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艺术史上,艺术的形式曾为人们展示了无限的道德人格魅力。以不同时期的美学观念而言,道德和正义似乎成了艺术家和哲学家共同追求的理念。为了便于阐释和分析西方不同时代的审美主题,在此大致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漫长而丰富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时代;中世纪宗教性的艺术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时代;以及以人、机器、信息为特征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时代。不难看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色的鲜明的艺术主题,这种主题正是时代精神、民族意识形态和理想人格特征的反映。一、哲学与英雄:古希…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语境中,从无神论的起源及其发展史来看,无神论思想的理论阐释简单而又复杂。尽管大多研究者都从词源学的视角解读无神论,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无神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划分,无论是否出于意识形态上的故意,无神论因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已然作为一种西方社会文化现象独立存在。它依托于进化论等现代科学的力量,不但完成了从神到人的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也在与有神论和宗教的长期斗争中成长和发展为一种相对系统和特色鲜明的思想体系,甚至现实化为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油画最初产生于欧洲,在传入我国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油画画家为艺术和美术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的油画在写实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特别其在选材和风格以及思想表达。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西方油画写实手法的差异,为油画发展再创新高带来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绘画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与活动,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财富。由于文化背景、技术知识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中西方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各自的艺术领域也都各具特色。文章在剖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与意蕴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学作品,来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核心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凸显二者的共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风景艺术在造型原则、色彩构成、透视及虚实关系处理上,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迥异的表现方法。究根溯源,是由于两种绘画体系所接受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审美趣味大相径庭。中国山水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不在于逼真地再现自然;西方油画风景艺术则是以客观再现自然风景为目的,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渊源带给了我们不同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与风景画是代表着中西方各自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重要画科。作为把中国山水画和地形图区分开来的第一人,王微反对"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提出"明神降之"的绘画思想,把人的主观精神引入创作中,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米勒是19世纪最受法国人民爱戴的现实主义画家,受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绘画思想在主张自然主义的同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思。通过比较两人的绘画思想发现他们有异同之处,所以试图由此研究中西方绘画思想存在的相通和差异之处,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贯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7.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王晓升等新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20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思想,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种类、存在形式、特征、功能等,对不同流派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梳理了各个思想家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脉络,全面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复杂画卷。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人生哲学中的本位差异陈根法中西方人生哲学的比较,是中西文化比较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人生哲学的本位问题,涉及人生哲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的问题。人生哲学以什么为本位,展现着该人生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以知识为本位是西方人生哲学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重视知识在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定智慧是一种主要的美德;3.追求“为知识而知识”的人生目的。以道德为本位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特征。这种人生哲学认为,道德是人生的本质,也是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人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要审慎地选择道德理想,不断提高生命意义,以达至善的目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西方人生哲学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时也诱发了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西方的精神危机。而以道德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则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精神,塑造了中国人重视修养、崇尚道德的传统并由此增进了人际关系的温馨与和谐。但同时也遏制了科学的进步和个性的发展。因此,中西人生哲学应该并且能够相互补充。(日摘自《复旦学报》1992年第5期)中西方人生哲学中的本位差异@陈根法  相似文献   

9.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整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过程中,象作为做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抽象等特征,在不同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贾克梅蒂置身于西方艺术变革的激流中。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家因各自独特的思维习惯有不同的社会和生活方面的经验,但是往往也会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题材的相似、表现手法的相似、画面构图的相似。从人文思想来讲,不同的宇宙观、思想内涵、思想方法、艺术态度、审美认知方式、自然观等都是导致中西方绘画艺术不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土壤,其艺术代表着一种美学典范与古典原则,作为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形象,是西方众多绘画名家所描绘的对象,不同流派的绘画大师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角度来阐释着维纳斯的女性美。采用艺术史图式分析的方法,以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的"对镜"为着眼点,把韦切利奥·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的《镜前的维纳斯》(Venus with a Mirror,1555)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与之有渊源关系的维纳斯"对镜"题材,从绘画的内容、构图、表现手法等入手,探究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对镜"图式的渊源,深层剖析其相互间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出不同的艺术体系。中西绘画风格与技艺的结合使得中西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并在各自适合的土壤上蓬勃发展,绚丽绽放。文章以中西方文化发展为基础,对中国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作出尝试性探究。通过本次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中西古典绘画美学研究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使之后的教学能够适应时代,不断促使绘画美学得到新的认知,使中西方艺术观念相互渗透,实现深入的融会贯通,从而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3.
八五美术运动是我国美术发展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涌进了大量西方艺术风格和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力波及我国艺术各个领域。从中西方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八五新潮时期出现的一批优秀艺术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理想精神为研究重点,从运动的兴起、中西方艺术语言融合因素以及人文理想的表达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悦 《美与时代》2023,(6):21-23
在绘画艺术中,理念和表现方法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作者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突出绘画意境的核心内容。从整体上看,中西方绘画艺术由于文化发展和环境的差异,在理念和表现方面的对比较为突出。为了促进绘画艺术行业的稳定进步,要认真地剖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理念和表现方法方面的异同点,把握核心精髓,发扬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色,提高艺术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写实绘画的描写来自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一步一步加强了对客观真实的探知。同时,人文、价值、情感等由人的成长而建立的主观意识形态也影响着人对真实的感受。画家们由此出发,利用人感受万物的知觉,在二维平面“欺骗”观者的知觉,以达成写实绘画对真实的描写,而画家不同的观察方式又影响着其绘画方式,因此呈现出写实绘画史上群星璀璨的作品。从客观与主观的视角,揭示写实绘画对真实的描写方式,也在美学方面探讨写实绘画的艺术价值,相信写实绘画对真实的追求,无论是在过去、当今,还是未来,都拥有着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西方管理理论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管理理念的异质取向追根溯源可归结为中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管理是以人的性善论为思想基础 ,西方管理以人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进入 2 0世纪以来 ,中西方管理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管理开始重视和追求管理的人文价值 ,中国的管理转向科学化。管理伦理学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管理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趋向。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建筑的功能从最基本的可使用性逐步向艺术性发展,而两者兼备的建筑实体也成为了人们对生活、自然的理解以及社会变化的一种物化体现。建筑演变发展的实质其实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记录。为理解从古至今东西方建筑的不同,文章从不同的社会发展基础、不同的社会延续核心、不同的群体特性进行了诠释,并对日后建筑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短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阿拉伯本土的伊斯兰苏非,原本不仅指思想,也指涉了行为实践层面。在传入西方现代世界以后,却出现了忽视实践而注重思想的趋势。"ism"是苏非传入西方后被西方人加上的后缀,它被赋予典型的西方内涵,变成了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与现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中苏非与正统伊斯兰教相融合的趋势相反,西方"语境化"的苏非主义则凸显了伊斯兰苏非思想中"非伊斯兰"的特质,以适应西方现代文化的需求。它代表了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对一种"可能的世界"的回归,这个世界区别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和理性,代表了前现代、非科学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19.
胡发贵 《学海》2005,(1):206-207
姜守明、洪霞同志合著的《西方文化史》 ,新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捧读之余 ,感慨良多。西方文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国人对它的认知 ,却经历了一个甚为复杂的过程。大致说来 ,鸦片战争以前 ,在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下 ,西方被视为蛮夷之方 ,西方文化被妖魔化而遭到蔑视和拒绝。不过鸦片战争以后 ,国人真正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 ,西方文化由着西方船坚炮利的优势而广受国人惊羡 ,五四时期更出现了“全盘西化”的论调 ,西方文化一时受到热情追捧。但是建国后 ,由于意识形态及地缘政治的影响 ,西方文化又再次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遭到批判和…  相似文献   

20.
虽然西方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家们对“意识形态”达不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完整定义,但绝大多数人都赞成在定义中应该包括意识形态具有实践的功能这一点.对于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究竟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归纳一下,大体上分为三种,即“革命论”、“合法论”和“终结论”.一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在意识形态问题中主要关心的是社会革命,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把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理解为意识形态的革命功能.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是葛兰西和卢卡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