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及其追随者的内丹思想,认为陈撄宁学派所谓“仙学”是明清内丹思潮发展的结果,构成民国道教发展的一种新型。式对内丹内含的科学因素及其理论,通过对陈撄宁学派之介绍作了新的评析  相似文献   

2.
<正>陈撄宁毕生从事道教学术研究,发展道教事业,为我国传统道教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深入研究陈撄宁道教文化思想,有益于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有利于促进道教医学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陈撄宁,这位中国近现代道教的杰出人物,一生致力于研究仙学丹道,宏扬道家学说,为复兴道教事业、重构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安徽省怀宁县作为陈撄  相似文献   

3.
关于陈撄宁学派这个问题,前人鲜有论及者,张广保先生在《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仙学》一文中似乎肯定陈撄宁学派的存在,他说,陈撄宁高举"仙学"的大旗,以《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为阵地,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仙学",在他周围渐渐聚  相似文献   

4.
论仙学大师陈撄宁之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焜 《中国道教》2002,(2):32-3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可是流传至清末即已衰落,进入民国,又是时运多蹇,道教一直不振②。直至1949年后,才激发起一些热心于道教文化的有识之士,说及改革和创新 道教的工作,其中影响深远的要算是提倡仙学的陈撄宁先生。在道教界内,一提起近代道教人物,无人不知陈撄宁先生。近日他的著作《道教与养生》③又再版行世,这也是促成笔者写此文的原因。这几年来,研究陈先生“仙学”著作的学者逐渐多起来,早年有其学生徐伯英、袁介■于台湾编辑陈先生的著作《中华仙学》,由台北真善美出版;后有李养正教授、胡海牙老中医师及上海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陈撄宁所著文本材料出发,多方剖析了他的仙学思想的内核,并进一步阐论了他的仙学探索及其这种探索对内丹学的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创立仙学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极其缺乏的近现代史上,其“提倡仙学,舍我其谁”的豪迈气魄和以道为本、仙道救国的思想体现了他作为近现代史上道家文化大师勇于担当的主体自觉之道统论色彩,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宏大声音。  相似文献   

7.
<正>举办陈撄宁道教思想与养生文化研讨会,是结合安徽省道教实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探讨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怀宁,地处安徽西南部,不仅是著名剧种黄梅戏的发源地,还因历代以来才俊辈出而声名远播。我国著名道教大师、仙学创始人、养生专家陈撄宁就出生于此。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宗教》杂志社作为指导单位,安徽省道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资源,当代道教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传承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题。陈撄宁先生仙逝已近半个世纪,但其倡立"仙学"的历史过程,应当有补于当代文化建设和道教的创新发展。自觉承担复兴本土文化的历史责任陈撄宁先生生于1880年,当时正值中国政治和文化大变革的前夜,社会环境的变化自然影响到他  相似文献   

9.
此稿是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1957年8月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学而编写的,后又经陈先生修改,在中国道教协会1963年《道协会刊))第三期上公开发表。现根据读者和患者的要求重印,供阅读参考。陈撄宁(公元1880-1969年),道号园顿子,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无意仕途,转而学道,历游各地名山宫观,寻师访友,研究仙道之学。从事道教研究六十多年,治学精勤,通晓道教内外丹法及养生修持之道。三十年代曾主编《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著释道书多种。1957年以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在道教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威望,为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我曾听陈撄宁先生讲授“静功”、“仙学”与《黄帝内经》,初悉道教养生学与我国传统医学有密切关系。尔后,在同道教界师友交往中,更确知道教很重视医药卫生之道,不少高道深谙医药之学。这既是出于自身保健养生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修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