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丹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早建造、规模最大的寺院祖庭,位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该寺是格鲁派开山鼻祖宗喀巴大师于公元1409年在拉萨创立“祈愿大法会”后所建,由此标志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正式形成,因此,甘丹寺在藏传佛教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寺内藏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御赐该寺的镶满金银珠宝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格鲁派坚持出家制度,规范僧侣宗教生活,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严格按照戒律建立寺院,以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最为典型。其教义制度(学经制度)、教阶制度、属寺制度、游学制度与噶厦政府寺规制度等内外制度结合,确立了藏传佛教寺院制度化的典范。本文以政治学、制度学、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视野,深入探究了三大寺组织制度设置、运作与制度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班禅活佛爱国史话(连载)班禅活佛爱国主义传统奠基人──第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安多扎西在雪山环绕、风景如画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有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这就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在这里,香烟缭绕,梵呗声声,法号长鸣。经幡猎猎,车水...  相似文献   

4.
西藏甘丹寺在十年浩劫中曾遭到严重破坏。从一九八○年开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年来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一些主要殿堂和僧舍,几百尊泥塑、铜铸的佛像,已经逐步恢复了昔日的庄严。甘丹寺,全称卓山甘丹香巴杰维林,系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庭,位于达孜县拉姆区章多乡境内的旺固尔山上,距拉萨五十八公里,是格鲁派六大主寺之首,为宗喀巴大师创立宗派后兴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公元  相似文献   

5.
索南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拉卜楞寺》,详细介绍了拉卜楞寺,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甘、青、川藏族地区佛教中心的历史沿革、典籍文物以及现状.  相似文献   

6.
青海塔尔寺维修工程竣工新华社西宁电(记者张松青、逯寒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塔尔寺维修工程历时5载胜利竣工。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为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国务院于1990...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1):48-54
格鲁派大约产生于十五世纪初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教派。格鲁派在吸收其他教派学修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寺院管理体制和循序渐进的佛教教学体系,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颇具影响,深受广大藏族佛教信众的欢迎和崇敬。格鲁派自宗喀巴大师创立以来,涌  相似文献   

8.
一、藏传佛教音乐北京雍和宫是中国内地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原为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雍亲王爷胤祯的府邸,雍亲王继承皇位后,于雍正三年(1725)将其升格为皇家行宫,并定名为雍和宫。到了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其地位相当突出。清王朝统治全国以后,以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来安定蒙藏,并将其纳入到实现多民族统一、巩固国家政权的治国方略。因此,在内地出现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在其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宫内保存的金贲巴瓶等文物足以证明,宗教活动在清王朝的…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11)
十月十七日,第四世阿饶·旦增格勒航吾活佛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赛宗寺坐床,这是青海省藏传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赛宗寺是海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寺主第三世阿饶仓曾在解放初期任兴海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8)
<正>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浓缩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念,也积淀着藏族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藏族信众时常到寺院顶礼朝拜、转经念咒等,已成为藏族信众传承千年的宗教行为。从藏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来分析,藏传佛教寺院既是藏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藏族精英和知识分子集聚的场所,同时是藏族群众顶礼的地方,与藏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民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组织的新疆佛教徒参观朝拜团,于1986年10月14日至26日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等地参观朝拜了各大寺庙。朝拜团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新疆佛教协会会长宫明·姜巴曲日木活佛任团长,一行20人分别来自新疆十四个县的十四座寺院。他们于10月6日由新疆启程,先后在北京、四川等地参观访问。朝拜团在西藏期间,朝拜了拉萨的大昭寺、布达  相似文献   

12.
悠悠雍和宫     
宛若一幅历史画卷,浓墨 重彩,悠悠然,雍和宫推开一扇门…… 踏沿历史的足迹,上溯至公元1694年,清康熙帝在京城东北的安定门内为皇四子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28年后,这位皇子继承帝位,年号雍正,新帝迁入紫禁城,王府一半作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修行的僧院,一半仍为行宫。1744年昔日王府成为皇家寺院。今天,她是北京城内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 据雍和宫办公室主任阿·巴德  相似文献   

13.
强巴林寺(亦称昌都寺)位于西藏昌都昂曲和扎曲两河交汇处,创建于1437年,建成于1444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康区创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康区规模最大的寺院。历史上,强巴林寺是昌都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它的发展和壮大一直与中央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在面对分裂分子时,强巴林寺始终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为维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大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因五台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博大而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清朝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五台山藏传佛教渐至鼎盛。清初诸帝多次巡幸五台山;蒙藏高僧频繁朝拜;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僧人人数迅猛增加;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为清初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季羡林先生晚年提出"大国学"概念,即国学除汉文化外,还应包括历史上出现及延续至今的各民族创造的文化。甘南的神奇之处,在于汉、回同胞带着浓烈的乡土情怀扎根于草原深处,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与回族-伊斯兰文化交融共生。拉卜楞镇话和谐出兰州,经临夏回族自治州,一路向南,当路边一座座藏式建筑浮入眼帘,就知道已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坐落在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镇西侧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院是一片规模宏大、开阔壮丽的建筑群。具有浓郁藏文化的拉卜楞镇,也是多民族、多宗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第一手藏文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沿革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归纳为初创时期、中兴时期和后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演进阶段;其次,以格鲁派为例,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模式、内涵及特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述,尤其对寺院教育中的教材内容、教学体制和学位制度等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3,(2):76-77
玛沁县位于青海省境内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河上游的山原、河谷地带。全县有藏、汉、回、蒙等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玛沁县有格鲁、宁玛等多种派系的藏传佛教寺院,其中有清代古建筑格鲁派寺院拉加寺,是黄河上游一大名胜。  相似文献   

18.
桑吉 《法音》1999,(11)
本刊讯9月12日上午10时,四川省阿坝县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各莫寺隆重举行菩提宝塔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那仓活佛,北京雍和宫住持图布里活佛,四川省、阿坝州宗教、统战部门的有关领导和阿坝县党政部门领导以及...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7月25日上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受比丘戒仪式在西藏日喀则历代班禅驻锡地、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清晨6时20分,受戒仪式在扎寺拉让日光殿举行,第十一世班禅的经师加羊加措大师和扎寺5位高僧为第十一世班禅举行授戒仪式,19岁的第十一世班禅礼  相似文献   

20.
索朗卓玛 《法音》2013,(3):44-48
"荣康"是藏传佛教寺院内最大的厨房,是为参与法会的所有僧众们提供饮食的场所,与汉传佛教寺院里的"五观堂"有异曲同工之妙。色拉寺和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两所寺院,它们分别位于拉萨市的北郊和西郊,"荣康"作为给僧人提供饮食的场所,在其整个寺院的运行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寺志及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