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犍陀罗佛传雕刻是研究印度早期佛教的重要图像文本。在印度特定的宗教文化语境中,犍陀罗佛传雕刻的视觉叙事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历史叙事,即以历史传说为依据,呈现佛陀的历史身份;第二种是俗化叙事,结合民间故事,致力于塑造佛陀的人格形象;第三种是神化叙事,汲取神话故事,致力于创造佛陀的神格形象。这三种视觉叙事模式所创造的佛陀形象有助于早期佛教在印度社会的传播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相似文献   

3.
早期中国易学的建构历程体现为从《易经》神性观念到左氏易传(《左传》《国语》易学)的伦理化转进,再到《周易》大传形而上学的初步完成。绝地天通观念开启了形而上学建构的可能性,但《易经》所反映的殷周之际的上帝、天命观念并未完成本体论的建构。经由左氏易传的伦理化转进之奠基需求,《周易》大传初步建立了形而上学本体论。《周易》大传确立了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基本架构,通由乾坤并建的生生之德证立本体,由一阴一阳的运行机制敞开生生与变易的世界;自伦理学的形上学奠基问题言之,《周易》大传提出了具有心性论色彩的继善成性观念,自天道下贯而论善,自主体超越而言性,故善即性、性即善,这可以被把握为本体即是主体的实现历程。  相似文献   

4.
5.
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象论解>是王安石模仿<序卦传>形式所作的另类"新<序卦传>".在<易象论解>中,王安石独辟徯径,发掘<周易>的<大象>传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按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诠释六十四卦卦时相因及相反的关系.不仅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六十四卦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并且完成了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的基本表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此弥补了<序卦传>过于简单的缺陷,丰富了<易传>系统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传教士在《教务杂志》上几乎讨论了《圣经》汉译涉及到的所有问题,传达问题则是其核心议题之一,其中包括翻译原则的确立、是否需要在译本中附加解释性材料及语体的选择等。这些讨论为我们认识和反思传教士《圣经》汉译的历史及其遭遇的困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也为我们思考文化交流中的翻译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玉皇大帝传》属于神仙故事。1995年12月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作者周灌街是一位退伍军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会员。《玉皇大帝传》全文19万字,共20回。作品以天帝为主线,记叙了玉皇大帝由出生到老成的经历。远古时代,天界,人间、地府大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庭几位德高望重的神仙想要改变这种局面,经过反复商量认为要选举一位德才兼备的天神做天上的皇帝以结束混乱的局面。为物色人物,太白金星化为老道下凡,发现所有的高僧大德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合要求;商人更不理想,朝廷命官…  相似文献   

8.
"才"是程颐在释<易>时所使用的独特概念.从根本上说,"才"来源于<易传>中的阴阳观念.但程颐在使用这一观念时摆脱了以非统一、即对立的关系来理解传统的阴阳,而是在一种更独立的意义上去使用阳或阴的观念--"才".在<程氏易传>中,"才"象征着某种不屈于人生欲望的克已能力,同时它又是某种在政治生活中拯救时局的才能.可以说,"才"之观念反映了程颐易学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9.
《易传》认为天地生生不已即是天道。天道生生,不仅是万物生命之源,而且是善与美的价值之源。《中庸》推演《易传》的思想,提出诚的观念。作为本体范畴,诚是生生不己的天道,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作为道德范畴,诚是天地的善性,也是人的善性。人如果能认识人性之善,并发展它而成为至善,就不仅是人道自身的完成,也是天道至诚的实现。在实现诚的过程中,人的主体得到升华,取得宇宙意义: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相似文献   

10.
《彖传》《大象传》释卦次序考廖名春一、引言《周易·彖传》与《大象传》解释上下经卦的次序问题,前人罕有论及,黄沛荣先生著《周易彖象传义理探微》一书 ̄①,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分析。黄先生说:《家传》释卦,除少数特例以外,其叙述之次序,皆自下卦而上卦;反...  相似文献   

11.
《毛诗故训传》书名之义因简称而往往为人忽略,已有的对书名的解说也无法圆通。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文献与经学语境中的相关材料,对书名加以考释,可知故、训、传分别是汉代经学三种独立的讲经方式。故是指对诗篇本事、产生背景的讲解,往往以事、史说诗;训指训诂和考辨,是《毛诗》的主干部分;传是指经师借释经阐发自己的理念、观点,内容上以自己的话语、前人的解说、传说故事为主。故、训、传三种讲经方式合而为一,使《毛诗故训传》简明实用,更适于学习。这也是三家诗亡佚而《毛诗故训传》独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开国 《现代哲学》2016,(2):113-117
房德邻认为《民功篇》有今文经学,但其提出的三个新论点都不能成立。《民功篇》关于改革社会制度的思想,确与龚自珍的自改革相近,但由此推不出就是今文经学的结论;《民功篇》确有对上古怀疑的只言片语,但总体肯定上古帝王功绩,而与《孔子改制考》的上古茫昧不可考观念根本不同;《民功篇》确有将中国自秦代以后的政治黑暗归结为经义不明之义,但并没有否定古文经学之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业成  张四九 《学海》2004,(1):178-180
~~《易传》中真与美的观念@孙业成$南京大学哲学系 @张四九$安徽和县档案局~~  相似文献   

14.
一、传达的内在根据意义的传达,是指人类精神事件转换为符号事件,并在一定距离空;司得到“搬运”,经过一定时间得到保存的过程。意义传达的目的在于完成人际间的意义沟通,从而实现协调个人及社会活动的目的。意义的传达过程亦是符号的解释与理解过程。对解释者来说,意义作为个人的。动理体验和独特经验本是一种主观内在的东西,别人当然无法感知和体认。但解释者可将这些个人内在的意义化为各种符号(如声音、文字等),变成能被理解者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东西。理解者感知了这些符号(感觉效应器官进行能量转换),加以读解(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15.
16.
刘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83-183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悲剧爱情的杰出代表作,本文通过对《霍小玉传》中李益“无情”与“多情”,“软弱”与“无奈”的分析,提出对悲剧人物“负心”汉李益的同情与理解,从而无情批判唐代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扭曲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7.
陈世放 《世界哲学》2009,(3):137-142
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中的“观念论”,致力于研究我们在追求知识时犯错误的表现和原因。所讲的“精神”是指人类的心灵和造人造物的上帝;他所讲的“观念”是由人面对外在世界时所产生的一切认识,它或者由感官产生、或者由情感产生、或者由记忆和想象产生,三类观念是否存在,衡量的标准就是是否被感知。我们所讲的“物质”、“事物”、客观世界的存在,贝克莱从没否认。为了人性的完美,为了人间的安宁、和谐,贝克莱主张应该信仰上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使徒行传》中挑选出三篇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下作的演讲或者辩护(第13章、17章、第22章),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了保罗讲话的技巧性和其中体现出的戏剧性,指出了他的讲演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正~~  相似文献   

20.
由黄楠森、曾盛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传》,较详细地记述了列宁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生涯。全书60万字。其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叙述和研究,占据了相当突出的地位,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作了一件重要工作。《列宁传》评介了列宁的所有哲学著作,并把它们放在列宁的整个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来考察。在介绍列宁主义其他内容时,也努力发掘贯穿其中的哲学思想,这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