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艺术的相携同步,相互作用,决定了从科学的不同领域介入艺术研究的客观合理性。以科学的视角研究艺术是隐含的,隐含因素的发掘和洞察,常更富有批评的深度,能引向更深刻的事实。但是基于不同学科基础、学科的研究方式、研究特点等,在艺术的具体研究中难免产生偏颇,所以视角的结合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增一 《现代哲学》2006,48(2):52-58
自上个世纪后期以来,20世纪哲学四大主题之一的科学划界研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该文从科学划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科学家和创世论者在“猴子审判”这一著名案件中的辩护与反驳,揭示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影响,并且指出在现实社会中研究有关的科学争论,从研究科学精英的科学观转向研究社会公众的科学观,可能是有助于摆脱这一困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品 《美与时代》2007,(2):53-55
21世纪的社会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是学科交叉的时代.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也是当今美学界研究的一个兴奋点.本文以太空美术的形成为线,剖析其由科研工具向绘画作品的转变过程,进而从太空美术客观上所具有的契合人类审美感受的形式,和太空美术受文化历史影响所具有的符合人类主观审美发生的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科学在传播中与艺术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略述科学合理性的演进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领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合理性问题 ,或以合理性作为说明其它问题的基础。科学哲学也循着自身的发展逻辑 ,几乎是以独立的方式走向合理性问题的研究 ,并把科学合理性看作它所探讨的中心和关键。在此 ,我们选择价值的分析视角 ,追溯一下科学哲学怎样从科学内部对传统的逻辑 -经验理性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由此确认科学内部的合理性必须与科学外部的合理性相结合 ,直至越来越关注后者的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这一趋向。一、与价值无涉的科学合理性近代科学使用精确的观察 -实验方法 ,建立起在经验上具有严格的可重复性、可预言性的理论或…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研究机构、社会活动和被社会规定的组织,是在历史过程中发展的,科学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其社会作用的不同质。为理解当前科学的社会作用,我们需要一种科学发展的辩证理论,这一理论须解释科学与物质生活过程的内在联系,解释人对现实的合  相似文献   

6.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随着人类思维的复杂演变成就了非凡的卓越。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在学术界备受争议,艺术与科学之思辨从文艺复兴初始显露端倪,一直到今天,许多理论成果对艺术与科学的探讨,指引着艺术与科学向前发展。那么艺术与科学到底是泾渭分明还是在人类一手创造的“规律”中前进?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概括和总结西方科学哲学的演进兴衰,分析其成败得失,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这一工作似首先有一个出发点问题:我们研究国外科学哲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应当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既然是研究,当然不能止于只在西方学者的框架内作文章,相反应当有自己的理论立足点和参照系,善于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中所提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正面课题来研究,从科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去揭示观念的形成和演变,突破西方哲学的视野。像本文中提出的整体论、还原论,科学与价值、科学与艺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地提升创造力,是创造力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创造力表达及其影响机制的把握则是创造力提升的必要前提.本研究计划通过实施科学创造力及艺术创造力的启动实验,以不同专业大学生为被试,来探索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表达的个体心理机制,及外部影响的作用模式,从而厘清在动机启动、样例启动和自我启动之间,究竟何种启动模式对创造力的表达最为有效;进而,通过对来自理工科和艺术专业领域评分者对科学创造力及艺术创造力作品的评分比较,来考查两种创造力模式间可能存在的领域影响.经由以上的探究,试图为科学与艺术创造力的发展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和建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解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是当代哲学所关注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界面也是国外学者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不同分支,两者在解释模型、理论传统和研究导向之间的差异与分歧造成界面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消解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长期存在的某些隔阂,实现两门学科的相互沟通与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当代科学在本质上是技术体现的,仪器是技术体现的居间调节者和沟通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工具。本文拟以工具实在论为基础,从解释模型、理论传统和研究导向三个视角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界面,并试图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这一界面,以期实现科学技术哲学体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通过2个实验,考察不同高低抑制水平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安排不同难度的Simon任务(不一致试次占70%或10%)来消耗被试的认知资源,达到操纵被试的抑制水平,以侧抑制任务的前后测来评估被试抑制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以科学创造力测验和粘贴画任务测量被试的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结果发现,在科学创造力测验上,高抑制水平组被试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低抑制水平组;在粘贴画任务中,低抑制水平组被试的创造性、可爱程度、综合印象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高抑制水平组。表明高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科学创造力,低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艺术创造力,认知抑制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存在分离效应。  相似文献   

11.
自从哥白尼革命之后,自然科学以其独立的姿态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一股巨大动力。科学所获得的惊人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方面对科学进行反思,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学,把握科学,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西方科学哲学从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方面对科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科学学则以科学自身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观点,综合地探讨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从科学学分化出来的另一重要分支——科学社会学则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研究科学。不仅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所用的方法相去甚远,而且他们所关注的科学侧面也大相径庭。最终我们会看到,一方面有些哲学家试图对科学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学家坚持认为,知识的构造具有社会性。本文试图从一种综合性的观点出发看待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社会学。 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明确地或不明确地运用模型来探讨科学研究的不同方法间的关系。鉴于后面将要阐述的理由,我考虑的重点将放在科学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上。还原论模型要么坚持说社会学可以还原到心理学中更具解释性的基础领域,要么认为心理学可以还原到社会学。“补遗”模型不这样极端,按照这一模型,解释的主要任务可以由心理学或哲学或社会学来承担,余下的解释工作则需借助别的领域来完成。其他模型并未主张以某一学科为主,它们认为,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是在通过相互协作或相互竞争来解释科学本质的各个侧面,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这些领域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荣誉同其他各种荣誉一样,包含着社会客观评价和主观荣誉感这两方面的含义。就前者来说,科学荣誉就是社会对于科技工作者履行的发展科技这一社会义务并为之作出的贡献的评价与褒奖。至于个人意识中的荣誉感,则是由社会评价转化为个人的感受而产生的。由此可见,科技工作者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才谈得上获得科学荣誉。当然,科学荣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但从本质上说,它毕竟是科技工作者为社会所作的科学贡献的标志和尺度。因此可以说,科学荣誉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贡献相比不能不是第二位的。正因为这样,科学家终生追求的是科学,而把个人的荣誉置之度外。  相似文献   

14.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是现代领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掌握领导科学理论,提高现代领导艺术、做好领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如何?有一种理解认为,所谓领导艺术,是指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领导技能,而领导科学是指领导艺术的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因此,领导艺术一方面以领导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自身又成为领导科学的基础。领导科学是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时代的变迁并未淡化它的存在价值,而那绚丽奇妙的文化精神却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以一个崭新的形象融入了新的世纪。如今,民俗与其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互为依存到相对独立,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渗入现代生活中。这来源于植根在民俗文化中的人类的精神需求、生命追求,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视角。  相似文献   

16.
谈到科学合理性问题 ,人们通常仅着眼于评析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流派及理论体系。本文力图从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与境来思考中西方科学合理性的异同 ,以此来重新认识科学合理性的丰富内涵。一、西方科学合理性的形成与理论研究1 西方科学合理性的来源 合理性论题一直是整个西方哲学与文化所关注的焦点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呈现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合理性观念。一是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学合理性。即数是表述实在的根本性语言 ,能提供世界之真理的密码 ,能渗透到变化的表象层次下面求得实在的根本范型。这种数学合理性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否…  相似文献   

17.
从复杂科学与认识方法的角度行探讨了中西医药学已不可避免地走到一起来了,谁也无法、也不应该将他们再截然分开;但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要使当前的中西医药学结合健康发展,必须以复杂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在积极吸收现代单因素分析认识的基础上,重视多因素整体分析的新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本文强调艺术中人文关怀的隐含表现。主要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为例,从文化因素、人的因素、绘画视角三方面具体论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怎样借助宗教的外衣来表现画家的人文关怀,体现绘画的世俗性的。  相似文献   

19.
翁再红 《学海》2014,(4):103-107
一件艺术作品成为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成为艺术经典的过程也并非完全一致。以《三国演义》为例,其成书前一千余年的素材准备与文化积淀,在其经典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之所以脱颖而出,与其"成书前史"这一特殊文学史现象息息相关。这不仅为理解具体作品的经典化历程提供了一个特定视角,也提示我们:对艺术经典的认识,必须充分考虑更加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位列艺术史的孤立文本来看待。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基本形式本来是统一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 展,两者不仅分离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进入20世纪以来,又表现 出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趋向。这个趋向,集中表现于科学与艺术对"美"的追求。20世纪许 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在科学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发现作为科学创新的动机。这个新 趋向,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相同反应,不断有论证艺术与科学(艺术美与科学美) 同一的论著出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统一性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也应当承认科学与艺术 都包含有追求"美"的动机。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深刻区别。不加区 别地将两者等同,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理论错误,同时,也是一种学术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