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前期的文人画,上承元人传统,初期亦有诸多名家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画、墨竹画、墨梅画等。虽然明代时期文人画风在前期的画坛上未能形成一股巨流永奔不滞,但对中后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与壮大却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自成化、弘治而后,随着院体、浙派的盛极而衰的局面,以古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吴门画派。这一画派在画坛上,渐渐取代了院体和浙派,在画坛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这一画派出现的时间是在元明交替时期,也可说是在特殊的历史、特殊的文化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主流,犹如一望无际的夜空中划过的那道流星,虽灿烂,但又短暂。明代前期文人画的兴起,可作为某一时期的某种文化现象,他明显带有古代文人历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韵味。也可说在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坛中,都有着孰优孰劣的争议,这也是直到文人画家被画坛所认可后才开始改变这种不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文人画开始发展。当文人画占领画坛后,画坛逐渐弥漫着摹古的风气,尤其是明代及之后的文人画十分明显。但是,通过分析明代山水画及画论,发现自然化因素还是存在的,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摹古风气盛行的晚期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林良是明代早中期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之一,但其作品却在遵循宫廷绘画传统的同时,显示出了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宫廷花鸟画的文人画特征,在明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林良佳作《灌木集禽图》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他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人画在明代以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发端而发展壮大,它极大丰富了明代绘画的内涵风貌,成为明代画坛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强大的势力对明代绘画艺术有着相当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美术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王维位列"妙品上"(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明在唐人眼中他不属一流画家,后至明代却被推为"南宗鼻祖",其间变化耐人寻味。文章将文人画发展源流贯穿于王维画史地位变迁中,从而研究其地位变化的原因。魏晋时期具有文人风格的绘画尚未发展成熟,却为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埋下伏笔。唐朝,王维在二李(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与吴道子重线山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宋代画家的审美情趣与唐代发生分歧,苏轼对王维推崇备至。基于宋代士人画理论的蓬勃发展,元代赵孟頫提出"文人画"概念。明代董其昌更将王维奉为"南宗鼻祖",使其画史地位达到顶峰。至此中国文人画体系基本形成,王维画史地位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7.
孙琳 《美与时代》2007,(1):55-56
在明代画家中,沈周是成就最高的一位.这位布衣终身,大隐于市的画家,对于元明以来文人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集文人、隐士和画家三位于一体,在绘画中溶入了自己的文气与隐意,隐逸型文人的心态和生存状态成就了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何阿梦 《美与时代》2016,(10):39-40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盛极一时,取代院体、浙派成为画坛主流。沈周作为"吴门四家"之首,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长以及在人品、道德上的模范性意义,更重要地是他所创立的风格样式、艺术趣味对吴门画派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沈周晚年时期绘画作品《随兴册页》为例,探讨明代中期文人画家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趣味。《随兴册页》是画家消遣时日的作品合集,因而更具有文人画的代表特征,能够更加深刻地探讨文人画家的生活理想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思垚 《美与时代》2023,(1):105-107
自古文人士大夫以家国为怀。自宋以降,文人画开始盛行,强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令中国画审美价值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文,增加画面情趣,南宋赵孟頫更是提倡“以书入画”,使得诗、书、画、印四美相得益彰。及至明代“题款美”更成了普遍风气。宋元是中国画题款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代绘画题款艺术在宋元影响下更是发展到极致。以宋元绘画题款艺术通过文人画发展而兴盛这一现象为研究背景,解读在其影响下的明代绘画题款艺术。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流传到国外,对国外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轼在文人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从苏轼开始,画工和文人画得以区分,他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艺术,比较提倡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单一地追求形式美的画工风格,尤其重视写意文人画,他的主张的提出对后世文人画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导致后世的画家在画画的时候,总是力图营造出一种意境。苏轼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开辟了文人画的新的画风,使得中国绘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苏轼的文人画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明代山水画家董其昌,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董其昌的山水画和山水画论的症结,就在师古人大大地超过了师造化。他心目中充满古人的笔墨之美,因而他所谓的师造化也就容易流为空谈了。董其昌过分模仿古人,以致也害了清代四王,也误导了明末清初的担当和尚的绘画艺术。文人画精神是董其昌艺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他提出山水画南北二宗说,扬南宗,抑北宗;这种用南北的理论来划分文人画和院体画的观点,是为了标榜门户,不免牵强附会,自相矛盾。但是,从另一方面,董其昌研究山水画中的笔墨和风格的演变则有些独到见解,董其昌所尊崇的先工后淡、绚烂之极、反造疏淡的艺术境界,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泷精一是20世纪初著名的日本美术史学家,他与大村西崖同为关东地区研究传统中国文人画的杰出代表。大村西崖的《文人画复兴》和陈师曾的《文人画之价值》在1922年合为《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在美术界影响深远。而鲜有人知,同年由改造社出版的泷精一之《文人画概论》同样是一部研究中国文人画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熊震 《美与时代》2016,(9):46-47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存在成为教化民众、弃恶扬善的工具。明代以后,人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兴起,人物画创作亦逐渐摆脱思想教化的桎梏。尤其以沈周为代表的文人画中的人物题材,出现了表现性灵、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表述日常的生活细节、捕捉有情趣的瞬间等内容。这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在有意无意中改变着明代人物画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4.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15.
"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他们的作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画家和画派众多,在继承了宋元画风的基础上,开创新法,对清代的画风有重要的影响。明代绘画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以宋代院体画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为主流。中期,苏州成为江南一带的文化艺术中心,"吴门画派"占有重要地位。后期,花鸟、人物、山水画多方面发展,文人画盛行,松江山水画派影响到了清代。  相似文献   

18.
刺绣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直接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吴地刺绣历经朝代更替,在文人画风影响下不断推动着技艺针法、绣稿、题材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在宋代以来"崇文抑武"的社会大环境下,吴地富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得文人汇聚、画派纷呈,出现了"画绣"并开拓了欣赏品与日用品平行发展的状况,至明代时,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可见,文人画风对吴地刺绣形成自身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奠定了文人画的基础,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同时苏东坡在书法方面也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新意。这些理论与思想通过历史的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义蕊 《美与时代》2014,(11):94-94
仇英,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工匠出身,功力精甚,多绘色彩艳丽,形象精确,工细雅秀的青绿山水,但在后期受吴地文人风气的影响,绘画中融入文人情趣,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竹林高士图》恰是仇英由青绿向文人画风转型时期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