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艺术以崇尚"平淡"著称,不论绘画、雕刻、书法,还是瓷器、漆器、服饰等工艺美术都呈现出不同于唐代的审美程式,在艺术史上形成独树一帜的素雅清冷、沉稳简素、心物化一的极简风格。宋代艺术的极简风格与当时崇文轻武与尚俭抑奢的社会现实状况和崇尚理性的社会思想风气等历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这种极简风格在绘画、雕刻、书法、瓷器这四大门艺术门类中有缤纷的表现,既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淡美"观的影响,也体现了宋人追求平淡自然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岭南文人画家参与广彩瓷器绘制,创作了一批带有岭南绘画烙印的广彩瓷,其不同于传统广彩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的风格,大大丰富了广彩瓷器的绘画样式。这种受岭南绘画影响的广彩瓷器对当时的文化艺术和产业经济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元代青花瓷器绘画的类型风格 所谓瓷器绘画"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版平面上的绘画表现"[1].  相似文献   

4.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婴戏图在宋代瓷器装饰中十分流行.瓷器婴戏图的流行一方面受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政治、民俗心理和幼教观念的影响.婴戏图原本是绘画的表现内容,后来为制瓷匠师们借鉴用在瓷器装饰上,从而成为自宋而始的、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儿童日常生活及成长活动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宋代育儿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宋代儿童积极、活泼、向上的整体精神与生活面貌,充分体现了宋代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宋代瓷绘婴戏图的画面简洁生动,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也印证了宋人崇尚自然、注重意味的普遍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6.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合人心意。"吉祥艺术一直活跃在艺术这个大家庭中,游于雅俗之间,渗透生活之中。不论在审美和装饰方面,还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它以其独有的形式和内容,为大众所喜爱。康熙时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瓷上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样,美轮美奂。文章将从吉祥和吉祥图案的渊源出发,探讨康熙官窑中万寿节庆典和插花瓷器上吉祥图案的纹样特征,并阐述传统手工业生产中设计的存在及样态。  相似文献   

7.
李净仪 《美与时代》2016,(10):41-42
康熙五彩是清代釉上彩瓷重要的装饰形式之一,其素雅、明丽的装饰特点,体现出这一时期宫廷浓墨重彩的审美文化,而仕女题材更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以康熙五彩仕女图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为切入点,从装饰彩绘技法层面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马欢 《美与时代》2023,(4):48-50
浙派绘画与明代宫廷绘画同宗南宋,浙派更是直取马远、夏圭,并在不断的摸索发展中带入了一些北宋的绘画构图风格。在糅合了多家绘画长处之后,浙派绘画显然在画面的呈现上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其打破了早期因模仿南宋院体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生硬刻板的用笔,使画面更加生动、充满活力。浙派绘画发展的中期应该是其艺术的顶峰时期,经过了不断的摸索和创作,逐渐以其潇洒恣意,而且收放自如的绘画风格走入大众视野,在绘画发展的高潮期,也反映出了逐渐区别于宋院体绘画的审美倾向,尤其是在绘画构图、笔墨、线条等的审美倾向上有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素描广义上是指单色的绘画,是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基础,通常用于学习绘画技巧和探索造型规律上。文章主要围绕素描训练中的审美及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切实掌握素描技巧,在素描练习中加大对学生审美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利用素描绘画语言表达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类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美术绘画作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品类繁多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群群众对美术绘画作品这一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升温,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创办的美术长廊、绘画展、绘画培训班热等种种现象也可窥探一二。文章中,立足于大众审美能力,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角度,来探讨美术绘画作品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提升美术绘画作品的质量,让美术绘画作品以更完善的形象和审美功效来切实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群体性审美跌落的今天,绘画的视觉艺术审美判断快速地也被各种媒体媚俗、紊乱的大众娱乐挤向边缘,甚至滑至谷底,形成国民审美盲区。重温陈永镇等艺术家的儿童插图或儿童连环画,从艺术本体上分析其绘画语言与技法,在原点上寻找视觉观看高度,对于儿童的审美启蒙,对于重建国民的审美教育,构筑民族崛起所必需的价值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会丽 《美与时代》2016,(10):46-4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绘画美术大师,其中以他的山水画最具特色。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创了近代绘画的新时代。除了山水画颇具特色,齐白石对绘画的审美境界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探究齐白石的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对于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内容和风格有着重要意义。从齐白石大师的绘画成长历程进行探究,总结其独特的山水画语言特点,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谌威 《中国宗教》2024,(3):84-85
<正>元代瓷器呈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色。而宗教文化对于元代瓷器的装饰、审美等方面也形成了影响,造就了元代独特的瓷器艺术。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上启宋代,下启明代。当时南方瓷窑有很大发展,尤其是以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其中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青白瓷等新品种,成为后来明清时期主要的瓷器品种。此外,由于外销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元代瓷器生产规模的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4.
明朝是中国瓷器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之一。明成化时期的瓷器特别注重线条的美感,其风格轻盈秀雅,淡雅幽婉,在中国历代瓷器中别具一格。成化瓷器很少有大件,主要为便于观赏和把玩的小件,不管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成化瓷都达到了历代的高峰。而作为与永乐的青花、宣德的红釉并称为我国瓷器领域独领风骚的三大绝唱之一的成化斗彩的成功烧制,则将明代制瓷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钱选作为文人花鸟画家,其独特花鸟画形态在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对钱选生平、生活、交游圈子、花鸟画作品及师承的分析,可以剖析出其绘画所蕴含的平淡隐逸的审美特点和相忘江湖的逸民情怀的精神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6.
卢西恩·弗洛伊德是当代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语言独树一帜,其作品在笔触、肌理、结构、空间、体积、色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个性化写实主义艺术风格。卢西恩·弗洛伊德的写实主义绘画在传承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绘画精神的同时,进行了写实主义绘画的突破和革新,融合了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弗洛伊德绘画对于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凤画是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绘画,有着自身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特色,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是中国民间绘画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将通过对凤阳凤画在用笔、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析其别具一格的技法表现与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藏族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从周边吸收了克什米尔风格、波罗风格、尼泊尔风格和汉地等风格,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和审美特征。从探索藏族审美与绘画的自身特征思路入手,对波罗风格做详尽的论述,揭示出波罗风格对藏族审美意识的形成与绘画风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雍正珐琅彩瓷作为一种御用瓷器,以其"诗书画印"的表现载体生动反映了当时皇家的审美趣味与瓷器技艺,在陶瓷史上享有盛誉。目前学界通过对清宫档案的研究整理,对雍正珐琅彩瓷产生的时间作了准确的推断,并就参与珐琅彩瓷绘制的宫廷画家及背后工艺条件已做了详细的考查。但纵观整段清宫雍正珐琅彩瓷研究史,依然是综述性研究较多,个案研究较少,在工艺方面的考证较多,对瓷器本身的形式内容探讨较少。迫切需要更多学者能致力于对雍正珐琅彩瓷的图像来源、画面意涵、制作缘由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形式。从中国人物画上来看,不同时代的绘画代表人物,其形式语言风格就大不相同。在意境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写意性和诗意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构图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色彩方面,中国画以主观意识为主导,表现画者自身的审美心胸。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在秉持水墨为上、线性为骨精神的同时,合理吸收西方绘画理论,发扬中国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