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画魂"潘玉良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艺术成就较高的女艺术家。她的作品众多,感染力强,充满浓郁的东方色彩,意蕴深长,独具魅力,形成了她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符号。她长期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融合探索,形成了"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风格,享誉中外。20世纪初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冲击,新艺术革命到来,潘玉良作为少数接受美术专科学院教育的女性,又先后两次留学法国,凭着对艺术的热情,对祖国的忠诚,创作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她的创作题材多表现女性主义,尤其以自画像和女性人体盛名,潘玉良是一位女性主义画家,她从不同角度更深层次地探索了女性主义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主义成为当代流行的一种文化思潮和艺术运动。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传入以及中国本土的女性问题引起了中国女性艺术家对女性主义艺术的思考和表现。申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生代"艺术家,她根据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表现性的情爱主题的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渗透着女性主义的思想,在画面中表现平等的爱与和谐的夫妻关系。文章旨在通过使用女性主义美术史的方法分析申玲作品中的性爱主题,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二次解放女性运动浪潮高涨,女性主义一词开始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一批女性艺术家便被称作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先锋代表。弗里达就是其中一位,其因自画像而闻名。分析弗里达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创作题材和情感上弗里达与女性主义艺术是趋同的,但画作中的情感与思想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个人角度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主义艺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思潮.许多女性艺术家和女性理论家开始思考并致力于改变社会中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重新思考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地位以及与男性之间的关系.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54-)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将后现代艺术和摄影融于一体,在后现代领域中独树一帜,可以说她的作品从整体上成功地触摸到当代文化的敏感神经.她不拘于一般女性艺术那种纤细、精致的传统,冲破女性艺术追求坦诚,实在及修养的外观束缚,创造了其独特的具有自述性和女性主义特点的艺术形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女性新福音     
朱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81-181
在詹姆士一世统治下,于1611年,一部伟大的作品在艾米丽·兰尼尔的笔下诞生了。她将之以拉丁文命名为Salve Deus Rex Judaeorum,意思为向神的致敬。这部作品也是兰尼尔个人对英国社会对女性的奴役体系的强烈控诉。兰尼尔通过三个部分来分析并尝试解决女性在社会中的问题,包括,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应得的权利,所该获得的知识,以及怎样从父系社会中解脱。本次论文主要着重讨论与本诗集同名的诗歌,Salve Deus Rex Judaeorum,这部分,通过分析兰尼尔诗歌中对夏娃的辩护,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解释创世纪的故事,来展示一个鼓励女性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从父系社会中解放自己的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的原型,一位伟大的女性艾米丽·兰尼尔。  相似文献   

6.
随着19世纪末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发展,女性主义和女性绘画来到了我们眼前,国内和国外都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她们运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不过女性绘画虽然有发展,但仍然受到许多限制。女性绘画发展的意义何在?文章从知名女艺术家潘玉良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出发,对她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画种进行分析,探究了潘玉良的女性绘画意识。  相似文献   

7.
有位女大学生经常被一种“焦点感”所困扰,即每当她独自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或在教室内学习、在食堂里吃饭时,就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焦点感”。她觉得别人都在注视自己、议论自己,说自己人缘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招人喜欢等等,而且这种感觉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内心十分痛苦。为此,她非常希望自  相似文献   

8.
女性意识和后来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不仅给西方美术史及西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女性艺术家被艺术史"忽视"的原因为突破口,以中国女性画家潘玉良的女人体画为例,分析了潘玉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旨在了解女性意识对于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移民凯瑟琳·海伦·斯彭斯带着从已经步入现代化的母国汲取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及女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澳大利亚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改革,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女性政治选举候选人、第一位职业女记者和女小说家及若干改革委员会的第一位女委员,为推动澳大利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人们誉为"澳大利亚最伟大的老妇人".她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澳大利亚现代化和女性主义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0,(12)
初见田晚霞姊妹时,就被她爽朗的笑声和率性所吸引,她的身上毫无老板的派头,一位40多岁的女性身上流淌着的是阳光与活力.然而,随着采访一步步地深入,记者发现,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充满了奇迹.  相似文献   

11.
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于1977年到1980年创作了《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她通过炮制媒体赋予女性的不同身份,使其作品富有了一种浓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以及对男权体制的批判。她的作品拥有与时代精神相抵触的思考方式,以背对世界、面对自己的艺术理念从而发现了女性身份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无题电影剧照》中女性形象映射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内容,暗示了被忽略的原型,通过整顿女性心理内部秩序,调节传统女性概念上固有的人格面具和男性欲望,从而能够在对男权的批判中找到自性化的女性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12.
魏真 《天风》2010,(12):I0002-I0002,49-51
<正>初见田晚霞姊妹时,就被她爽朗的笑声和率性所吸引,她的身上毫无老板的派头,一位40多岁的女性身上流淌着的是阳光与活力。然而,随着采访一步步地深入,记者发现,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充满了奇迹。  相似文献   

13.
玛丽·卡萨特是19世纪美国艺术史上比较突出的女性艺术家,她凭借着对新潮女性的刻画,以独树一帜的角度描绘母子日常,获得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的认可。作为一名女性,她完美地利用了女性在母子亲情中更加丰富的情感,并将它们传达给观众,用特有的眼光和角度,获得属于女性的荣光。她的油画作品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启迪我们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分析玛丽·卡萨特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原因、她的艺术作品的产生以及绘画构成、同情感题材的其他女艺术家的创作,致力于研究她的画面中强烈的感染力和共情元素。  相似文献   

14.
琳达·诺克林是20世纪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的重要人物,"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她首次提出的.诺克林用女性的视角对许多传统美术史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为艺术史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是20世纪著名的女性主义先驱者。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充分展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并从经济、文学等方面强调了女性解放之必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伍尔夫在本书中所体现出的许多观点有着紧密的关连。将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置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域下,围绕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将会对这部女性主义文学著作有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对自己认识不清。职业进展到一定阶段,很多女性时自己的认识反而模糊了。有的女性会在机会面前瞻前顾后,犹豫不前,有的会过于追求变化,放弃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二、年龄恐慌症。近来,由年龄而产生的恐慌心理症在女性中弥漫开来。她们面临随时被老板解雇的风险;又因年过三十五岁而被众多招聘信息排斥。常小姐大学毕业即进入外企工作。她的年轻和高薪一向为人所羡慕。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她的心情开始沉重。周围的中年同事一个个走出外企,使她不得不为自己的前景 担忧。她想到国有企业或 机关谋一份稳定的工作, 可是,几乎所有的招…  相似文献   

17.
李鹏 《美与时代》2007,(12):54-56
对于一名女性艺术家来说,人格的独立、独特的观察视角、生理特性与社会特征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在叙事意识上的巨大变化.她们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的同时,试图结合自身的女性感受加以再创造,使女性视角东方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第一次看毕加索作品都有些许排斥,然而反复欣赏之后情不自禁地对他作品的喜爱越陷越深。也曾有人这么说:"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像巴勃罗?毕加索这样生前能够如此受人赞赏,也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在死后获得如此国际性的荣誉。"对于如此的高评价,毕加索完全有资格享受。毕加索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使得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上万幅作品中,超现实主义时期作品《梦》因它的独特之处,被世人赞叹不绝,如同作品名字一般,给人一种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画家达利,20世纪西方画坛上的一位奇才。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他的艺术都充斥着矛盾:个性放荡不羁,但对艺术创作却坚持执著而严谨的态度;生在现代社会却对腐朽的古典主义技法着迷,而他用古典主义技法所描绘的却是现代艺术所表现的心理的骚动、压抑、苦闷、悲伤、神秘等时代主题。达利,在一定意义上,真正做到了超现实——超越自我、超越理性、超越时间,自始至终遵循着超现实主义的主张,抛弃理性,像仪器一样记录着理性之外的精神状态,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堪称是超现实主义唯一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20.
杨华 《美与时代》2004,(9):91-92
在新时期阵容庞大的女作家群中,陈染并不是眩人耳目的一个.她孤独而执著地耕耘自己那片女性田园,倾诉一些非常个人化的女性故事,传达女性的生命体验并导向她们的心灵深处.用男性传统的观念来看,这种回归女性自身的写作表现的生活面未免过窄,有点游离于社会主潮之外.然而恰恰由于对这份"狭窄"的执拗,陈染沉郁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女性主义的基点,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面窗子:站在女性的立场看世界、看人生、看女人自己,即采取典型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