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伯端是北宋时道教著名学者,内丹术之集大成者,全真教南宗始祖。由于他本人在生前没有建立系统的宗教团体,所以留给后人的生平材料十分零碎。在近世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论著中,相互抵牾和可疑之处比比皆是。为求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晰和近于准确的线条,特作如下考辨。(一)天台人还是临海人关于张伯端的籍贯,历代有“天台人”(《仙术秘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体道通鉴》)、“天台缨络街人”(《悟真篇集注例言》,《粤西金石略》;《历代神仙通鉴》,以下简称《神仙通鉴》)、“台州人”(《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2.
朱封鳌 《法音》2020,(2):61-63
喜闻浙江台州黄岩区方山五峙云景院发现明代万历年间竖立的一块《五峙云景院天台祖堂小宗记》石碑,碑文记述明代万历年间天台高明古刹方丈传灯大师(1554-1628)中兴天台宗,在东南各地建立十二座讲香堂的情况,极具历史文物价值,令人兴奋不已。2019年6月9日,在高明讲寺了文方丈的带领下,我和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几位学者从天台驱车直到黄岩区方山脚下,然后徒步拾级而上,寻觅藏在峻峭山峰背后数百年的文物瑰宝。  相似文献   

3.
浙江台州在唐宋两代出了两位著名的道教名人:唐代杜光庭,宋代张伯端。《中国道教史》和其他一些史籍中,记载了二人对祖国文化和道教学术的巨大贡献。杜光庭(850—933)是晚唐至五代时期人,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括苍人,字宾圣,道号东瀛子。”杜光庭原是儒生,喜读经史,工词章翰墨之学。唐懿宗时应试万言科不中,功名无望,入天台山修道,人称“宗庙中宝玉大圭”。后来文章诗词闻名朝野,经友人推荐,唐僖宗下旨召见。赐紫服象简,授麟德殿文章应制,出入禁中。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天台道教空前发展,宫观鳞次栉比,高道风从云集。在晚唐,天台山玉霄宫出了一位名叫叶藏质的高道,人称叶尊师。他对上清天台派的传承、《玉霄藏》的编纂、《太平经》的保存和浙南叶氏道教世家的中兴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的经典总集名为《道藏》。现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国道教协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历时8年,对明《道藏》进行整理、点校和少量的增补,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代《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6.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8.
书讯     
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道教典籍——《藏外道书》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藏外道书》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的第一部系统的道教经典文献资料汇集。它第一批收书七百余种,一千余卷,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的道教经籍。《藏外道书》在编排上既保留了《道藏》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与明代《道藏》在资料连续性上相匹配。它的出版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10.
陈耀庭 《中国道教》1984,(15):63-69
柳存仁(1917-)教授是澳大利亚的华裔学者,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退休后被续聘为该校名誉研究员。祖籍山东临清,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国文学系,后于美国获博士学位,发表过许多有关中国文学史和诸子思想的论著。六十年代中期起,柳存仁对道教、《道藏》、特别是明代道教史和内丹术作了广泛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际道教学术研究人士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21—23日,我所卿希泰、李刚、唐大潮、张泽洪、段玉明、丁培仁、张钦、李裴、郭武等赴“南宗祖庭”天台山参加了由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张伯端的生平及其<悟真篇>的基本思想》(卿希泰)、《道教生命哲学的超越性》(李刚)、《明代杭州道士周思得及其灵官法考述》(张泽洪)、《南宋杭州的开封宫观》(段玉明)、《<洞玄灵宝定观经>与司马承祯的“坐忘”修炼法》(丁培仁)、《论道教养生学的哲学基础》(张钦)、《罗隐<太平两同书>美学…  相似文献   

12.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道教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继承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发展先秦时期女性崇拜 (女神崇拜和女仙崇拜 )的基础上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女仙崇拜。中国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集传 ,是唐末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本文拟就通过展现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姿的女仙世界 ,来探析道教女仙崇拜的若干特点。一杜光庭 (85 0— 933) ,字宾圣 ,号东瀛子 ,处州缙云 (今属浙江 )人。唐懿宗咸通 (86 0— 873)年间 ,应九经举落第 ,遂入天台山 ,师从陶弘景弟子应夷节学道 ,颇具声名 ,从唐僖宗朝至五代前蜀王建执政时期 ,杜光…  相似文献   

14.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皂山因有葛仙公修道灵迹,成为天下灵宝派道士所信向的祖庭。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道教协会于12月11日召开《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专家论证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一司司长王健、副司长唐爱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而明《道藏》失收的明代以前的道教典籍也陆续在国内外的图书馆中被发现。因此,道  相似文献   

16.
《御制金箓大斋章表》是未被编入道藏的明代内府道教文献。史书从宏观上勾勒了明世宗笃信道教并在内廷频兴斋醮的历史图景,《御制金箓大斋章表》则从细微处展现了明世宗设斋奉道的诸多面相,诸如明世宗的箓位和法职、浓厚的“玉皇”信仰、学道师承和所属法派、修斋祈嗣和孝亲荐亡等。这些信息不仅可补史乘之缺漏,而且还可以丰富和加深对明世宗崇道的认知。整理和研究包括《御制金箓大斋章表》在内的藏外明代内府道教文献,既裨益于道教资料的整理和汇编,又可推进明代宫廷道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代中期,道教曾刊行诸多经书,其中一部是在武当山诞生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简称《启圣录》)。该书的出现,使道教教义中玄帝崇奉的理念趋于完善,为元代新武当道教本山派的诞生与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明代永乐年间武当宫观的大兴埋下了伏笔。本文拟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进行讨论。《玄天上帝启圣录》八卷,原书未题作者及修书年代。后世各类文献对此说法不一。朱士嘉《中国丛书综录》称此书为宋人所著。任继愈《道藏提要》认为“书中按语引用刘道明之《武当总真集》,则是书纂集当在元末明初”。《启圣录》究竟成书于何时,现让我们从…  相似文献   

18.
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套以尊重道 教固有的经教体系为原则,充分采纳当代道教学术研究的成果,促进道教文化的研究和阐扬为目的的大型道教文化经书宝典丛书——《中华道藏》即将面世。该丛书是由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教界有识之士和有关专家学者,以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在保持原《道藏》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归类综合的道教大型典籍。《道藏》是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者,该书所收道教典籍十分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历代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  相似文献   

19.
道藏     
道教经笈的总集。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造作和类经笈。两晋以后,陆续编纂经目;汇集成“藏”,则在唐玄宗开元(713—741)中。全藏刊印,则为宋徽宗政和(1111—1117)中编纂的《万寿道藏》。后来金、元各藏,都以此为蓝本。现存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5485卷。所集经书,按其渊源和传授不同,分“三洞”、“四辅”、“十二类”编排。内容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收入部分诸子百家著作,包含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为研究我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思想以及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0.
<正>王卡、汪桂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月《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期有《名家论坛早期道教的神学观念》《中古道教"三师"考》《明代昆明真庆观兴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