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卡或“唐嘎”,是藏语的音译,原意为“平坦、广宽”,现在专指藏传佛教艺术领域里特有的一种工艺美术品种。唐卡是一种以布、绸为底,用矿物色和自制的毛笔勾勒作画,或剪贴、刺绣等成画并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也称为“卷轴佛画”、“藏布画”等。唐卡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社会中广泛流传,应用极为普遍。社会名流大多珍藏有数量不等的唐卡,一般百姓也要请画师绘制,挂于屋内,用以供奉。在藏传佛教的寺院里,唐卡更是必备的挂图,每个殿堂,甚至僧舍,都悬挂、供奉着唐卡。唐卡这种藏传佛教独有的艺术品历来被信教群众和僧侣们视为像雪莲…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唐卡绘画是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样式,在色彩的运用、画面的装饰性以及平面化的绘画风格上都独树一帜,并且因地域因素等原因,保持着一定的神秘色彩。文章通过探析唐卡的审美艺术倾向,重新审视唐卡这种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及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自佛教传入吐蕃后而兴起。经其上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唐卡自诞生之日起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大量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宗教背景使得唐卡的诞生充满了多样化的因素。由于早期唐卡已经无从窥见,故而试图从宗教、地域等方面来综述唐卡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桑吉扎西 《法音》2010,(3):51-56,I0001-I0004,F0003
<正>在2009年第8期《法音》"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十八罗汉艺术"一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十八罗汉在藏地的传播以及造像艺术的兴起,着重分析研究了藏传佛教壁画和唐卡艺术中的十八罗汉形象和艺术风格,但  相似文献   

5.
禹青 《中国宗教》2022,(10):84-85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配色遵循色彩构成规律,符合色彩心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唐卡在千年发展历程中融合了汉藏民族的绘画理念,大幅提升了艺术水准,其审美表达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艺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热贡艺术以其神圣性和神秘性吸引了众多人在此驻足,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一次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与雪域高原神圣和神秘相关的就是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藏传佛教。热贡艺术就是其藏传佛教下的产物,带有典型藏传佛教气息的吾屯村落唐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吾屯村落唐卡富有民族气息的绘画艺术,它承载着藏民族关于艺术与美的集体记忆,是藏民族智慧与美的体现,浓缩了深奥的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觉囊教派寺院"藏洼寺"坐落于川西高原。觉囊派"藏洼寺"以藏族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大力发展唐卡绘画、梵音古乐、藏香藏药、裁缝服饰等传统文化艺术。吸收藏区青少年学习藏族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技艺出众的民间艺术人才,有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文化建设和藏族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从艺术人类学视角来阐释这一当代社会中的宗教文化现象,有助于更好理解宗教信仰、艺术和地方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卡是中国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唐卡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汉族传统绘画相比,它表现得更加鲜明。唐卡绘画过程中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运用方式,它的一些独特的技法、特征都能够应用到其他的艺术,尤其是中国画中,中国画的表现与唐卡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从唐卡绘画中寻找一些中国画元素,让二者相互融合,创新中国画。文章主要对唐卡绘画的特点、技法及内容色彩做简单介绍,对唐卡绘画中的中国画表现新元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一生与书画为伍,纵情山水,饱阅诗书字画,留恋石窟艺术,曾入寺学佛坐禅,拜师问道,深得佛门三昧,其艺术手法不仅继承了古代汉传佛教绘画的传统技法,同时也吸纳融合了藏传佛教壁画、唐卡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唐卡绘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特征和艺术风格,是藏族的文化瑰宝。文章将从艺术探索的角度去探究唐卡绘画,然后通过唐卡绘画的画面组成、常用意象、构图风格等种种形式的艺术语言来探讨唐卡绘画的构图形式和主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以北京雍和宫这一藏传佛教寺院所藏的唐卡为例,从来源、构图、色彩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唐卡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源于古印度,佛经最初所使用的语言是巴利文和梵文,传到中国后,分别翻译为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傣文等多种语言,为中国人提供了了解和学习佛教经典的契机。佛教传到中国后,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思想、习俗又有了新的发展。譬如在建筑、绘画、石窟雕刻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佛教中国化的特点,藏传佛教地区的佛教建筑更具有藏族地区和中原文化结合的艺术特点,在唐卡艺术以及藏医学领域也具有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彩绘唐卡与汉地传统工笔画的差异进行简析。藏地彩绘唐卡是唐卡主要的表现形式,汉地传统工笔重彩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的表现形式,但在题材、标准、制作程序、使用原料、绘画技法、创作目的功用和审美追求及神圣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9,(10)
正本刊讯2019年10月16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向党中央敬献唐卡仪式在北京举行。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接受了敬献的唐卡。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十一世班禅和扎什伦布寺向党中央敬献唐卡,唐卡主题是"班禅向习近平总书记敬献哈达",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对人民领袖的衷心爱戴、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丁薛祥向班禅和藏传佛教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丁薛祥希望班禅始  相似文献   

15.
张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3-133
唐卡是西藏众多的绘画门类中的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藏族人民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其风格多样,色彩鲜艳,流派众多,体现了鲜明的藏族文化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的表现内容中,有许多关于神话传说的描摹,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雪城先民的生生不息的困卷。唐卡的形式有绣像、手绘、印刷等多种形式,从绘画的过程和颜料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唐卡的科学领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魅力逐渐从宗教范围向其他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6.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唐卡(藏语音译),本意有二:一是平坦的意思;二是指政府的诏令,后逐渐演变为专指一种特殊的卷轴画。 唐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随着这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与佛教有关的文化如寺院建筑、绘画、佛经等也相应发展,唐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唐卡画是以藏族佛教画像、佛教故事为题材,以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以皮质、棉布为画纸的卷轴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从古至今,都传承着严谨而科学的绘画工艺。最初,唐卡画的传承只是在寺院里以师傅口谕传弟子的模式,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唐卡画在高校、科研院所、民间组织等机构设立专门学科或专业,使其得以推广和发展。然而,很多唐卡画家或爱好者,在研究唐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关于矿物颜料使用及技巧的困难,制约着唐卡画的发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我们通过研究唐卡画矿物色的性质、发色原理及配色原理等,使唐卡画家熟练掌握矿物色的各种性能,绘制出优秀的唐卡艺术作品,从而为唐卡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4,(11)
唐卡.藏语,是绘制宗教图像,用彩缎装法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京中,都悬挂有唐卡、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象。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包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护法神、教义、教法等等,还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藏大专家、藏佛教学者的研究资料.为佛教徒提供显、密宗派的内容和图样。现略个细如下。唐卡的种类和内容唐卡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一类唐卡,大多数绘在布面上,也有少数线在纸面、上。使用的颜色非常考…  相似文献   

19.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黄财神为北方司财众部之首,掌诸宝库,可消灭六道有情众生穷苦,增长福德、寿命与智能,并掌控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和贫富。黄财神唐卡造像生动、比例完美、技法细腻,代表了唐卡艺术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藏族绘画的新藏画、新唐卡、新概念唐卡等概念,力图呈现唐卡艺术在适应时代变革语境中所进行的创新探索。而新藏画、新唐卡、新概念唐卡等概念的出现及其概念的变化不定,揭示出藏族传统绘画在保持既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艺术特色中创新变革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