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激变期。当代中国画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在一个相对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画界思想得到解放,西方现代艺术所体现的价值观,如强调艺术的纯粹性,追求自我、主观、直觉和潜意识的表现等,在当时被许多艺术家所接受。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的恢复与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导向作用和对民间艺术的借鉴作用等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出现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时代原因,在20世纪上半叶东北地区的油画艺术主要是受到日本的影响,而风格上主要是受到黑田清辉、藤岛武二"学院派-印象派"风格的熏陶。归国后,在现实主义油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以乌叔养为代表的东北油画艺术家一方面锤炼艺术本体语言;一方面却探索着与本民族文化有关的写意性油画,这在当时的画坛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究,是东北写意性油画历史性的发展,开启了东北油画艺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艺术该走向何方这一问题成为了当时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问题,持各种观点的艺术家和史学家们为此进行了无数次的辩论。本文以滕固的《体验与艺术》这篇写于1923年的文章为出发点,剖析当时中国美术在良好的基础条件下,未能向西方现代艺术过渡的原因,并论及《体验与艺术》这篇文章对当时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美术的发展历程中,集体创作是美术作品诞生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段。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均为多人集体创作的成果。在改革开放前革命美术和红色美术作品诞生的时代,陕西美术在20世纪70年代呈献给全国的集体创作作品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艺术现象,也是必须关注的一个研究重点。文章围绕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对集体创作的艺术经验进行总结,并对陕西省美术集体创作的发展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陕西美术集体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列举了发挥重要作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一时期是陕西省美术发展和影响力呈现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艺术绘画,如油画,其自身也慢慢完成从"拿来"到逐渐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和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题材决定论"受到批判,更加关注绘画语言的本身,艺术家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艾轩有着那一代人独特的特点,作为中国油画家中尚不多见的艺术天才,他的油画非常写实,却又蕴含着某种诗意。其作品的感染力在于画家对生活经历的一种感受,并又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将其表现在画面中。从他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艺术家与时代、艺术与社会背景、题材与艺术手法之间微妙的相互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8.
画苑·跟踪     
一了本名朱明,别号听月斋,1970年生于甘肃,现居郑州。曾因创办、主编《禅艺研究》而名闻学界。在近20年的书道修习与参悟中,从不参与书协(及官方)举办的书法展览,以边缘的自由艺术家身份闯荡书坛,并涉及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现代艺术领域,成为备受艺术界关注的书坛前沿人物,被媒体誉为"当今中国书坛最有创造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先后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三次个人书法展。出版有《心禅艺境》、《魔界》、《一了之境》、《东瀛记》等10部文论集、作品集。曾应邀参加"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2005(韩国)首尔国际书艺双年展"(并…  相似文献   

9.
"85新潮美术"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中国的一次以西方现代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勃兴的局面。"85新潮美术"运动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反思以及创作环境的变化。对于"85新潮美术"运动的精神实质,目前学术界仍然有着诸多争论,为此,将从人的问题和艺术主体的复归这两条路线来论述个人所理解的"85新潮美术"运动的精神实质。时至今日,"85新潮美术"运动依然对我们产生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艺术歌曲由酝酿起步并达到黄金时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一大批既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熟谙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作曲家们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借鉴西方音乐传统,并不懈探索,大胆实践,从而创立了"中国艺术歌曲"这一艺术形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以及探索中国艺术歌曲风格的民族化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他们的创作实践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对其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贾玉民、刘凤艳主编的国内首部《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从2004年至今,终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鲜明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工业文学"这个概念,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有趣的视角,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视界与非常别致的风景。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把此前文学史遮蔽了的这方面的内容给敞开来了,使我们对这个文学的专题史有了前所末有的新的认识与深入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从依附或混杂于哲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到逐渐走上自足、自立的体系化,经过了曲折、断续、艰难的漫漫之途。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可以划分为创建、沉寂、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在这曲折的过程中,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格局中,中国艺术学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着如何处理与西方艺术思想的关系,探索转型中的中国艺术之现状,在悠久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其间有收获的喜悦、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来继承;同时,也有难言的尴尬和沉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当今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是何等丰富,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艺术的边界不断被冲破,艺术的概念频繁被颠覆,这无疑给艺术学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和深厚的研究资源,为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需要我们对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张洹以身体为媒介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震撼力。他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艺术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文章探寻了张洹艺术中的"生"与"重生"的概念,并围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任何艺术家都无法避开时代与环境的影响,对于张洹"生"的独特解读主要是围绕"生存""生命"两个关键词入手,探寻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在国外的历程。同时,其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转换过程即他归国之后对于"重生"的认知,这一部分从死亡意识、宗教的浸染与认知、材料"重生"三个切入点来进行诠释。通过研究张洹的艺术可以看出,其作品从早期的紧张、极端演变为现在的平和,和他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是连贯的。张洹游走"生"与"重生"之间,他一连串艺术的发展是其艺术思想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是心理转向,即世纪之初的形而上学的消退、艺术自律性发展、科学主义的兴起;第二是语言学转向,即在索绪尔语言理论影响下,强调只有艺术作品本身才能成为研究的对象,世纪中叶出现的“分析美学”就是在一段时间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流派;第三是文化学转向,即在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冲击下出现的后分析美学、审美文化批判等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激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作为文字、文化的载体,在上世纪初期脱离了古籍装帧的形式结构,开始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与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传入和国内外美术及文化运动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变革使得当时的书籍装帧在继承本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开始出现"美术字"、"装饰画"、"构成主义"等西方装帧元素。  相似文献   

16.
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进行美学理论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美学精神的外在显现,并且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实践结合、地位丧失和观念回归三个阶段。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也希望能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征明德才兼备,博学多能,诗、文、书、画俱精.在诗文方面,他为"吴中四才子"之一,后期又于吴中"主风雅数十年",然其书画方面的成就掩盖了诗文成就.近年来,随着明代文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文征明的诗文亦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征明诗文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指出其成就与不足是有必要的. 一、生平研究 对文征明的生平,学者们主要从其年谱、辞官归隐事迹等方面进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 (一)年谱研究 年谱是对个人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理论不断创新的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在百年间由传统向现代迈进,历经艰难曲折,不断求索发展而确立了艺术学.如今,艺术学已上升为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从而建立一般的、普遍的基础艺术学.艺术学理论应如何建设、构架?避免重复以往艺术学基础理论存在的种种弊端,促进学科健康发展是艺术学理论研究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艺术学基础理论,尤其是对20世纪艺术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反思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欧洲社会剧变、人文艺术辉煌鼎盛的时期。对于一直被认为是"次艺术"的插图艺术而言,"插图黄金时代"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中国并不广为人知。随着图像时代插图本、绘本在市场上的再一次流行以及网络上日益普及的艺术品共享,插图艺术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从科技、文学、商业三个方面探讨欧洲插图黄金时代兴起的缘由及其对现代图像艺术创作的意义,将为插图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家们创作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天主教绘画艺术中国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宗教艺术是宗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总结这一段历史,对于当前的天主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