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12月下旬,教育部在烟台召开了《中国心理学史》教材编写讨论会。在会上,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心理学家潘菽教授与高觉敷教授联合作了题为《组织起来,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宝藏》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一个丰富而很可宝贵的宝藏。我国的心理学者不能数典忘祖,必须好好挖掘这个宝藏。一以整理这份大量而可珍贵的先人遗产,一以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而大可以从其中取材。”这就一扫过去在传统心理学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影响下,那种言必称希腊、言必  相似文献   

2.
中国心理学史原先基本上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心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在老一辈心理学家的倡导下,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已提到心理学界的议事日程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了。在最近六、七年的时间内,对祖国古代心理学思想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进展相当迅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填补了我国心理学的一项空白。为了促进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工作的更好发展,有必要回顾一下它的历史、考察一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心理学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几年心理学方法的研究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心理学方法论一般问题的研究。如潘菽的《论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潘菽、高觉敷的《组织起来,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宝藏》有关心理学方法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遗产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宝藏。但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界对此研究得很不够,不少人一读到心理学就想到希腊、罗马、冯特、铁钦纳。近些年来这一情况已开始改变,但也只对古代单个思想家或某些著作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缺乏系统的研究。最近潘菽老先生着重指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和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相比并无逊色。”二者的差别不在于发展程度有高低和成就有大小,也不在  相似文献   

5.
司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与司法活动有关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我国虽然从二十年代就开始翻译介绍国外的司法心理学,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迄今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系统的犯罪心理学。有鉴于此,司法心理学研究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如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司法心理思想的宝藏、积极引进日本和西方司法心理的成果等,并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写出了一批有一定价值的论文和  相似文献   

6.
西周青铜文化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信仰以及艺术、审美等特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研究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探讨我国文献贫乏的西周历史意义重大,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且西周青铜艺术对于我国现代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它并不是对传统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心理学的取代而只是一种补充。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由于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的时间较短,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表现出一定的话语霸权、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缺少有说服力的纵向研究、和早期心理学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脱节  相似文献   

8.
意识论研究,离不开脑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具体科学。朱长超同志搜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意识研究方面的大量资料。为了推进意识论的研究,本刊从这一期起连续刊载这份资料,供读者参考。资料中所介绍的观点各异,有些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希读者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徐鸿 《心理学报》1988,21(1):79-86
本文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对孔子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和整理。全文分认识心理学思想、情感心理学思想、意志心理学思想和个性心理学思想四大部分。试图较为系统地探究孔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0.
论人的实质的自然方面——新三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菽 《心理学报》1985,18(1):3-16
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门主要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出发而又归结到人。它所以要从人出发,就在于研究开始之前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先要有一定的大体正确的基本看法以作为研究工作的一种指针。而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又是要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求取得对人的实质充分的正确理解。所以,人的实质问题对心理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括介绍了潘菽教授的心理学思想:①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本质特征——可以高度发展的心理、智能——的一门重要基础科学.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必须进行改革或改造;②我国心理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建立有我国特色的理论体系;③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心理学的对象、体系、学科性质、方法论、意识、心身关系、个性、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等问题都提出了他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的继承,在阶级社会中有很大的狭隘性,因为它只有符合统治阶级利益时才继承。真正的有利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继承,只有在阶级消灭了的社会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吸收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列宁),不能忽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批判清理和广泛继承。孔子思想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一份珍贵遗产。但历史局限性,使它不可能不包含着封建性的因素。因此,继承这份遗产,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即用“三分法”进行剖析和清理:凡直接为维护封建统治者少数人利益的必须批判、抛弃;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远见智慧或者其萌芽的,要认真清理,使之“古为今用”;凡保有生命力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则应积极继承和发扬。既反对吞吞吐吐,含混其词的态度,也反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形而上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妈祖信仰是一种活态文化期性和群众性;在社会变迁中,妈祖文化具有了多重功能。我们在充分发挥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的同时,还要大力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确立心理学的学科属性是审查该学科发展状况的基础。心理学作为一门人性科学,却没有按照人的本质属性来发展适合自身独特对象的研究方法而直接照搬探究物的自然科学的客观实验方法。因此,人作为心理学的主题和对象逐渐迷失在大量的经验研究中,以至于当人们读完心理学的著作之后,根本不能回答"人是什么"这个促使近代心理学诞生的古老哲学问题,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要使心理学健康发展,就必须认识到本学科旨在探究人性的历史使命,必须意识到心理学作为人性科学这个基本前提。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建立起符合人性本身的方法论、学科观、价值观,进而发展出具有独特学科价值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建设我国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取得实效,当前应抓住一些关键性环节以形成突破,而个性研究则应是其中的重点。这是因为个性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个性在心理学中是一个既古老又年青,既丰富又贫乏的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对人心理的认识起,就有对人不同个性的认识。无论在哲学、文学、艺术、军事、医学等等方面都有对人不同个性的种种论述,有大量的材料可以发掘和继承;说它年青,是因为在这里时时都有新的命题和观点脱颖而出。许多心理学家在这里表现了他们的才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6,(3)
本刊讯“中国的佛教音乐很丰富。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音乐.这是佛教文化中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发掘、整理和研究,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是班禅大师在祝贺北京佛教音乐团成立时说的一番话。一个旨在发掘、整理佛教音乐,培养新一代佛乐人才的佛教音乐团,3月30日在北京广化寺成立.该团是由北京市佛教协会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丁瓚 《心理学报》1959,4(3):16-20
“理論联系实际”、“科学研究要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是我們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原則。特別是在今天,我国人民在党的总路綫鼓舞下,都鼓足干劲、掀起了生产大跃进的高潮。在农业工业生产方面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更应該抛弃过去脫离实际、脫离羣众的“学院式”作风来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力爭上游,为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設貢献一份力量。心理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部門,在我国当前社  相似文献   

18.
孔子人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认识你自己"最为珍贵的理论成果和思想遗产。孔子的人学思想是由人、人性和人格三位一体所构成,既解答了什么是人的问题,也解答了人所具有的人性特质,还回答了什么是做人的人格问题,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就蕴涵了心理学思想。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为更好的为我国人民服务,本文从中医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人手,探讨如何挖掘、整理中国自身的心理咨讨资源。  相似文献   

20.
名辩学(即逻辑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品。然而,这份珍贵学术遗产的普及推广工作似有欠缺,以致于研究者非绝无,熟知者却甚少。孙中原教授对中国逻辑学有独到的研究,且善用明晓畅达的文字,(?)精剔要,左右逢源,以古为今用为目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是中国逻辑研究之新论。作者遍览古籍,择取中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余位逻辑家的名篇,以纵(?)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