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别克”一詞最初在历史上出現,是在公元14世紀。当时由蒙古人在中亚建立的金帳汗国(即欽察汗国)的汗(即国王)的名字叫做烏孜别克,在金帳汗国統治下的突厥部落和蒙古部落經过了长期的共同生活,結合为一个新的部族,也就称为烏孜别克人。16世紀,鳥孜别克人在昔班尼汗的統治下,深入阿母河和锡尔河的中间地带,开始由游牧生活轉入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在往后的历史发展中,烏孜别克人虽然也曾建立过汗国(如哈拉汗国、烏孜别克汗国、浩  相似文献   

2.
8世纪中叶,鼎盛时期的可萨汗国与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三足鼎立。为获取更好的生存环境,并抵御两大帝国宗教势力渗透,可萨汗国奉犹太教为国教,首都阿铁尔成为犹太人的庇护所。与此同时,汗国内部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吸引穆斯林、基督徒及其他宗教信徒慕名来此定居、经商。不同宗教的人员汇聚不仅为阿铁尔城市商贸繁荣奠定基础,亦使阿铁尔成为多元宗教和谐共生的缩影。且因可萨汗国把控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键路段,地缘优势独特,不同宗教人员奔走在阿铁尔与其他丝路城市之间,终形成以阿铁尔为中心的区域贸易网。丰硕的收入不仅让阿铁尔成为丝绸之路重镇,而且使可萨汗国从游牧国家转变为商贸国家。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语境的文化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拥有霸主地位国家的辐射力的关注早已超出政治与经济层面,而触及到文化的形态和功用。对于这一点,我们不难从对古罗马帝国、大英帝国乃至中华帝国的诸般考察中得到启示。甚至今天的美国人也看得很清楚,他们用“软实力”(soft power)来喻指包括我们谈论的“文化或制度”等因素。如果从历史的长时段来考察,大凡忽视“软实力”的帝国往往是不能长久的,如蒙古帝国等等。美国并非一个成熟的“帝国”,它缺乏与之匹配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理论。而如若缺少一个相应的高层次文化,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是极为可疑的。正因如此,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4.
丘处机在金大定年间(1161—1189)后期已极负盛名,曾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得到金世宗的召见,并深受礼遇。蒙古大汗成吉思汗虽远在大漠忙于战事也想见他,并于蒙古国太祖十四年(1219)"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兒、刘仲禄持诏求之"。①丘处机接受礼请,西去觐见蒙古大汗。一方面,可得到蒙古国的支持,有利于将全真道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蒙古人扩张时杀戮太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3)
<正>一、卫拉特蒙古部落的历史新疆地区蒙古族在元朝时期称斡亦剌,明朝时称瓦剌,清朝时期称卫拉特(厄鲁特)。卫拉特人最初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卫拉特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四个万户。元末明初,部众人口增至四万余户,其领地除了原来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外,卫拉特人西越阿尔泰山,扩张到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与哈密、别失八里相邻,东南进入扎布汗河流域与东蒙古(鞑靼)相接,北边与乞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欧罗巴有6大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沙皇俄国、奥匈帝国、普鲁士和罗斯柴尔德王国。”对于前5个帝国,学过历史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但罗斯柴尔德王国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关于回鹘摩尼教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摩尼教于763年传入回鹘,由于其简单的义理比较适合于草昧初开的回鹘游牧社会,容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加上回鹘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故而发展迅猛,很快取代萨满教而成为漠北回鹘汗国的国教,势力渗透到回鹘汗国社会、经济、外交及文化的各个方面。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摩尼教势力随之受损,但仍为西迁后的回鹘统治者所尊奉。至11世纪中叶以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陈忠 《天风》2002,(11):33
19世纪鸦片战争发生之前,大清帝国名义上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但是一个国力枯竭、危机四伏的封建王朝,在广州十三行云集着英国一本万利的鸦片走私商人,从西方(以英国为首)派来了59名传教士,只因清政府严厉“禁教”,只有19人以其他职业为掩护驻在广州,其他传教士都待命南洋地区(包括马礼逊)。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佛教艺术在蒙古地区的传播过程和弥勒造像的缘由。在元朝以前蒙古帝国的蒙哥汗赐予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噶玛拔希为“国师”,并授与玉印,担任起总领天下释教的重任。以此为契机,蒙藏地区佛教诸派先后都产生了活佛转世制度,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大活佛,极大地影响了蒙藏地区的政治、宗教与文化。并详细客观地解释考证了北京雍和宫和内蒙古梵宗寺的弥勒造像的历史,宗教仪轨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兴盛于公元前14世纪的阿玛纳宗教是古代埃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埃及第18王朝中后期复杂的政治和宗教斗争的产物,而非埃及宗教自然发展的结果;它在客观上正好与这一时期埃及世界性帝国的现实相适应,而非埃及世界性帝国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是清政府根据当时蒙古诸部及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项重要国策。它不仅对蒙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固起到过积极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传统家庭观念中渗透着厚重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家庭观念的表现形式为"乡土观念"、"祖先崇拜"、"灶火(蒙古语gal golomta)观念"、"亲属观念"和"国家意识"等诸多层次,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故土、家园、亲属及国家的眷恋之情,并且反映了蒙古人一切美好道德之根源。蒙古族传统家庭观念几乎包含了蒙古社会伦理的全部含义,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9至 1 0世纪 ,欧洲社会异常动乱 ,1 6世纪的历史家、枢机主教巴罗尼乌 (Baronius,1 538- 1 6 0 7)在其《教会史》中称此时期为“铅与铁般黑暗的时代”。自 877年秃头查理卒后 ,法兰克帝国的内部纷争愈演愈烈。至 888年 ,胖子查理卒 ,帝国分裂为东法兰克 (日尔曼 )、西法兰克 (法兰西 ) ,此外尚有那伐尔 (西班牙北部 )、内外伯艮地、洛林、意大利等独立地区 ,而意大利又分为教皇与拜占庭统占区、伦巴底和斯波雷托。同时 ,更有诺曼人、撒拉森人、马其尔人不时侵扰。地处乡间的修道院因不受城堡保护而首当兵燹之灾 ,珍藏的羊皮手卷亦往…  相似文献   

14.
洪霞 《学海》2004,4(4):74-78
20世纪初 ,布尔战争极大地冲击了英国 ,导致英国人对帝国扩张的力量和道德自信全面消失 ,同时在国际范围内倍受指责。为了摆脱困境 ,英国重新拾起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自由主义思想 ,形成了新时期帝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种具有明显守成色彩的帝国思想 ,是造成 2 0世纪英帝国的解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公元3世纪萨珊波斯建立。其艺术在继承了阿契美尼德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帕提亚帝国的因素,可以说萨珊波斯艺术既是多元的,又是全新的。萨珊的艺术特色比帕提亚更接近老波斯传统,体现着"帝王至上","君权神授"的观念。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它的建筑、雕刻、工艺等都深深影响着东西方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被称为俄罗斯的这个国家,有过许多名字:沙俄帝国、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当下的俄罗斯联邦。尽管人口以东正教徒为主,但俄国一直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伊斯兰研究在俄国和苏联的学术中,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普遍而言的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开始,俄国就受到了伊斯兰的影响。古代俄国(或者说,用它当时的名字来说,罗斯)的最重要的邻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公元13世纪初蒙古首领成吉思汗吞并了驰骋在中亚大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联盟,并且开始将他们的力量向各大文明城市中心推进。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成立了新王朝伊尔汗王朝。由此,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成立。国家强盛,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文化的繁荣,元朝政府积极制定经济政策,国内鼓励手工业农业,各类精美手工艺品齐聚中心城市,琳琅满目;国外,积极推动与周边各国及西方的经济文化来往,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以及其他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推向世界,将西方的一些精美的艺术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使元代的工艺品贸易活泼多样,也使元代的艺术市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在科学和技术—经济方面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旧俄国的教育事业(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很不发达,但是最有才能的人们却一直在从事科学创造并对世界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俄国科学家对世界科学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俄国的科学中心的数目还是比较少的,当时的科学学派只能在个別问題上从事深刻的研究,世界科学的许多方面在旧俄国还都  相似文献   

19.
天主教在俄国传播的历史几乎和东正教在俄国的历史一样长。基辅罗斯时期就有西方天主教徒来到俄国,主要是商人,其数量极少。蒙古人入侵和统治时期,一些天主教修会的修士来到位于俄国领土上的金帐汗国传教,但收效不大。莫斯科时期,有外国商人和技术专家在俄国工作,其中有天主教徒。但俄国人禁止他们在莫斯科建造天主教堂,更禁止他们在俄罗斯人中间传教。这个“禁教”时期一直持续到彼得大帝时代。由于彼得大帝的开放政策,西方天主教徒开始涌入俄国,其中有耶稣会士,他们在这里建造教堂,甚至开始传教。不过,彼得大帝对天主教徒在俄国的活动还是…  相似文献   

20.
一、俄国时期俄国佛教主要指自公元17世纪初传入的喇嘛教(俄国和苏联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公元17世纪30年代,第一批佛教僧侣从蒙古草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后,游牧于此地的卡尔梅克人开始信奉佛教。当时,热心于传播佛教的主要是王公贵族,其中最负盛名的佛教传播者是扎雅·潘底塔(1599—1662),他也是俄国西部蒙古文字的创造者。到公元19世纪初,佛教已在卡尔梅克人中深深地扎下根。公元18世纪,佛教自蒙古、西藏传入俄国叶尼塞河上游的图瓦(乌良海地区),当地的图瓦人(唐努乌良海人)开始信仰佛教。到20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