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所以我们必须把传统美德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早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身的发展存在着纵向继承和横向扩展两个方向,全球道德在其形成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全面吸纳是人类道德文明沿着纵横两个方面发展的交汇结合。具有巨大魅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全球道德的一个重要渊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全球意义的部分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建设与全球道德建设紧密相联的结合部,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心灵美的重要内容。党中央提出 订=诚信治国,全国上下开展打假打诈的专项斗争,必将使诚信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和重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兴化县昭阳镇新义办事处“道德法庭”于去年12月18日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在办事处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受上级人民调解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它的宗旨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舆论表彰道德情操高尚的好人好事,维护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谴责社会上的违背道德观念,破坏社会风气的典型事例,向人民群众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促进社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重要讲话),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很快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理念的热潮。人们纷纷著文言说,高见频发,形势十分喜人。一、充分认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执政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霞 《管子学刊》2003,2(2):54-59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大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宗教道德进行扬弃和提炼,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卞敏 《学海》2007,(3):10-12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既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又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是当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苏杭 《中国宗教》2023,(4):36-37
<正>近年来,我国宗教界积极倡导和开展崇俭戒奢活动,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倡导传统美德,反对不良风气;倡导环保实用,反对贪大求奢;倡导修身养德,反对奢靡之风;倡导简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欲知足是佛教倡导的重要理念。提倡崇俭戒奢,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是在新时代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全面从严治教、实现中国佛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佛教教理教义中对人类欲望的解读,探索以佛教中少欲知足的理念来实践崇俭戒奢和佛教中国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尊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盛事。 在敬老月中,天主教广州教区、省、市天主教爱国会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为老人多办实事。  相似文献   

11.
尚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包含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用、制欲杜奢等丰富的道德精神, 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二十四孝》的人伦道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孝》辑选了从远古到宋代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故事。作为传播儒家孝文化的启蒙读物,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所传递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山东重大责任和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山东  相似文献   

14.
“孝”的扬弃孙友忠现一时期,国内有不少学者著文大力倡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肯定其合理性与现实意义,主张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它,同时承认其中也有“糟粕”,这是颇有眼光的。“孝”作为传统道德,始于孔子的大...  相似文献   

15.
尚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汪达环尚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在我们中华民族,人们都把高尚其志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正是这种尚志传统,使我们中华民族为志向、为理想奋斗不息,英勇献身的志士仁人层出不穷,不绝于史。批判继承和大力弘扬尚志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1995,(3):13-14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件,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道教与祖国兴衰息息相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爱国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道教徒要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不断提高广大道教徒的爱国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17.
正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敬老尊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敬老尊贤的格言,警句,名联,劝告人们要传承发扬这种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现辑六副古名联,供诸君品赏。少时但得父母乐;老来自有儿孙贤。俗话说得好: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人们年轻时能善待父母,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儿孙。当你自己年老时,儿孙自然会孝敬你。此联对人们具有警示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美德是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今天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大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为达到教育效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今天召开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是国内伦理学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系列重要论述积极响应的一个具体行动。中华传统美德是以怎样的状态发生发展的呢?这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性问题。中华传统美德存在于中华传统道德之中并随之发展,而中华传统道德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随之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提高民族道德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张善城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自强不息,始终保持着作为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