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白木刻的刻刀运用是一门学问。刀痕能呈现出版画作品的风格。黑白木刻版画刀痕所呈现出来的阳刚力量之美主要表现在刀与木的五行相克之关系、刀痕所激发的木刻版画的"战斗性"等方面,王文明黑白木刻作品的阳刚风格就很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黑白木刻作为版画艺术的一个分支,仅用黑、白、灰三种色调就完美地概括了生活中的所有色彩,低沉却有爆发力。既不是用笔墨体现精神内涵,也不是用色彩表现作品丰富层次,版画是不同于其他艺术品种,仅用黑白两个对比色就能描绘物象,加以灰色调来丰富层次的一种艺术语言,其自身的黑白语言也就成为了它的一大艺术特色。探究黑白灰语言的规律,即黑白构成与转换和灰色调的巧妙运用,以及刀法的应用,并融入民族文化特色,达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版画作品的语言拓展是版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自身的创作入手,对比不同时期对人物头像的创作手法,分析了木刻版画创作的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试图探讨在木刻版画中让每种媒介材料都以某种形式参与到一个更大概念的创作意图中,使媒介材料脱离作为简单使用工具的状态,成为作品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其发展至今展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审美和创造精神。黑白语言作为木刻版画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本体美、形式美、对比美是分析黑白语言意义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黑白分明的艺术效果正是版画学习者所追求和不懈探寻的目标。而贯穿始终的是人文情感的关怀,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叠进表达。  相似文献   

5.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层佛像内发现秘藏有许多绘画作品,除过一幅卷轴画外,其余全部是版画。通过简述13幅经头黑白木刻版画和6幅彩印版画的题材内容,从美术角度对其雕刻技艺、图像样式进行分析,认为这些版画上承唐代宗教壁画,下启明清版画,代表着10世纪前后中国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是辽金佛教造像的经典样式和基本范例,对现存辽金佛教寺庙中的雕塑、壁画造像的断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佐证作用,对研究辽代宗教传播、雕版印刷和服饰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涵是中国新兴美术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从小受"铁"与"木"的熏陶,爱好美术。青年时,受新兴木刻运动和报刊上的漫画成为他木刻之路的契机,成为一名军旅版画家。苏中报时期积极开展木刻工作,身兼数职,刀工和技术不断进步,是他版画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作品从生活中仔细观察取材绘制,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成为鲁迅版画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在几年前河南省书画院举办的"‘中原星座系列13’张伟元西藏黑白版画展"上认识张伟元并在后来的接触中渐渐成为好友的。张伟元以他写实风格的黑白木刻作品在当前激进的后现代风格的造型艺术潮流中做出了另外的一种言说,故显得愈加不易。从缤纷的大千世界回归"黑白",从当今的"IT"时  相似文献   

8.
孙滔韬 《美与时代》2013,(12):99-100
木刻版画是种“以刀代笔”的独特艺术形式,刀法运用是它最具特色的表现,虽然木刻刀法的形式是传统版画的巨大财富,但随着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只有通过结合和创新才能把木刻版画的刀法更好的继承发展下去,才能创造出具有优秀视觉效果的木刻版画动画,才能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和多样性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木版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有着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艺术语言。语言的独特性使得木刻版画独具魅力。木刻版画从古代复制版画到当代创作版画,每个时代中每个艺术家的表现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多元是木刻版画艺术形式美的多元。黑与白是一对极端的色彩,黑与白的构建及点线面的组织使形式美在木版画中得以集中展现。如果说油画、国画是在画纸上做加法,而作为凸版的木板画就是在做减法,各种木刻刀在木板上制造的痕迹与肌理,更是拥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美感。从版画的时代特征、版画的黑白语言、版画的刀法痕迹等方面入手,对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够充分挖掘版画所包含的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罗工柳先生是一位在中国艺术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历程跨越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出反映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亮丽光彩,成为中国美术主流在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独特的"土"的风格,使其艺术在美术史上留下印记。本文对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作品和早期油画作品作具体分析,探索罗工柳先生极具乡土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版画艺术中的黑白语言——浅析黑白木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白版画艺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是研究黑白的规律,是用黑白两个对比色来表达大千世界物象的一种特殊语言.  相似文献   

12.
黑白木刻通过刀法来塑造艺术形象,以刀法的节奏性抒发情感,传递思想。刀法是节奏的表象体现,节奏是刀法的内涵表现。画面的视觉效果因刀法的节奏性而展现,同时也受画面光线的处理和黑白灰关系变化的影响。刀在创作者情绪的带动下产生有快有慢、有密有疏的节奏,快慢展现线条的动感,疏密形成画面的黑白灰节奏感。创作者因情绪的不同带动刀法形成不同的画面节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无限的艺术魅力。刀痕不但自身具备审美特点,同时也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动性。黑白木刻的画面需要刀痕来展现,情感需要节奏来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版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黑白语言是版画语言概括性的典型表现之一.黑白木版画由于所使用的绘画工具与材料具有特殊性,体现在这种特殊性上所内蕴的表现力是黑白木版画艺术魅力的不竭源泉.黑白木版画的装饰语言的表达,其实也就是作者怎样运用各种黑白图形符号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创作语意.  相似文献   

14.
陈湃 《美与时代》2006,(12):48-49
中国版画,历史悠远,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体系。版画本身就分有木版、铜版、石版画等。仅木版画(木刻)又分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水印套色木刻等多种形式。木刻有以刀代笔、爽快有力、对比性强的特色。木刻的艺术语言是简洁、朴素、生动、自然而富有表现力。版画家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版画技巧,生动地刻画着他们所要表现的对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我的黑白木刻《春蚕》1983年入选全国第一届农垦美展,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反响强烈。《丝路新歌》1985年入选国际青年美展组委会举办的《前进中的…  相似文献   

15.
文革初期版画因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特殊的面貌。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批判与歌颂贯穿于整个版画创作中,掀起了自新木刻运动以来第二次版画创作的高潮,出现了版画之花的一次畸形绽放。文革初期版画创作,虽然因为政治因素,造成了版画创作的不自由,影响了中国版画创作的健康发展,但在中国近、现代版画史上仍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水墨画面临着多样化发展的趋向。在针对水墨语言探索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实践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促使当代水墨画与其它画种、流派、观念以及艺术媒介产生更多的交流与融合。其中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形式语言、表现内容等多方面的碰撞,已逐渐成为艺术领域尝试创新的一种新思路、新形式。尤其是艺术家们在作品的黑白关系、肌理效果等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或将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积极创见。基于此,应不断挖掘和思考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两个画种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以油印套色木刻为主的北大荒版画,作为中国三大有代表特色的版画形态之一,已发展了近六十余年。在这六十余年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创作,从油印到水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版种到综合版画,不断发展,不断探索,才迎来今天北大荒版画的新时代。因此,我们研究其媒介材料、风格样式的新变化,对于未来北大荒版画发展得更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白作为纯粹的色彩,不妖娆,不做作,版画中的黑白语言让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梦,这梦境般的世界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在版画家的创作作品中,用简单的黑白两色组织画面,不同的黑白对比就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每一位版画家都在黑白之间表达着自己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曾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和传播新兴版画。鲁迅以通信方式给版画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资助其社团、展览等活动。为了广泛宣传和传播版画,鲁迅先生翻译、出版了大量版画作品,并在自己的一些著作里以木刻版画作为插图。鲁迅为我国新兴版画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徽州版画之所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号称中国版画之最,是因为有众多著名画家参与版画和墨谱图谱的绘画创作,与木刻艺人协力配合,融绘画与雕刻于一体,使徽州版画的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丁云鹏是众多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为徽派版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从事绘画创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墨谱版画的设计创作,为版画和绘制了大量的图稿,经过刻工精工细雕影印成书,这种图文并茂的图书,就是徽州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在徽州版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徽派版画这一流派,徽派版画是中国版画其他流派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和推进了中国版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