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其昌在审美上追随元代画家而推崇"平淡天真",同时又饱阅宋代名家们的作品,以宋画的精谨和秀润,去修正以元四家为首的元代画家们的轻率之气。董其昌对禅学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他认为自己对南宗禅学的参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故将儒、道、禅思想化作审美情趣融贯于其艺术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蒙克的思想先后受到波西米亚激进运动领导者耶格"你当写出你的生活"和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神秘主义影响,当然这都是基于他幼年就开始接受的源于父亲的清教徒思想,而正是几种思想之间的矛盾促使画家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绘画方式产生极大分化。这种矛盾的心态,体现在蒙克的画作当中,主要在画家用色彩表现光线特色的形式,隐于暗色调下的强烈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3.
我行我诉     
<正>人到中年,生活的里程里算不得精彩,但很纯粹。从儿时那个遥远的画家梦开始就很纯粹,纯粹得在那需要选择虔诚的时候没有给自己留下半点余地,纯粹得可以靠着信念来支撑着生活。归去来兮,在成长的烦恼和愉悦中,那个梦想已不再遥远,只是没有了当初年少的犀利与张狂。在我看来绘画不完全是事业,而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享受生活般去享  相似文献   

4.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一般比较偏远,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少,恪守了自己的民俗,保留着自身的生活习俗,从艺术角度讲,尤其是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表现上为广大画家们提供了最原始最朴素的资源,广大画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画家们深入人民的生活环境中,体会他们的劳动、思想情感以及民俗民风,借助少数民族题材表达着自身的一种感觉和记忆。  相似文献   

5.
美术材料产生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生活环境提供美术材料,让画家们可以自由地创作艺术作品。越南自然环境丰富,所以美术材料也多样化,促使越南美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现象。越南传统美术作品采用经过简单处理的天然材料,所以在保存或表达方面受到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新疆以其强烈而鲜明的、区别于中原地区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画家的关注。各民族画家都通过创作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绘画作品,来表现和反映新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不管时代如何转换,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其创作初衷都是艺术家听从生活的召唤,将自己对生活的热诚与真心熔铸到画面中,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这再次证明,画家们必须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踏在现实的土地上,紧紧贴近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艺术消费者,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湘西北的画家杜朝霞,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理想与创作风格。从杜朝霞的个人性格与生活环境开始,阐述画家审美风格形成的原因,探究其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以及其作品中所呈现的清新梦幻的田园气韵,展现出画家对家乡的热爱以及画家自身的审美趣味与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博纳尔其人     
我们可以透过艺术家的作品去了解画家的个性,同时画家的生活经历、性格也会如实地反映在画面上,产生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若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博纳尔,必须通过剖析他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历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能魅力永驻,成为历史名作,大多得益于师法造化。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说明画家用心感悟世界,也是用心、用眼、用手写生自然的理论依据。一代宗师龚贤之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我师造物,安知董黄等,也表明了中国山水画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写生的重要性。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笔墨第五中精辟论道: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受蒙养之灵,是有笔而无墨也。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世纪的纳比派中的绘画大师维亚尔和勃纳尔这两位关注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画家,以画家的私密生活为切入点,探讨生活与绘画的关系以及两位画家的绘画。对比维亚尔和勃纳尔绘画艺术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生活题材在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以及绘画语言在绘画创作中所占的分量。最后,通过研究两位画家的绘画而得出艺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大司祭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而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把他拉往一旁,开始谴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何物,哪怕是旧品、废品,将它们换个位置去思考与利用,都有可能变成有用的甚至是珍贵的东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具有艺术价值。如何重新定位这些物品,发现其艺术价值,最后落脚到去感受创造这种小事物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家们新的关注点。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诠释"废品"这一概念,运用艺术化的形式将它们从人们口中的"垃圾"变成一件件让人惊叹的艺术品,让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物品,实现了它们在艺术上的价值。而在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尝试着去发现、思考并利用这些物品,去创造它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画创作中,画家们对于画面肌理的表现是非常重视的。肌理不仅仅是画家来表现画面效果的,更可以通过肌理来体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情感,观者也可以透过肌理来了解画家们对油画的表现力和对形式美的把握程度。现如今,画面肌理的表现已经成为了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画家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画家们用来表达情感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对于油画来说,肌理的表现可以使得绘画作品更加具有美感和观赏性。针对肌理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绘画是一种体现自我主观情感比较强的艺术形式,情感常常是创造者灵感的源泉,绘画艺术是有生命的,而画家所投入的真挚情感,则是其对生活有深刻体验,对生活有独到观察的一种想象反应。没有情感,想象力也无从得来,绘画艺术则无创造性,没有灵魂。所以,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具备丰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的绘画市场也开始火热起来,画家们制作润例、出售绘画作品成为了绘画市场中的普遍现象,这一时期的绘画市场以北京和上海两地最为繁荣,北京地区绘画家的润例较上海地区画家的润例相对低些,其生活的物价水平也相对较低些。然而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无论绘画作者名气大小,绘画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购买绘画作品都是一种奢侈的消费行为,虽然绘画作品作为一种奢侈的商品存在着,但相对于一些著名画家及其在画史上的地位来看,他们的润格并非高昂之价。  相似文献   

16.
戚炜 《美与时代》2004,(9):40-41
在法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兴盛,到安格尔时期,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画家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的面貌与其分庭抗争.而此同时,有一群画家愿意远离这种主义之争,悄然隐入大自然绚丽多姿的风景中去.  相似文献   

17.
《思维与智慧》2011,(5):I0001-I0002
埃德加·德加,1854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可以称为具有现实主义品质的巨匠。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芭蕾演员生活为题材的油画、水粉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芭蕾舞演员们的台前台后的生活。德加偏爱描绘的梳妆妇女与学院派绘画中的女人体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的美学文化、美学认识开始谈起,发现了中国美学从魏晋时期有了新的变迁,而中国山水画也起始于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即表现出了中国人对山川之美的认识,而中国人的美学认识,也是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美学文化、美学认识的变迁而变迁。而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家对山水画美的一种总体把控,同样,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构图技巧的创新、突破的历史过程,同样也反映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的传承,变迁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可以说中国人对美的认知,中国山水画家对美的总体把握,体现在了传承悠久的中国山水画中。而中国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过程中,也提升了他的欣赏者、创作者——中国人,中国山水画家对中国美学的哲学思考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10,(2):1-1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大司祭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而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把他拉往一旁,开始谴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耶稣转身对伯多禄说:“撒殚,退后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体味的只是人的想法,不是天主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形式美表现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殊的笔墨效果、特有的画法程式、诗书画印、装裱款式、构图以及画家具备的技法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怎样画有"味道"、有"品质"、有"格调",是画家们反复思考的事。事实上,形式美是中国画的根本,是核心。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熟悉、理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形式因素,保持中国画样式的东方性、民族性,使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使传统中国画的菁华永续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