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德镇近现代被人们尊称为"青花大王"的王步,数十年致力于青花瓷画艺术的创新。他的青花作品,无论材质、构图和笔法技法,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青花瓷画的中国画风格。这一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化,使景德镇古老的青花瓷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5,(4):47-47
群仙贺寿图:佚名,绢本,工笔重彩画。为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由文人画家所绘的道教神仙画,现存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图中描绘了福、禄、寿三星和八仙等神仙向西王母贺寿的景象。该图既以生动的笔法表现了各位神仙不同的形象和各异的性格特点,又有着浓厚的文人画重抒情写  相似文献   

3.
油画的特点之一是能将有厚度的笔触清晰地留在画面上,这样,不同的运笔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笔法。笔法是油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他画家的深入研究来学习油画的笔法,然后把学到的笔法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使自己的绘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然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笔法,了解笔法的运用,使笔法成为绘画中更为显著的特点,使更多的人喜欢绘画。  相似文献   

4.
笪重光,清代回族书画理论家,著有《书笺》、《画筌》两部书画论著,其中《画筌》是一部关于山水画画论的著述,以论述山水画的布局、笔法、墨法、设色及品评等为主要内容.其中关于画面有无、虚实的关系阐述是重点内容,虚实相生之法与境界的关系是其重要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在表现形式上它以线造型,以形写神;在构图上它以意象布局;在笔墨技巧方面它极讲究笔法和墨法的运用,并强调诗、书、画、印熔为一体的综合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形式美法则是绘画理论研究和艺术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笔墨的形式美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笔”、“墨”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笔法就要有不同的墨色来辅助,不同笔法的强弱运用不仅关系到描绘物象的正确生动与否,还是作者表达感情的手段之一,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民族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是一种传统文化,与画家的学养、思想、气度是休戚相关的,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与积淀。为参展投稿的作品首先要领会征稿要求并对主题进行分析,广西地处中国南部,花草树木繁茂多姿,郁郁葱葱,一年四季常有花开,空气清新洁净,丰富多彩的植被充满着奇趣变化,尤以芭蕉的大气磅礴、清新爽朗吸引人们。不同的物象,其形状、质感的不同带来用笔的变化。宽博的芭蕉叶,使画面大刀阔斧的笔法更加驰骋放纵,在超于物象之外而居法度之中,再用丝毛细致的笔法描绘禽鸟,从而丰富了笔墨的表达,使作品体现出变化又统一、对比又和谐、大气而不失细腻的风格。墨法上体现淡雅、和谐的韵致,在朦胧浑然的气氛中寻找含蓄内敛的精神归宿,体察大自然的微妙变化,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潇湘卧游图》传为李公麟所作,现藏于东京博物馆。自董其昌提出《潇湘卧游图》为李公麟笔之后,可以说后世对此深信不疑,直至今日,才有相关研究对此提出疑议。实则早在明末清初,吴郡古玩商人吴升就已在其书画著录《大观录》一书中对此画的用笔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此画应是南宋人笔法。  相似文献   

9.
装饰性在中国画中最早可见于战国帛画,其画面用符号性、平面性和程式化的语言来描绘画面,寄予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唐代仕女画大多为丰腴的绮罗人物形象,有着相似的形式感。宋代小品花鸟画尺幅小巧精致,笔法精湛,寥寥数笔则见神韵,呈现出一种带有韵律的装饰性。由此可见装饰性在中国画中处处可见。陈洪绶的作品中装饰性也同样存在,从他作品的构图、造型、线条、设色中都可以体现老莲特有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10.
王蒙作为元末明初的山水画家,开创了“繁密”的绘画风格,用独特的墨法和巧妙的笔法绘制出了一幅又一幅山水名画。其中,为人所熟知的《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评为“天下第一”。这幅画集中了王蒙对不同皴法的运用与“书画结合”的思想,巧妙地将南方风光用全景式构图绘制出来。王蒙善于学习,他对篆书、隶书、行草等都有一定的涉猎,这使得《青卞隐居图》中的皴擦线条十分遒劲,富有弹性,同时浓淡干湿的墨层层叠加,形成了虚与实的美感,让画面有了强烈的层次感与丰富性。“纵横潇洒、繁线密点”成为对这幅画的完美解读。  相似文献   

11.
赵腊梅 《美与时代》2004,(10):26-27
黄宾虹(1865.1.27-1955.3.25)是中国画历史上的里程碑.黄宾虹的艺术理论及作品影响着众多画家及美术爱好者的艺术素养、审美感觉.他的画功力深厚,笔法厚重,层层渲染,达到了他毕生所追求的"浑厚华滋"的最高境界.黄宾虹山水画具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12.
孙司邈 《美与时代》2023,(5):124-126
魏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门类。魏碑书法是书法历史中隶书转为楷书阶段的一种特殊过渡字体,为书法字体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从魏碑创作的发展现状、魏碑《李璧墓志》的艺术特色及创作原因、魏碑《画禅室随笔》(节选)的创作想法及笔法分析、魏碑书写的情感表达与创作的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入手,着重介绍运用魏碑中《李璧墓志》的笔墨技法,创作书法作品《画禅室随笔》(节选)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3.
字法与笔法是书法艺术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而随着字体的演变,其规矩性决定字形从圆到方,其书写性要求运笔离方趋圆;同样,笔法的表现,方笔者本出于字法,而圆笔者则便捷书写。方圆互用产生了不同的书法风格。字形与笔法之间的张力,不仅造就了中国文字书写的艺术性特色,也代表着中国书法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在蜀的这种传承和发展的现象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除了家族传承之外师徒相授也是比较普遍的传承方式,例如蒲师训师法房从真(王蜀时翰林待诏。工画。擅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蒲师训师其笔法。有宁主猎射图、羌人移居图、陈登斫绘图、王昌龄常建冒雪入京图),以及张素卿(蜀地简州人,其画在蜀中享有盛誉,豪贵之家,少得其画。《益州名画录》记载:"甲寅岁十一月十一日,值蜀主耽玩欲赏者久,故命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欧阳炯次第赞之,令翰林待诏黄居宝八分书题之。凡有醮,奏于玉局开悬供养。"说明张素卿作品在宫廷中也十分被珍视。其弟子陈若愚、李寿仪,皆为道士)、陈若愚、李寿仪师徒等等,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5.
何丽莎 《美与时代》2014,(12):98-98
无论是在书法练习中还是在书法创作中,笔法和墨法都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现对笔法和墨法分别介绍分析,重点探讨中国书法中笔法与墨法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书法实践提出了笔法与墨法联系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鑫 《美与时代》2023,(2):12-14
“书画同源”的理论一直贯穿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的画家们无不追求“有笔有墨”之意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基于此,研究吴道子的“有笔无墨”和项容的“有墨无笔”。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流传不易,宋、元以前的绘画作品更是难以留存,通过对画史上的品评和记述画家及作品的著作进行探究,凭借文字的记载和描述,探寻绘画艺术中吴道子“重笔”画风与项容“重墨”画风各自蕴含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二王笔法的追求与阐释代不乏人。董其昌以"势"立论,可谓真知灼见;倪后瞻师承董其昌,对"势"有会心处,且以"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之"分合观"对笔法作进一步解析;包世臣于"形质"求笔法,欲"当于目而有据",过度的解析,反而与王字笔法真谛转去转远。笔法的"分合",因大字书写实践,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重"分"轻"合",则是形成对王字笔法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域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都有所不同,作为能代表南方羽毛画的宝庆羽毛画和代表北方羽毛画的沈阳羽毛画虽然在工艺、气势上相似,但它们在艺术风格、色彩、题材上都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荆浩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看待山水画的发展要求,从《笔法记》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荆浩的视角和对山水画的追求目的。《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