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顗号称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关于智者名号由来,早就有明确的解释。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扬州总管杨广请智顗为菩萨戒师,智顗赐名“总持”,杨广上尊号“智者”。对此《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有所记载:“以今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金城殿设千僧会,敬屈授菩萨戒。戒名为孝,亦名制止,方便智度,归宗奉极。以此胜福,奉资至尊、皇后,作大庄严。同如来慈,普诸佛爱,等视四生,犹如一子。”师云:“…  相似文献   

2.
王小明 《法音》2000,(3):17-22
智顗(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顗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  相似文献   

3.
彭瑞花 《法音》2022,(8):34-38
<正>禅宗四祖道信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人常将其与五祖弘忍相提并论。道信一生以禅为本,以戒严身,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和《菩萨戒法》,将禅法和菩萨戒法相结合,提倡禅戒合一,为后来禅宗形成独特的菩萨戒思想奠定了基础。道信重视戒律在禅修中的重要性,他对菩萨戒的态度应是受到天台宗祖师智顗的影响,也与当时帝王们推崇菩萨戒有关,为禅宗提出“无相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2):42-45
(二)天台、南岳:实证匪易【论文】智者示登五品,南岳示证铁轮。故知今人于宗教二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讲记】智者大师(538-597),讳智顗,生值梁、陈、隋三代。隋炀帝(杨广)为太子时,乞师为授菩萨戒,师为命法名曰:"总持",杨广尊师,号曰"智者"。智者大师被尊为我国天台宗的第四代祖师(前  相似文献   

5.
圣凯 《中国哲学史》2007,50(3):17-25
智顗教观思想的形成,摄论学派是重要来源之一。智顗将《摄论》置于"别教"对摄论学派的思想进行吸收与批判。从心识论来说,智顗认为心、意、识三者的关系是"一法论三,三即是一",用三轨来解释阿摩罗识、阿黎耶识、阿陀那识。但是,从止观的实践与"非三非一"对摄论学派给予批判。从止观的体系来说,我们推测《摩诃止观》的"十广"、《次第禅门》的"十章",都有可能受到《摄论》的影响。智顗以三轨解释真谛三藏的一乘三义。同时,在佛身论方面,智顗批判真谛的三身是"别教",主张三身皆是真实;而且,他还引用真谛的"如如如如智"来解释三身。  相似文献   

6.
天台宗自创始人智顗至左溪玄朗(673~754)的传法次第为智顗—智威(?~680,又作缙云威、法华威、大威)—慧威(634~713,又作东阳威、天宫威、小威)—玄朗,在8世纪中叶已得到众人的公认。当时天台法统观念还未确立,天台本山系为承接智者正统法脉的惟一传承的意识也并未形成,因而,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3日至9日(农历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初二)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为台湾和海外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仪式。道教正一派传度授箓科仪,自汉天师张道陵创教以来,便已成为正一道的传统。第四代张盛天师自汉中回居龙虎山,每岁均于“三元节”开坛,传度箓授,历来四方从受者甚众。宋、元以后,龙虎山张天师统领三山(即龙虎山、茅山、皂閤山)符箓,正一天师经箓遂为正一道众所尊崇。迨及后世,经箓授受的方法更加完善,远播于海内外。清末以来,正一授箓传度活动的科仪,虽因各种原因,在方法科式方面有所简化,但是仍然坚持按传统程序举行授箓。时至1946年,这一历史悠久的科仪传统,中断至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川三中  相似文献   

8.
学法与兵法     
读书治学,其法往往军某些兵法相通。北宋苏东坡就从“八面授敌”的兵法里,悟出了独特的“八面授敌”的读书治学方法。正是靠了一这重要方法,他才成了学问渊博的全才──既是散文、诗词、书画大家,又知音律,通晓园林艺术,更精于鑫石鉴赏,从而彪炳千秋。“八面授敌”是个军事术语。《孙子兵宏》中有个重要的军事原则,叫“我专而敌分”。其含义是:如果众多的敌人分兵从八面来包围攻打我军,我们则不画从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质击宴,一衷一买地愕敌人分割包围,以达到西个击报、彻愿消灭2目的。苏东校把这一原则化为他的读…  相似文献   

9.
卷首圣言     
显现给十一位门徒派他们往训万民 十一位门徒就往加里助亚,到耶稣给他们指定的山上去了。他们一看见他,就朝拜了他,虽然有人还心中疑惑。耶稣便上前对他们说:“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16-20) 强者弱者同属一主 对信德软弱的人,你们该容纳,不要为意见而争论。有人以为什么都可以吃,但那软弱的人只吃蔬菜。那吃的,不要轻视不吃的;不吃的,也不要判断吃的,因为天…  相似文献   

10.
元晓是韩国新罗时期著名高僧,撰有多种佛典"宗要"。本文以《法华宗要》为例,分析元晓"宗要"的解经体例,揭示其与天台宗智顗、三论宗吉藏《法华》解经体例的关系;元晓以"一乘实相"诠释《法华》宗要,并以一乘理、一乘教、一乘因、一乘果说明"一乘法",体现了他与智顗《法华玄义》的联系;元晓引用并超越吉藏《法华游意》的"三种法轮",认为《法华经》是了义教但有不了义语,其"别通分满"四教与智顗"藏通别圆"的判教思想相通。尽管难以判断智顗与吉藏对元晓的影响孰轻孰重,但由此说明所谓天台宗第一个黑暗时期的说法并不恰当,智顗著述在湛然中兴之前已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1.
张卓 《宗教学研究》2023,(3):155-160
广东排瑶“挨旦堂”仪式的高潮是传度授箓,与赣西北民间道坛授箓有相近的文化元素。通过广东连南房姓排瑶“挨旦堂”田野资料与赣西北民间道坛授箓文本的比较研究,深度分析两地授箓在法脉传承、神圣空间构建、文书内容、仪式象征符号方面的共有文化元素。认为由宋至清,龙虎山正一道在南方地区广泛传播,排瑶“挨旦堂”传度与赣西北民间道坛授箓就是龙虎山正一法箓传播地域社会的文化遗存。通过对两地授箓所反映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文化互动、融摄的比较研究,认为“挨旦堂”是排瑶对道教授箓文化的创造性吸收。对两地不同民族授箓仪式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龙虎山正一道影响南方地域社会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2,(2):1-1
显现给十一门徒派他们往训万民十一个门徒就往加里肋亚,到耶稣给他们所指定的山上去了。他们一看见他,就朝拜了他,虽然有人还心中疑惑。耶稣便上前对他们说:“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二十八,16—20)基督妙身的每个肢体应尽己职我因所赐给我的圣宠,告诉你们每一位:不可把自己估计得太高,而过了分;但应按照天主所分与各人的信德尺度,估计得适中。就如我们在一个身体上有…  相似文献   

13.
王小明 《法音》2001,(1):19-29
《净土十疑论》,全一卷,是智顗阐述西方弥陀净土思想的又一部著述,又称《阿弥陀十疑论》、《天台十疑论》、《西方十疑》等。此书为智顗口述,但不知为何人记录整理。 所谓“十疑”,是指该论就往生西方弥陀净土提出十项疑难。这十项疑难,基本囊括了世人对净土法门进行理性思考的所有模式及框架。智顗对此“十疑”的解答,不仅在当时对西方弥陀净土信仰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的净土学人,也颇具解惑和指导意义。 《净土十疑论》(后简称《十疑论》)的语言较为通俗,且多有譬喻例证,使人对其中所阐述的思想极易理…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6,(4)
六岁班禅开始佛学修炼生活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多吉占堆)西藏的一位大活佛今天在这里透露,“第十一世班禅小活佛每天潜心学习文化,学经习法,正在健康成长。”全国人大代表生钦·洛桑坚赞说,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于去年12月8日在他的驻锡地──扎...  相似文献   

15.
船下扬州     
印象里的扬州是属于诗的,李白的扬州在“烟花三月”里袅袅婷婷,杜牧的扬州有二十四桥的明月,姜夔的扬州凄凉绽开着“无主的红药”……前不久,我读到一则禅话,才知道原来扬州和禅也有些渊源。  相似文献   

16.
<正>唐代书家卢携在其《临池妙诀》中说:“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其中的张旭就是唐代草书大家、被誉为“颠张醉素”之一的张长史张旭,他也是中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恩师。从卢携的记述可以理出“晋唐书法秘籍”的传承路径:即颜真卿的老师是张旭,张旭的老师是其堂舅陆彦远,  相似文献   

17.
边巴次仁 《法音》2009,(8):57-57
新华社西藏日喀则7月25日电(记者边巴次仁) 25日,在历代班禅主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内,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183;确吉杰布的经师加羊加措活佛向第十一世班禅授比丘戒。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6,(1)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坐床典礼 国务院颁授金册新华社日喀则12月8日电今天上午在西藏扎寺隆重举行的第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上,李铁映以国务院代表的名义,向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颁授金册,册文如下: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金册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拉萨6月11日电(记者多穷)前来参加佛事活动的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今天抵达拉萨,受到附近各大寺庙喇嘛以及信教群众的热烈欢迎。西藏自治区党、政、军负责人也在第十一世班禅的行宫雪林多吉颇章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他的到来。第十一世班禅于1995年11月29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经金瓶掣签被认定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这是他此后第二次来到拉萨。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寺庙的僧尼和信教群众一大早便来到第十一世班禅的行宫门前,恭候他的到来。行宫两侧悬挂着吉祥的“扎西查仁”彩…  相似文献   

20.
学界常把天台智顗的思想误判为"真常唯心系".本文认为,智顗主张"如来藏即实相""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他在思想上依据<法华经>的实相论,提出"一佛乘即具三法,亦名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如来藏",建立"唯心但不真常"的圆教体系,把印度如来藏系经典判为别教.在经典依据上,智顗主要继承<涅槃经>的解释,如来藏最终开显为"三德秘密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