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海》2017,(5):147-152
"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觉悟,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最早的伦理启蒙,从孝慈伦理,到"孝"治天下,再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理想,其文明精髓是追求人的终极关怀。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难题之一是"超载老龄化",它使原有的家庭-社会-国家伦理实体的有机体系面临解构,老龄人难以透过"孝"的自然伦理安全系统达到伦理上的终极回归,因而难以完成伦理型文化背景下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即终极伦理关怀。老龄化社会期待孝道伦理的新启蒙,在孝道传统的回归和创新性发展中学会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学会伦理地思考。  相似文献   

2.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在临床教学中的渗透和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了解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意识,对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今后从事医学事业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阿尔贝托.史韦兹“敬畏生命”伦理学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敬畏生命”伦理学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史韦兹(Albert Schweitzer)提出的,是一种与传统伦理学不同的伦理学。其主要观点是: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人类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所有…  相似文献   

3.
医学与人文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就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头脑价值的尊重,对灵魂价值的尊重.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应有一种敬畏感.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医生以生命为工作对象,医生应当是具有人格尊严、灵魂高尚的人道主义者;现代医学非人性化的主要表现是医学技术化和医学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深生态学作为当代最富魅力的“绿色”哲学思潮,明确主张生态整体主义的实践智慧,在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浅生态运动的“深度追问”和批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伦理实践意蕴,形成了“尊重自然”的资源保护观、“敬畏自然”的科学技术观、“倡导俭朴”的生活消费观和“关怀生命”的生态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在新冠疫情面前,伦理学的重要意义是锻造或阐释自身的概念,以便让人类社会透过冷酷病毒对于生命的摧毁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价值、尊严和权利。疫情给人类一个反思生命和伦理的历史机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中的“关怀”可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启一条伦理路径。源于女性关怀体验的关怀伦理是道德情感主义传统的当代延续,这一传统在当代道德生活中愈发具有影响力,它相信道德起源和基础在于人类的道德感和同情心。与关怀伦理相似,儒家伦理也强调“仁爱”是上天赋予人的固有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爱他人、爱天地万物的情感,并且主张通过“和”来实现“共生”的目标。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生命关怀共通性可以证明:人类社会具有一种普遍的道德或者人性,这便是出于道德情感的对于他人的关怀。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当理性计算冰冷地把人类社会隔离开来之时,关怀能以自身的伦理路径温暖世界。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倡导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而更重视对人的关怀,急诊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急危重症,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临危不乱的心态,同时在治疗抢救过程中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生命至上的信念,应当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生命,关爱健康,减轻痛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急诊医生只有富于人文修养,方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6,(4):178-183
"老龄化时代"的伦理形态是什么?因何形态以及如何形态?通过历史并关注形态的分析得出三点结论。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重心,通过"报"—"敬"—"畏"的理论构架和"孝"伦理精神及家国一体制,实现了"敬畏"的"老龄"伦理形态。孔孟学说证明了由"敬畏"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伦理实现;近现代转向中的"老龄"伦理形态是基于"理性",呈现家庭—社会—国家三大伦理实体有机构建的"伦"的失却及"老龄"伦理形态的实体虚空。康德"实践理性"、黑格尔"伦理世界"、罗尔斯"正义论"提供了理论依据;"老龄化时代"的伦理形态是基于"共生",需要重建价值解构,关注关怀伦理,以善的道德动力相互扶持,倡导传统伦理和关怀伦理之间的普遍"爱",使我们皈依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老子》中的幸福观体现为三个方面:尊重“道”就意味着尊重人的生命,从而能够体现出人类生活终极目的所必需的终极性和自足性;依据“德”思考人之本性可以推论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消解自我中心的立场、无私地守护生命本身所固有的创造性;合乎“道”、“德”的生活蕴含着价值理想、生命活动、社会实践和宗教信仰等多重向度.从整体上来看,《老子》的作者在其幸福观中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理论洞见:人类生活不能仅以守护生命作为终极目的,而是应该消解自我中心意识、尊重每一个与自己共同在世的事物来实现其本性的卓越.  相似文献   

9.
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畏是对万物尊严的直观,是对超然性的辨识。犹太-基督教认为,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是信仰的前提,是信仰的根源。人们应当接受敬畏的指导。丧失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科学主义是失去敬畏的结果。学术界最近对科学主义的讨论,说明人文精神开始崛起。科学主义大概是一种国产货。我们今天应当在世界大家庭的语境中说话或言说。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二者同中有异。但是,我们所说的敬畏自然,一点也不意味着自然主义。我们反对科学技术的僭越。自然主义恰恰忽视不同于单纯物质的生命。国内学者已经普遍注意到人类道德的关怀应当扩大到人类之外的存在上。  相似文献   

10.
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维度.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可以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的人文精神培养,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使人文精神能够在医疗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体现着宇宙生成论、伦理学与人生论的统一。其伦理意义起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情感体验和反思,既有人文关怀又涵蕴着普遍性与必然性。从尊重生命的人权、维护人权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到坚持人与万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观三个层次体现其普世性。这种基于“天民”而自觉的“民胞物与”人伦价值与当今被认同的全球价值观具有基本的共性,可以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倡导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而更重视对人的关怀,急诊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急危重症,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临危不乱的心态,同时在治疗抢救过程中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生命至上的信念,应当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生命,关爱健康,减轻痛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急诊医生只有富于人文修养,方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施韦策尊重生命的伦理学为西方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方向,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施韦策认为,万物都有要生存下去的坚强意志,人应当尊重其他生命意志,并与它休戚与共。指出尊重生命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遵行它即是对上帝的敬畏与崇拜。本文从“求生意志”谈起,通过与通常伦理学相比较,可以显现出施韦策伦理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关注如何过一种好的生活,自然包括如何过一种好的老年生活。西方主流伦理学缺乏讨论该问题的资源,因为它们预设了理性、自足的道德主体,忽视了人的脆弱性。关怀伦理学对人的脆弱性有清醒的认识,关怀涉及人类不可避免的依赖性和脆弱性,它是一种以满足他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他人的发展、帮助他们避免伤害和减少痛苦为目标的实践。从关怀伦理的视角出发,可以借鉴能力理论的方法,探讨维护人类尊严的老龄关怀方案。重视脆弱性的老龄关怀,向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伦理要求,强调通过有利的社会条件来支持具体层面的关怀活动的展开。这带来了一种老龄文明的转型,它不再将老龄化视为人口结构的负面事实,而是将其作为社会文明形态的建构因素来思考一个和谐正义的社会能够为老龄化提供何种支持条件,它从老年人的需求和能力出发重构了什么是好生活的完整答案。  相似文献   

15.
陈新汉 《哲学研究》2022,(1):20-29+125
人的生命的产生,使宇宙中事物存在的互为对象性关系进入“自我对象关系”,从而宇宙“所含蕴的理性(Nous)得到意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主体自身意识经过“反思”升华为“我”的根据。生命意识作为“此在的存在的规定”,不仅随着生命活动的展开而展开,而且使生命活动在其展开中展开。“生命是人的定在的整个范围”,生命意识包括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生存意识使生命在量上延伸,生活意识使生命在质上拓展。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交融所引发的生命活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动力,推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向死存在”使此在通过死向生的转化,本真地筹划人生,给此在以人生意义与悲剧意识。作为常识中核心之核心的生命意识绝不可违。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要求作为“法之定在”的法律体系以尊重和敬畏生命为最高原则。在常识和法律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生命意识对价值世界构建所产生的作用,体现了人民通过社会意识创造历史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敬畏生命     
从敬畏生命的心理认知的哲学、人性层面,从传统文化对人的气质、性格塑造的分析路径,反思医学在终极人文关怀境界的历史性延伸中对待生命的态度与方式,反省医学如何体现生命的悲剧性与超越性、自然性与神圣性、有限与无限……在人文关怀的医学本位意义上回应了医学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既远也近的具有普世救赎宗教情怀的深情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文化传统不同,儒家独特的终极关怀意识是围绕孝道进行的,在孝道观念里,孝养父母、祭祖敬天是对自己及万物生命之源的追溯,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超越精神;爱惜自己的身体与品德并关爱他人及世间万物,体现了对当下生命的敬畏护养及天人一体的情怀;重视婚育进而重视文化生命的传承,是对生命之流的延续,体现出面向未来的开放精神及人文关怀。孝道就在这种纵向上过去、现在、未来的打通,横向上个体、家庭、社会、宇宙的拓展、层次上肉体生命到精神生命的升华中,将个体的有限生命汇聚、拓展、升华成一个超越而无限的大生命,从而完成了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研究儒家孝道里的终极关怀意识,对于重塑现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从而满足中国人的生命深层次需要,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儒家天命信仰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天命信仰是建立在进化论的“生命共同体”原则之上的。它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人的世俗生命和天命的神圣性之间的统一关系,因此在儒家的“宇宙大家庭”关系里,可以推导出儒家式的公平和博爱价值观。在理论上可以用“性命之学”总括儒家的生命共同体信仰,其世俗与神圣相统一的精神主导了儒家科举考试的内容从汉唐的“五经”转向宋明的“四书”。儒家通过亲缘关系揭示的不仅是一种家庭纽带,而且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普世的和谐伦理,它体现了人在终极关怀方面的主体性、创造性;与西方的教堂救赎相比,中国人的信仰可以被概括为一种根植于“家庭生命延续”的世俗信仰。  相似文献   

19.
三、敬畏 敬畏是一种宗教美德,《古兰经》用它来确定人与人、人与造物主之间的关系。“敬畏”一词及其派生词大都出现在《古兰经》中有关道德和社会主张的经文中。所谓“敬畏”就是要人类谨防那些使真主恼怒和损人害己的行为。因为“敬畏”一词本意为保护自己。人之所以保护自己,是因有可惧怕的东西存在。安拉是最值得惧怕的,所以因安拉而保护自己是特别重要的。既然惧怕,就  相似文献   

20.
医业执行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 前言医学以人为对象 ,人不单只是“身体”的存在 ,而是“心灵”与“身体”的综合 ,人是具有尊严性的生命 ,人的尊严性与人的生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人有其个性 ,呈现出个人独创的、具有个性的生命。人的行为可以源于知性、情意、本能 ,人的意志、创造力、情操等与个人性格相应的高级知性功能 ,能将人的本能、情绪升华为个人的情操 ,支配个人的行为 ,适应社会及文化习俗 ,呈现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 ,人的行为是灵、体、智三者的均衡而形之于外的整体表现。医疗专业的执行除了基于科学知识及技术之外 ,还有其人文基础 ,此一基础构建于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