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2月2日,09香港设计营商周的活动之一的新青年——中国内地六所院校学生作品展在香港设计中心举行开展仪式,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六所院校的优秀学生作品受邀参加了此次展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雪青教授,上海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艺术、时代"系列学术讲座是浦捷教授开设的一项旨在"倡导学术研究、引进校内外学术热点、积极推动知识发展、开阔高校视野为宗旨的"的学术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会主办,浦捷教授主持。浦捷教授指出:"美术学院的学生仅仅接受学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与社会结合,了解社会,了解时代,了解当下艺术的基本状况;而艺术教学同样必须与社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全国"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研班"招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画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索中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前期的少数民族青年画家,由于学术积累的局限,创作风格始终是单纯的审美标准,缺乏地域性的艺术特质。后期画家通过系统研习,在创作道路和情感表现上都融入了地域和民族的特色,诸多青年油画家在全国展览中异军突起,作品表现出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业界的肯定。试对历届少数民族高研班的作品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从而洞悉少数民族高研班教学对青年油画家创作的影响,并对新疆油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姜建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建忠,是一个极其讲究艺术精神气质的画家。为我们所经常忽略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每一门艺术、每一个画种,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与自己从事的艺术和画种,在精神气质上相共鸣、相投契。具备彼此间在精神气质上某种息息相通的同构性。就这点看来,很多画家(包括颇  相似文献   

5.
正乐震文,1956年生于上海,浙江镇海人。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原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民建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相似文献   

6.
新美术学院     
<正>20世纪末,俄罗斯成立了一个机构,名为"新美术学院"。该学院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建被遗忘的过去。最为创新的一个特点是艺术家们采用电影、视频、数字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其艺术目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我国。都需要在传统艺术的发展下,寻求新鲜、新奇现象,为我们这个艺术长河中注入不一样的艺术因素,艺术成分。一临近20世纪80年代末,在Timur Novikov(诺维科夫)的提议下,"新艺术家"们开始努力实现他们最为宏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心性论与早期中国儒家哲学"高端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侨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儒家心性论总论、先秦儒家心性论、宋明及港台新儒家心性论、早期儒家心性论与西方思想比较等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8.
正新修订《条例》体现了"导"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学习新修订《条例》的一个切入点。在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2017年公布的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新修订《条例》的内容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9.
草间弥生被称之为波普女王、前卫艺术家、雕塑家、画家、和小说家,是日本"国宝级的"当代女艺术家,并入选为"全球百大重要艺术家"。2003年,获得由法国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近些年的"怪婆婆"——草间弥生,总是身着一袭自己设计的圆点长袍,出现在各大型展览和各种跨领域合作的商业活动的开幕仪式上。草间弥生不但在欧美地区有"YAYOI KUSAMA"巡回展,在日本国内举办"草间弥生——永远的、永远的、永远"巡回展,而和国际顶级时尚奢侈品LV的跨界合作,更让她的圆点艺术,成为时下最抢眼的时髦图案。  相似文献   

10.
正"拓·印嵩山计划"公共艺术活动暨"拓·印嵩山计划"公共艺术展,于4月8日在登封禅心居正式启动,5月14日至6月11日以展览的方式与公众互动。参与的艺术家分别用拓印、雕塑、影像等方式进行了现场创作。该活动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雕塑学会、登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禅心居联合主办。参展人员由特邀艺术家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11.
展览时间:2008年4月20日至2008年5月3日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咨询电话:021-6327 2829另一种声音——我们女性艺术展邀请来自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12位女性艺术家参展。展览将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国家女性艺术作品的交叉呈现,呈现女性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和艺术层面上的不同观点。展览试图突出女性作为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2.
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盛会之一,然而"玻璃应力(Glass tress)艺术展"则是为双年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展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玻璃艺术展,而是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参加,展现出玻璃这种"新"媒介的运用空间,以及不同的跨界合作所激发出的全新力量和趣味。当代玻璃艺术的表现形式正朝着多元化的艺术舞台前进,它独有的材质语言魅力将会征服更多的观赏者。  相似文献   

13.
正段正渠,1958年生于河南,1983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段正渠是当今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画家。三十余年来,他创作的一系列以"陕北—西北"为题材的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为画界所瞩目。在成就段正渠艺术创造所达到的高度与水准的诸多因素中,"求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客观地  相似文献   

14.
约书亚·雷诺兹是最早的英国本土艺术家,作为首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他在十五次对美术学院的学生演讲中,均提出了关于艺术的观点看法。即对于绘画再现应当从整体把握对象而非局部细节的模仿,从而形成了他的"宏伟风格",特别在其肖像画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探究约书亚·雷诺兹宏伟风格的思想来源,以及从其创作的自画像、亲子肖像和戎装三种类型题材的肖像画创作中分析他在肖像画中主张的理想秩序。  相似文献   

15.
正为期4天的"设计上海2016"于3月12日顺利闭幕,展览期间共迎来5万多名观众,展览最后一天观众数量更是高达1.3万多人,创历史新高。第三届"设计上海",依然在上海展览中心布展,有大概350家展商或画廊参加。这个上海最贵的设计展无形中提高了参展的水平和门槛,它有噱头一样的水晶装置、许多国际大牌和今年大比例增加的原创设计。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多惊喜,兼顾了家具行业展所不具备的艺术性,不少品牌也拿出了真正的有创意的新品。  相似文献   

16.
<正>"第十次应用伦理学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于2016年10月15~16日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八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甘绍平、龚颖、孙春晨、王延光,及复旦大学邓安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法容、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日本伦理研究所丸山敏秋、西南大学任丑、贵州师范大学李金和、澳门科技大学严鸿基、上海大学李梁等分别在开幕式或闭幕式上作了主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共同价值视域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美中油画家联盟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精选了美国当代最优秀的51位写实主义艺术家的100幅代表作品,既有人物肖像也有静物和风景,它们代表了美国写实油画的最高水平。这些作品可分为4类:1.与现代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2.对现代社会的逃避,回归传统;3.追求纯粹艺术,挖掘精神自在;4.反映社会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23-26日,在上海举行了为期四天的"儒学面向当代和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在上海大学文学院祝瑞开教授倡议和组织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德国波恩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主办,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  相似文献   

19.
展览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直深受政府和企业的重视。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二空间,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线上展览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打破了传统展览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线上与线下展览的连接提供了条件。当前线上展览的发展正处于摸索期,线上展览和线下展览两种形式也各有优劣。文章对线上展览和线下展览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协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展览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健康稳步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专家座谈会于2012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