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而且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以达到超迈以往的"新"境界、新水平,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型态、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之绵延,包含中国哲学之绵延.回到中国哲学的传统之中、汲取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聚焦中国哲学的发展问题,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理论方案.为了激发思考、凝...  相似文献   

4.
朱贻庭教授关于"文化是具有形神统一内在结构的生命体"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论证,不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作为民族的根基灵魂、人民的心灵家园等描述性语言纳入了中国特色之文化哲学和伦理学的学术话语体系,而且启示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时,要把努力方向集中在实现对其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而为充分发挥"文化作为形神统一生命体"命题在当代文化和道德与伦理学学科发展中的建设性功能,我们还有必要把它从小文化推进到大文化,自觉地把小文化观和大文化观、小伦理观和大伦理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承担着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传统道德文化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传统仁爱精神、民本思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传统的担当意识、民族大义到当代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从对理想人格、大同社会的追求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传统道德文化的生命价值不在于它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什么作用,而在于挖掘它在不同时代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价值体认系统的生成逻辑。这一逻辑系统主要包括价值厘清、价值评估、价值萃取与价值认同四个维度。具体说来,通过价值厘清,以理性辨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历史价值;通过价值评估,以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时代意蕴和现实功能;通过价值萃取,以有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有益元素和优质资源;最终通过价值认同,以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责任和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观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和二十大报告重申了这“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最关键的理论突破在于“第二个结合”。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了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于7月9日组织了“‘第二个结合’与无神论”专题座谈会。座谈会有关专家的主要发言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奉臻 《哲学动态》2022,(11):5-15+127
“两个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一体三翼”的叙事框架和“一本两基”的内在逻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深度。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发逻辑。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契合机制,一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相联系,就会释放出改变中国的磅礴力量。马克思主义既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变迁的内在潜力,也为理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产生了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合力动能。基于“一对二双向互化”和“三翼互促”的历史原则,强化“两个结合”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极为重大。一方面,将从理论层面实现“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辩证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将从实践层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原生版”转化为“中国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版”转化为“当代版”,在不断回答世界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的过程中,揭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互不辜负之...  相似文献   

9.
李伟 《孔子研究》2023,(5):68-74+158
“文”“儒”会通的文化基础在于对“人”的价值肯定与“人本”精神,这不仅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底蕴。因此,其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基础。强调“文”“儒”会通,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加贴近“人民性”与“时代性”,进一步指明文艺创作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开辟更为深广的实践道路,从文化传承、创作精神与人本价值等方面,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代实践中。更为关键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性”,坚持“人本”精神的“人民性”,贯穿文艺创作研究实践中的“创新性”,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加高远的时代精神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勇 《中国宗教》2020,(3):72-73
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久远、旋律古雅,体现了宗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期,积极开展道教音乐的"活态传承",让道教音乐走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和讲话,从文化自信来看儒家思想,笔者有以下几点理解和认识。其一,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二,儒家思想是建构当今主流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三,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山东重大责任和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山东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呈现了文化自信的独特意义,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引。通过对广府传统窗牖型式特点等内涵分析,结合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对广府传统窗牖装饰艺术进行原始归纳和提炼,从视觉设计、艺术品、产品设计、现代中式窗设计、精神传承等方面探索广府传统窗牖艺术转化路径和设计规律,是对文化与技艺的活化传承,是一种创新。处理好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之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殷商文化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教育宝库。将殷商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深入发掘殷商文化在视觉艺术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与形式,对推动美术教育的传承性、创新性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孔子研究》系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以"传承中华学脉,发明人文新知,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儒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凡有关孔子、儒学、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正一、《孔子研究》系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以"传承中华学脉,发明人文新知,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儒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凡有关孔子、儒学、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孔子研究》系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以"传承中华学脉,发明人文新知,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儒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凡有关孔子、儒学、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22,(5):4-4
2022年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精神之魂,是人类发展历史沧桑的见证与积淀。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当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巨大的发展前景是数字动漫技术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字动漫技术独特的优势开展宗教文化的艺术设计创新,促进传统文化适应时代性,进行数字媒体转化,利用数字动漫技术与艺术结合对宗教文化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苏志明 《天风》2022,(10):12-15
吸收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理论建构的"时代之思",具体指:将具有使徒性、圣洁性、大公性、普世性的基督教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使两者批判地关联与交流互嵌,来建构既属于基督又具有中华文化精神元素特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我们要思考更深层次、文化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如何吸收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当从神学的、历史的、国际的、处境的、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基督教"和"中华优秀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