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藏通考》是西方道教学者兼汉学家对中国道藏典籍研究和阐释的成果,这一辩读活动属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对话,更是两种宗教之间的对话,在基督教的意义系统和中国道教思想传统之间搭建了诸多通道,《道藏通考》注定带有"经文辩读"的基本性质,其中部分道教术语的西化处理体现了异质文化互动中的视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异质信仰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2004,(3):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3.
裘梧 《中国宗教》2015,(4):42-43
在道教思想史上,"养性"和"养生"意义相近,都曾被大量使用。在当代,"养性"一词已经不常为人们单独提起,只是在"修身养性""怡情养性"等成语中表达心性的修养;"养生"则成为新兴的生活价值观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事实上,"养性"的观念蕴涵着道教的生命理想和社会理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红 《中国道教》2006,(6):9-14
前言从道祖老子《道德经》以及汉代道教经典《太平经》开始,关于音乐的论述在道教经典中屡见不鲜。可以说,道家、道教及文人学者研究道教音乐由来已久,纵横深广。然,将道教音乐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学术专题进行研究,把道教音乐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对外宣传推广,却是近  相似文献   

5.
《吕祖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季秋,廿九戍刻,降着",由"板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印刷的一本道教医学孤本古籍。随着该古籍的整理和挖掘,促使学界对道教医学的内涵做更深入地解读。道教医学包括三种境界:"身"医学、"心"医学、"性命"医学。"三境"又各蕴含三重层次:"身"医学分为《脉理奥旨》、《症候源流》、《药法阐微》;"心"医学分为《天地心》、《五气心法》、《无碍心》,"性命"医学分为《性命洞源》、《修性复命》、《真体圆成》,共计九重。从《吕祖医道还元》探讨道教医学"三境九重"之内涵,不仅对道教道学研究必不可少,对中医学尤其中医哲学研究,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令宏博士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哲学界中的一位充满朝气、勇于创新的年轻学者。最近几年,他的《中国道教史话》、《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和《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相继出版,系统而深刻地挖掘了道教思想,极大地宏扬了民族文化,在学术界反响很大。现  相似文献   

7.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2004,(1):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不仅契合道教道法自然的教义,而且在道教养生医疗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更是道教斋醮科仪中重要的祭品和法器。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约战国末,人们开始饮茶。道教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饮品,在水质上,茶天然地契合道的特质。从陆羽《茶经》到明人钱椿年的《茶谱》、张谦德的《茶经》,各种茶典皆以山水、泉水为佳,此取道法自然之义。  相似文献   

10.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汉代官方儒学的《春秋繁露》和道教经典《度人经》为具体个案,探讨了儒教与道教的关系,发现无论儒教和道教都具有神学特征,但二者的根本指向不同,儒教指向的是现实社会,而道教指向的是彼岸世界。  相似文献   

12.
老庄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来源之一,道教学者葛洪总体上对老庄持维护态度,但也在生命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庄提出了批评。通过认真辨析《抱朴子》中"道家"和"黄老"的内涵,以及葛洪对老庄道家的态度,可以看到葛洪的道教仙学既批判地继承了黄老之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黄老之学,这是葛洪道教仙学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2002,(4):52-52
《中国道教》前副主编长虹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2年 6月 2 3日上午在北京仙逝 ,享年 86岁。长虹先生原为《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1986年— 1993年聘为《中国道教》杂志副主编 ,参与《中国道教》的创刊和以后的编辑工作。他在《中国道教》杂志从事编辑工作期间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同时还潜心研究道教文化 ,撰写文章 ,并为中国道教学院学员讲授编辑知识。长虹先生为人正直 ,心胸坦荡 ,作风正派 ,淡泊名利 ,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力求在晚年对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长虹先生仙逝后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道家道教思想的重要来源.《周易》中有关乾坤、卦的思想,是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禹步的理论基础.论文以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禹步为例,详细考察其宗教法术蕴涵的《周易》思想,指出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法师的禹步,其科仪始终按九宫八卦布局行法,此深得《周易》思想天人关系的精要.作为仪式中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周易》八卦符号,表达出中华先民对自然界阴阳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孝道思想是道教的重要内容,其产生时间较早,并受到道教产生前背景观念的影响。道教早期文献《太平经》具有大量道教孝道思想的表达,并且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早期道教孝道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对《太平经》文本的分析,得出道教早期孝道思想两重意蕴,即世俗层面和神圣层面,并指出道教孝道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在效法天地、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6.
北宋末年,在宋廷败局尚未完全确定之时,钦宗君臣便信用郭京"六甲神兵",这直接加速了北宋覆亡。从钦宗君臣思想来源的视角出发,这一看似荒诞的举动,自有其内在逻辑。在徽宗朝后期以降崇道风习之下,重神降、迷道法成为显著的时代特征。道教六甲法术有日行千里、隐形等诸多神力。自汉代以来,以"六甲法"为代表的道教法术与兵学理论相融合,并已应用于军事实践。进入北宋,六甲法术在朝野上下益受重视,与兵学理论的融合也更为突出。在金军围城的刺激下,有共同道教信仰倾向的钦宗君臣迷信六甲法术的隐形功能,以之应对围城困局。这不仅有中古以来的理论依据,更以宋代独特的政治文化为依托。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敬的张道长 :展信开颜 ,非常感激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我回信 ,这无疑是给我在信仰上的莫大鼓舞。而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道教文化 ,随后并开始信道教 ,我想这也许是我与道有缘是神灵的安排吧 !正如您所说我已经阅读了一些道教知识的书 ,对道教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且自从上年我从事邮政工作以来订阅了《中国道教》杂志 ,从那上面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道教学者 ,将来能为道教文化研究以及振兴道教作贡献。而我现在不能专事这方面的研究及去访名师 ,作为一名邮政人员只能做到和光同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现在虽无缘皈…  相似文献   

18.
正道教界将以合理放生为契机,引导信众正信正行,发挥道教优秀文化的正能量,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道教是重生贵生的宗教。《道藏》首经《度人经》就言:"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生万物,万物有灵。道教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道的本体化生而来,都含有道性,也具有一种生命特征;各种生命虽然形式并不相同,但对生命本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既是中国道教的圣典, 也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为深入阐发和传播《道德经》的和谐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道教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定于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客观上残留着一些道教金丹派的修炼话头,因而导致了延续多年的"金丹大道说"。本文认为,金丹道并非《西游记》取经故事本身所有,而是在嘉靖年间朝廷佞道的大背景下,因为民间秘密宗教罗教教义的改变,而使其讲唱宝卷在引用取经故事时注入了金丹道的宗教内容。吴承恩深受儒学熏陶,写定《西游记》时并没有沿袭民间宗教以金丹道诠释取经故事的思路,而是以儒学的文化精神,尖刻地嘲笑了佞道的现实社会和道教法术的荒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