘画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出不同的艺术体系。中西绘画风格与技艺的结合使得中西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并在各自适合的土壤上蓬勃发展,绚丽绽放。文章以中西方文化发展为基础,对中国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作出尝试性探究。通过本次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中西古典绘画美学研究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使之后的教学能够适应时代,不断促使绘画美学得到新的认知,使中西方艺术观念相互渗透,实现深入的融会贯通,从而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知名的备受争议的书画家,李老十一直都以其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特点与荒诞、大胆的绘画题材为艺术界所瞩目,他所创作的"残荷"系列与"鬼打架"系列都成为了他极具个人魅力的象征性符号,而他深负戏剧性的艺术生涯也为他的绘画之路埋下了悲剧性的伏笔。他的悲观厌世、他的不入俗流、他的避世逃脱、他的英年早逝都令人感到唏嘘不已。毫无疑问,李老十的绘画极富艺术表现力与创作张力,在结合传统笔墨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个人对待绘画的独特理解和内心中深沉激昂的情感,在画面中呈现了一种具有西方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构成元素,这样一种风格的形成,对于我们研究李老十绘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有很大的指导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国画家,出生于一个波兰的艺术家庭。作为20世纪仍保持欧洲风景画、静物画、主题画和肖像画传统的具象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作品的风格把东方和西方的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在发展的基本趋势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而在具体方法层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相异之处。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都注重"因材施教";都强调"知行合一";都重视"学科渗透式教育"。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西方重"宗教化",中国重"世俗化";西方重"心理疏导",中国重"行为引导";中国重"反求诸己",西方重"外在拯救";中国重"正己而令他",西方重"正他而树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