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秉明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颇具中西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在书学界影响深远。通过撷取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中"理性"与"反理性"这组核心理论范畴,对其书学体系建构和阐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书法是"理性"与"反理性"相融合的艺术,在"理性"中寻找书法的秩序,在"反理性"中表达书家精神,在创作中以"反理性"为主导,反映书法美的核心是书家本心的回归。从熊氏的理论分析中可看到中西传统艺术间的某种共通性,对书法的美学生成有了新的阐释。熊秉明的书法美学研究显示出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在中西方艺术思想碰撞下中国书法所具世界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颜真卿作为尽忠之臣,以儒立身,佛道兼修。其书法一生凡三变,最终确立了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典范。对颜真卿的书风演变和思想变化进行探究,并着重强调其书风及书风风格形成原因,论述了其在书法创作上的开拓性贡献,对于当今书法创作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文章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书法史上,孙过庭的《书谱》具有重要的书法价值和理论价值。其提出"五乖五合"的方法对书法创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启示。《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造诣颇深,一直被广大学者研究和学习,而五乖五合在《兰亭序》的创作中也发挥着别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书筏》是我国书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其理论价值得到广泛认同,影响也较为广泛。文章分别就笪重光《书筏》的理论价值与影响进行探讨,阐述《书筏》的理论丰富性、理论精辟性、理论独到性以及其对书法意境的影响、笔法的影响、墨法的影响、布白的影响等内容,分析《书筏》对后世书法学习和研究带来的推动作用。以期通过研究,进一步呈现《书筏》在书法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们时代历史的发展,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古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现代的隶书作品欣赏和创作来说,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艺术形式,而是从古代书法的发展阶段中获取精华,在书体、风格、书法的品类、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上等方面的丰富变化和独特追求让当代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当代我们所写的隶书创作有什么特点,与古代隶书对现代隶书技法的创作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我们的不断临摹和实践来认真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张海先生是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这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一位与时代同步并且标领潮流之先的当代代表性书法家。其书法风格"正大"而"独特",以独具一格的"草隶"和"破锋行草书"为书界所瞩目。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书法组织者、领导者。从中原书坛到中国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他以富有创意的系列举措,不时给书法界以推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具魅力的东方传统文化艺术,与建筑形态虽然看似是两种不相关的艺术形式,但书法与建筑形态却有着诸多的同构联系。文章试图从书法"用笔之理""结体书势""章法之变"三个方向探析书法艺术与建筑形态之间存在的通感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通感内容,将书法艺术中的精粹运用到现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上,从而颠覆传统的建筑形态规则,给予现代建筑设计崭新的思考及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重点研究苏轼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尚意"风格与整个宋代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苏轼书法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了解苏轼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主张对宋代书风的影响。在研究的方法与素材上,主要采用书法理论研究常用的作品分析、对比、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考察,对苏轼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思想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以求对苏轼书风的整体框架及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有一个较完整、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的书法和绘画是通过一体二用的方式介入到远古人们的生活当中。汉以来,书法和绘画在功用上是存在一致性的。汉代衰亡以后,书法和绘画开始分家。唐代张彦远"书画同笔"的提出,宋代郭熙在结字和转腕上的运用,元代赵孟頫、柯九思的"以书入画"论到钱选"士气"说的提出,让"以书入画"进入盛行时期。"以书入画"从原来的人物画和山水画论证发展到了竹石花卉画中。赵孟頫将书画用笔结合到了具体事物。明清画家对"以书入画"的纷纷效仿和持续探索让"以书入画"成了普遍性的学习和效仿的理论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有八大山人和石涛。及至近代,又以南黄北齐等为代表。对于前代的"以书入画",石涛通过强调书法运腕进行绘画创作,使"以书入画"更加具体化。而近现代的黄宾虹又在石涛的基础上将运腕发展成了手臂的运用,通过控制手臂进行"运气",并做出论述。到了当代,吴冠中和刘海粟一致认同书法的重要性以及和国画的关联。书法中的线性、韵律等融入在这些当代创新型国画家的画里。无论是外在方面,还是内在方面"以书入画"为现当代人们做出了全面的理论借鉴及创作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伟 《美与时代》2007,(10):50-52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是笔墨艺术,尽管二者在笔墨运用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要达到的审美意境是一致的.书法线条的艺术处理方法以及其表现出的艺术审美情趣,时常为国画借鉴,"以书为骨,以诗为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画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金玟廷部分代表作品为例,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四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今书法发展趋势与时代性特征,探索金廷入古与出新的学书经历。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一项超越历史、时空、地域的视觉艺术。金玟廷作为一位韩国籍的中国书法教育以及创作的研究者,正是在这种基于艺术的纯粹性的跨度上,挥洒并传递着艺术家对书法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视觉表达,不仅有非常理性的对传统的广泛继承,而且有现代风格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墓砖是魏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吐鲁番文书有着同等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吐鲁番墓砖书迹的书体分析和砖刻与书丹梳理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在魏碑书法教学中的内在价值,为魏碑书法学习提供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书法和绘画艺术在中国的演化、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两门艺术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们之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书画的工具、布局、笔法、意境四个方面区论述书画之间如何相通,以期对当今书画、书画家们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纵观历史任何外来文化的冲击的同时,都会给本土文化带来新鲜血液。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要立足中国当下人物画创作的实情和所面临的问题,以跨中西方美术史和综合当今研究美术史的新办法,如图像视觉方式和社会史学的办法来重新阐释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和重新定义陈洪绶的价值,以及他可能对当今中国人物画创作所产生的启发意义。陈洪绶的人物画形态夸张变形,在中国人物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这种夸张变形的特点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精神不谋而合。表现主义曾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那么我们能否从陈洪绶身上汲取营养,以此改写中国人物画史呢?  相似文献   

19.
美学家宗白华指出:"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1)一般认为,书法同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的亲缘较近,所以有"书文互成"、"书画同源"、"书乐同归"、"书舞同势"之说.对此,书论家亦多有论述.表面看来,书法和建筑的关系似乎不那么密切,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0.
<正>在当今书法界,不乏名家大腕。寇学臣唯对书法教育情有独钟。30年来,他始终奔波在书法教育一线,凭满腔热血开拓书法教育原野,用青春汗水创造生命辉煌。他致力于书法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承担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类项目15项,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率先在省内高校创建书法辅修专业、书法学本科专业,开创全省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他积极推进基础书法教育,从“宁晋名片”到“石家庄经验”,由“国培计划”到“烛光计划”,累计受益师生达百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