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新艺术史"学派为艺术史这一传统学科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与研究视角,阿尔珀斯被认为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她的观点和著作引起学界极大的兴趣和争议。她认为荷兰视觉文化是"描述的"艺术,这一观点在学者中得到诸多讨论,文章以此观点为基础,结合其论文和著作,探究阿尔珀斯对研究"新艺术史"领域的推动作用及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17世纪的荷兰绘画,是特定条件下多种因素共同建立的丰碑:新兴资产阶级的迅速崛起,为艺术和艺术家提供了经济保障和创作底气;稳定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宗教政策,让这里思想自由开放;民俗传统和对生活的感受,给这片地域上的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充实的精神世界;画家的天赋和协作精神,造就了它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16-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在从中世纪传统迈向文艺复兴的转折期。西班牙的绘画传统推崇精神性、崇高风格和力量感,更多接受了来自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艺术影响。而埃尔·格列柯的艺术正恰逢其时,他的艺术成就是自身的艺术特质和艺术追求与西班牙这块土地的绘画传统与民族精神互相激发、匹配,乃至互相成就的结果。16世纪的西班牙绘画成为了格列柯的时代,他的艺术也成为了西班牙绘画艺术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一 智慧之神雅典娜从宙斯的脑袋里一蹦出来就是完美无缺的,可是近代科学从伽利略和笛卡儿的精神中萌发的时候却并不是这样。相反,伽利略和笛卡儿的革命——现在看来那仍然是一场革命——是经过艰苦的思想准备的。研究这种孕育思想的历史,大书而特书那些辉煌的时刻,是多么的趣味盎然、多么的激动人心并且是多么的令人振奋;人类的心灵总是顽强地面对着相同的永恒难题,遭遇相同的困境,不间断地跨越相同的障碍,而同时为了超越困境也慢慢地为自己锻造出了各种新工具、新概念以及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作者:(美)阿摩斯·冯肯斯坦译者:毛竹出版发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9年9月第1版《神学与科学的想象》(1986)是美国犹太思想史家、文艺复兴式的学者阿摩斯·冯肯斯坦(Amos Funkenstein)一生阅读与思考的结晶。全书细致考察了早期现代科学理念在中世纪的形而上学基础,讨论16-17世纪的世俗神学对后世科学、社会学与历史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对当时个别艺术天才的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一大批艺术家的境遇展现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整体状况。这是一幅个人追求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互交织的画卷。苏立文的著作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大陆、港台、海外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关涉的艺术类型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戏剧、文学等,既像一本文学作品,又像他的个人笔记。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辩证统一的重要内容与艺术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中期到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的文化运动,其倡导理性与科学精神,重视人性,肯定人的价值,确立了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历史视角下,探讨荷兰画派的绘画艺术特点,阐述荷兰画派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重构其绘画社会背景、艺术发展背景,寻找其中的特点及规律,为艺术传统重构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公元13世纪初蒙古首领成吉思汗吞并了驰骋在中亚大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联盟,并且开始将他们的力量向各大文明城市中心推进。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成立了新王朝伊尔汗王朝。由此,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成立。国家强盛,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文化的繁荣,元朝政府积极制定经济政策,国内鼓励手工业农业,各类精美手工艺品齐聚中心城市,琳琅满目;国外,积极推动与周边各国及西方的经济文化来往,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以及其他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推向世界,将西方的一些精美的艺术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使元代的工艺品贸易活泼多样,也使元代的艺术市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面临着史上最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与机遇,然而混杂的商业环境、传统文化的束缚、科技的蛊惑,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并在艺术中寻求自我的力量和深度,加强对自我意识和人性的探索,创造出不愧于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宋伟 《美与时代》2006,(4):46-47
设计是有计划的造型活动,追求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必须与艺术完美地结合,但也不能孤立地强调艺术而忽略市场对设计的要求。设计、艺术、市场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1.
肿瘤抗原研究的突破及其启示北京医科大学(100083)谢蜀生长期以来,用抗体鉴定肿瘤特异抗原的研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80年代末,用能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杀伤T细胞(CTL)克隆,和先克隆出的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再分析肿瘤抗原的性质,使肿瘤特异抗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620~1723年是天主教在山西合法传入的阶段,山西官方在此阶段对天主教的政策是允许传播,甚或支持利用.1724~1859年间,山西官方将天主教视作邪教加以严禁,但该教禁而不绝,终于在山西扎根立足.1860~1900年间,山西官方对天主教虽然被迫弛禁,但仍极力压抑;这一阶段天主教有外国强力支持,山西社会的诸多问题又为其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该教在山西传播日益广泛、初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一看书法,二看文章,凡书法欠佳者,别说进士、状元就是举人、秀才也难考中.尤其是清朝科举选拔更重视书法特别是清代要想通过科举的文人们必须要练习馆阁体.所以进士、状元除了要在文章方面出类拔萃外书法造诣也须精深.因此清代遗留下来的科举书画是很具有收藏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论述了大众艺术素质在艺术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国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际上存在的误区和它对艺术市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十七八世纪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缩小了整个世界的交流。中西贸易密切的关系为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这些传教士的影响不仅仅是宗教的传播,也架起了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这是历史上中国与欧洲第一次正面的交锋,从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对双方当时人们的生活以及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从判断是否在某个领域改变某一事物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传播,使新的事物一定在与本民族的融合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艺术该走向何方这一问题成为了当时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问题,持各种观点的艺术家和史学家们为此进行了无数次的辩论。本文以滕固的《体验与艺术》这篇写于1923年的文章为出发点,剖析当时中国美术在良好的基础条件下,未能向西方现代艺术过渡的原因,并论及《体验与艺术》这篇文章对当时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龄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正日益突出,这对广大企业来说,是一个开拓发展与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机遇;对社会来说,可使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老年人寻求和造就一种融于社会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61年,Orie教授提出荷兰理论,认为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同一病种而具有不同表现.而当前理论认为二者为独立疾病而有相似表现.争议持续至今已整整50年.哮喘与COPD的重叠现象一直让临床医生感到困惑,并带来临床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以及将来的指南给予更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被很多学者视作早期现代性的起点,其中一个重大的思想史事件是培根提出将试验法引入到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之中。而中国的儒家天主教徒与传教士则在南京教案中提出了一项宗教文化试验方案,其核心原则是通过试验之法论证儒耶相合基础上的天主教的正统性,次要原则是吁请朝廷通过试验对天主教与释道平等相待,予以容纳。这些原则虽然彰显了一些儒家天主教徒较为开放健全的文化心态,却与同样在17世纪产生的早期现代性的一些关键观念(如洛克提出的政教分离、良心自由、宗教自由)颇有距离。但是,就是这样一项温和的试验方案却遭到了最高统治者拒斥,这预示着政主教从和儒教正统支配的传统还将在路径依赖所形成的惯性中运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是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少数人 ,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四主德” ;中世纪缺乏公民与公民道德生长的土壤 ,社会造就的是谦卑温顺的臣民及深受基督教神学影响的臣民道德 ;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突破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公民资格的狭隘性 ,公民的内涵大大拓展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 ,但资产阶级公民道德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