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力军 《世界哲学》2009,(5):162-170
《夜之颂》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代表作。在这篇作品中,他将夜的概念引申到哲学和宗教范畴中,通过本体超验,勾画出夜精神不朽的宗教寓意和现实寓意。超验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体验夜的不同意境,表达了内心世界对完美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直视不可能性:克尔凯郭尔、德里达以及宗教的再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作品《恐惧与战栗》当中描述过“信仰”的“双重运动”,《再现》当中描述过对“再现”的“超越”,它们与德里达所说的“对于不可能的事情的经验”之间有着惊人的对应。因此在主线上,德里达提出的对于不可能的事情的激情与上述两部假名作品当中所提出的“宗教”范畴彼此呼应。一种“不可能性的公理”构成了德里达所说的“没有宗教的宗教”,而不是简单的宗教;构成了某种“宗教的再现”。于是,德里达和克尔凯郭尔的假名作者们拉近了宗教和解构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之意识形态两类重要形式,其关系由来已久。在西方,宗教文学泛指:“具有重要宗教内容的文学”。宗教文学可分为五类:“其一,弘扬宗教信仰的基本读物;其二,陈述个人宗教意识的文学;其三,关于宗教主题的大众文学:其四,触及宗教问题而富于哲学和准哲理性的作品:其五,基本上是非宗教的想象作品,但是含有很多宗教的内容。”文学所展现的是非  相似文献   

4.
目前宗教艺术类的漆画作品较为少见,而对如意轮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并探索创新的更不多见。因此在传承漆艺的基础上,对中国宗教艺术进行研究,以大漆工艺为载体,将漆画与如意轮观音造像相结合,通过造型的借鉴与创新、色彩的运用、技法的传承与发掘来探索实践,使漆画作品既有渲染力又有视觉冲击力,达到作品的观赏价值和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宗教我们致力于解读宗教政策服务宗教工作讲述宗教故事促进宗教和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宗教》面向广大读者、网友,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作品征集活动,诚邀您分享与新中国70周年有关的思考、故事、影像和书画作品。一、活动要求1、此次共征集文章、摄影作品、书画作品三类,主题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关。作品要求原创,不得抄  相似文献   

6.
哥雅是敢于以自己的作品向宗教裁判作挑战的最突出的一位画家。《着衣的马哈》与《裸体的马哈》是他的大胆之作,表现了人的个性自由,也是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蒂利希的超自然象征理论深刻形塑了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的功能判断,这至少反映在三个层面:第一,蒂利希的宗教类型说及其象征理论,影响了杨庆堃对儒学特质的判断,也奠定了其作品中宗教发挥伦理功能的象征机制;第二,蒂利希关于儒学和独立宗教之间实现象征合作的历史判断,主导了杨庆堃对中国政教关系模式及其内在动力机制的分析;第三,帝制中国通过神灵敕封来实现宗教治理、构建伦理认同的政治技艺,也仰赖于蒂利希所说的——超自然象征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佚名画工的民俗意识作为出发点,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宋元时期宗教佚名作品的形质和气韵,以此来探究宋元时期宗教绘画中佚名画工所绘作品所传达出的心理状态、世俗情结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考察过第四福音与非基督教的宗教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以1917年"新文学运动"为开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通常被看作是在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化受到特别重视,它为新文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与宗教文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重要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周作人、许地山、丰子惜……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了切合自身的宗教文化,将他们所理解的宗教文化的内在精神融入作品中,呈现在作品的结构、语言、意境上。  相似文献   

11.
惟善 《宗教学研究》2016,(3):236-244
宗教图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信众思想和心态的直观反映,很多时候图像能透露出文字无法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在本文所调查的赣南罗祖教神祇图像中,初步发现通俗文学作品、戏剧及木版年画等艺术形式对民间宗教的神祇创造和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图像中所显示的二者的这种关联或许能为我们从事民间宗教研究开启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于本源同志所著的《清王朝的宗教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属于院重点研究项目。该书集中地研究了清朝的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对于研究晚近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和考察成熟的封建统治者的宗教政策,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作品。 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跨越中国古代和近代两个时代。研究它的宗教思想和政策实际是研究一个转型社会如何对待传统的宗教和外来的宗教。这对我们令天的宗教政策的反思和认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关清朝宗教的著作已有问世者,对其宗教思想和政策,也有一定的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经国家宗教事务局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宗教文化出版社音像部成立,它是隶属于宗教文化出版社的专门从事宗教文化类音像作品的策划、编辑、出版的部门。主要业务包括:宗  相似文献   

14.
巴赫的音乐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思想和神学理念,这位音乐家将信仰与音乐融合一处,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时期的宗教绘画作品内容单一,风格简单,只是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为满足宗教的需要而存在,因此缺乏创新性。但是,它们体现了当时制作的较高水平,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对绘画材料、解剖、透视等与艺术相关的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绘画中提出了空间的概念,突破了旧有的构图模式,并利用解剖、透视等科学原理对绘画创作进行了革新,因而使文艺复兴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虽然宗教绘画达到了巅峰,但也造成了难以突破的模式和定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15,(2):87
为庆祝《中国宗教》创刊20周年,更好地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弘扬优秀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杂志社特举办"庆祝《中国宗教》创刊20周年宗教摄影大赛",即日起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参赛作品。有关细则如下:一、大赛主题本次大赛以"发挥宗教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旨在以图片语言的形式,生动展现我国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享受宗教信仰自由、开展正常宗教活动、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拓展宗教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家们创作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天主教绘画艺术中国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宗教艺术是宗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总结这一段历史,对于当前的天主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道教经典和通俗文学作品为依据研究和总结了明清时期道教在伦理观念方面的新特征以及这一时期道教在宗教伦理的传播方面的新局面。同时,文章也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宗教背景分析了道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以及与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哲宗教绘画作品选@刘哲  相似文献   

20.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解读,往往从藏民族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角度切入,其实如果我们把作家的文人身份和作品中弘扬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研读,就会发现在文本中有着浓郁的道家文化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