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斌 《学海》2005,(5):181-184
2005年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年周年。随着气温的上升,全国各地纪念郑和远航600周年的活动也达到高潮。7月4-6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和组织,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和江苏太仓召开。7月4日上午,“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南京钟山宾馆隆重开幕。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主持开幕式,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致欢迎辞,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2.
明朝郑和(1371—1434)是中国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他率领巨舰百艘,七下西洋,远航亚非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历经二十八年之久。郑和为增进我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友好关系,为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七下西洋期  相似文献   

3.
说俭     
说俭余干生北京明十三陵中为首的一陵——长陵的墓主,明成祖朱棣,算得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郑和七次(一说十次)下“西洋”的壮举,就是在成祖的永乐朝开始的。郑和的第一次船队共有船208艘,其中长44丈,宽18丈的大型“宝船”有62...  相似文献   

4.
郑和清真寺与印尼华人穆斯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2003年5月28日印尼东爪哇首府泗水的郑和清真寺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该清真寺飞檐画栋,赤柱碧瓦。据印尼报刊报道,其建筑设计参照中国北京牛街清真寺,充满了中国特色,由红、黄、绿三种颜色主配整个建筑,雄伟壮丽,别具一格。清真寺长21米、宽11米,建筑面积为231平米。其中主楼长11米、宽9米,其顶部有8个屋檐。据有关人士介绍,上述主楼的11、9和8三个数字是设计时有意安排的:11与当初麦加圣地的黑石的尺寸有关,9是象征着在爪哇传播伊斯兰教的九位圣人,8则…  相似文献   

5.
这是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在葛法翁治好许多病人、驱逐众多邪魔,人们宣认他是天主子默西亚并竭力挽留他不要离开他们时耶稣明确公布:“我也必须向别的城传报天主国的喜讯”后,来到革乃撒勒湖边在一艘属于西满的船上对西满说的一句话。“把船撑到深处去”表面上只是耶稣吩咐门徒们出海捕鱼,其实它隐含着教会的现实使命及教会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主体对客体的关系問題是认識論的一个基本問題。任何一种这样或那样涉及认識問題和科学方法論的哲学覌点,都不能不以对此問題的一定的解决为出发点。主体-客体的认識論問題包括两类問題。本文只討論其中的一类問題:从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方面来探討主体本性的理論认識問題。无論內省心理学或者行为主义都不能解决主体-客体問題。此二者虽然是心理学的两个流派,但其理論覌点却是带有哲学性质的。在哲学上,內省心理学与现象学相似;而行为主义則与现代邏輯实証主义接近。 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主体-客体問題上有两个出发点:第一,认識关系是从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中派生出来的;第二,认識任何时候也不是由个別的、孤立的个体来实现的,而只是由包括在集体的实践活动中的那种主体来实现的。人,就其自然存在来說,还不是认識主体。人类之意識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別,是很晚的事情,晚于他意識到自己作为自然界的物体而区別于其它物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說,认識論主体乃是存在于諸个体的活动之中的社会。社会主体才是眞正的认識論主体。社会是通过历史上創造了的认識活动的方式和积累的知識系統而成为认識主体的。个体之成为认識主体,要看他掌握社会在其历史过程中創造的认識手段的程度如何。个別个人只有通过与其它人的关系才能认識自己。主体意識自己,即意識自己与客体的区别,首先是通过个別主体的启我意識。然后主体才理解到一切知識与客体的区別,而这只是在哲学已經形成和科学知識的最初因素已經出现的情况下才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四季,一艘神奇的船,载着我,驶进春天。啊,春日,红了枝头,春雨,绿了山川。人们争相播种希望,谁不憧憬有一个丰年!就连南来的燕子也发出赞叹:“好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四季,一艘神奇的船,载着我,驶进夏天。啊,夏日,把荷塘绘成一幅画,夏雨,摧着高粱玉米往上窜!斗笠下,闪烁着晶莹的汗珠,哪一滴汗水不孕育着期盼!就连草地上的牛羊也发出赞叹:“好一个忙碌不闲的夏天!”四季,一艘神奇的船,载着我,驶进秋天。啊,秋日,为田野镀上一层金,秋风,把丰收的喜讯传。人们的眉梢挂着喜悦,收获,不仅仅在田间、果园……就连傲霜的菊花也发出赞叹:“好一个果实…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郑和无论是在中国航海史、世界航海史,还是在中国回族史上都可以称之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躯者,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1371-1435),回族,原姓马,名文和,小字三保,人称“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出生在云南昆阳州和代村一户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其父、祖父都曾到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故称为马哈吉。郑和聪敏勤奋、胆识过人,深谙兵法,“知兵习战”,有韬略智谋,因跟随皇叔燕王朱棣“北伐”、“靖难”有功,深得燕王朱棣的信任和器重。朱棣夺取政权后,晋升郑和为内官监太监,…  相似文献   

9.
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降洪水灭世时,诺亚遵上帝旨意,制造方舟,带领全家和留种的所有动物乘坐此船,西方文学作品中常以此为避难的象征。根据不久前苏联科学家多米尼也夫博士宣布:这艘方舟已在亚美尼亚共和国的高加索山区发现。方舟长500英尺,宽50英尺,是一艘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的美学目的论,是我们对他一系列思想的总结。它由三条线索组成:哲学上对“我”的图腾崇拜般的强调;美学上对情的价值和作用的尊崇;政治历史学上对人才的重视——对戮杀人才从而盛产“百不才”的专制制度的批判、把人才作为实现改革的力量等等。三者都体现着一个主题:对人的价值的弘扬。有一个共同特征:以主体为本体、为目的。这是一种主体哲学的草创。  相似文献   

11.
据明朝文献记载,郑和在28年的时间里共七下西洋,遍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船队数目动辄二三百艘,人员最多时达到二万八千人之多。这样庞大的船队必须有严密的编制,科学的分工与管制,才能严整有序。而许多穆斯林正是在这样的编队中,在郑和历次下西洋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做为七下西洋的统帅郑和,是出自回族名门赛典赤·赡思丁后裔的论述文章已有多篇,本文不再述。这里只想记述那些追随郑和的其他穆斯林们。马欢,字宗道,别号汝钦,自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人,回族。因才干优卓,通晓阿拉伯语,以通译番书的身份,先后参加了第四、六、七三次远航…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古代航海史的群英谱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东方明星,他就是中国明朝初年的回族穆斯林大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郑和(1371-1435)。他受中国明朝成祖、仁宗和宣宗三位皇帝的派遣,以中华帝国钦差总兵的身份,统率着由200余艘大型海船和28000名船员组成的和平友好远洋船队,从公元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往返驰骋在太平洋与印度洋辽阔的海面上,把古代波斯湾与阿拉伯海通往中国东南沿海的著名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极度的繁荣,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一大盛事,中国历史上称为“郑和下西洋”。明朝时中国人观念中的西洋,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印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2年中国航海日的临近,中国航海日活动南京组委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工作。其中如何安排好中外来宾中穆斯林代表的就餐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清真南京安乐园菜馆,因为在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期间,曾组织有关人员赴云南、福建考察采风,搜集整理了有关郑和文化素材,并与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的专家们一起探讨,共同研制出一套经典清真菜单,并定名为"郑和航海宴",受到参会代表一致赞扬。此次中国航海日纪念活动该店再次被选定为接待单位。为了提升"郑和航海宴"的文化内涵,安乐园菜馆会同有关部门提前半年时间进行精心准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在进入佘山修院后的第一个暑假中,我回到了故乡—苏州市杨家桥。耳闻目睹的新人新事确实不少,其中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好长时期来,它在我心中似翻滚的浪花,奔腾不息。它在教友和社员群众中广泛地传颂着。事情是这样的:七月三十日下午,骄阳似火,青年教友陆凤明和另外两个人摇船到市里去装大粪,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市郊的一条约二十五米宽、三米多深的河面时,见两个女孩在拿着塑料盆学游泳。当船摇过距女孩百米左右后,小陆隐隐约约  相似文献   

15.
坦克能击沉潜艇吗?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但这确实是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真实事情。 那还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夜晚,一艘德军新型潜艇正焦急地在海上转来转去,因为两天前德军就已接到情报说英国一艘运输舰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要经过这里。 就在这时,远处海面上传来阵阵发动机声,英国运输舰“奥立夫·伯朗奇”号载着一箱箱炸药和10多辆坦克出现了。 狡猾的德军潜艇一见猎物出现马上就潜入水底,一步步逼近英舰。2000米、1000米、500米……德军指挥官激动得发出命令:“鱼雷准备!发射!”只见一条条鱼雷呼呼地贴着水面,直奔英舰。英舰被击中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辉煌历程,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有关郑和下西洋起因研究的相关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推敲。本文通过对明成祖和明宣宗对郑和下西洋的“敕谕”或“敕书”的分析,借助明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笔记材料,以及国外对东南亚伊斯兰教史研究的成果,认为郑和奉使下西洋是承担着某种“特殊的朝廷使命”,这种使命包含有从海路探求到麦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泰坦尼克号”人的生与死●逸雪由生入死在生者的眼里,死亡是一艘遥遥无期的船,尽管它有朝一日必然会驶来,但是青春的美丽和生活的忙碌总是把死亡隔离得远远的。然而,死亡却总是随心所欲地降临,并不是听凭人的意愿。当你不经意间,在欢乐和幸运的间隙,它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8.
名人与麻将     
在中国,最普及、最受人喜爱的游戏恐怕应该是麻将了。麻将被名人胡适尊称为“国戏”。因此,古往今来,我国有不少名人与麻将结下了不解之缘。郑和不但是一个知名的政治家、航海家,同时也是一个发明家。明宣德年间,太监郑和率船队直驶西洋群岛。十几日乃至几十日的海上生活,水手们感到无聊。当时的郑和在船上就设计了一种叫竹牌的游戏,以此来安排水手们的“业余生活”。这种所谓的竹牌游戏就是今天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麻将”。据说维新派领袖人物梁启超在主编报纸时,报纸上许多社论、时评,都是由他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他曾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9.
刘振华 《学海》2005,11(3):62-65
人类历史是由一组组现象构成的,而任何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现象实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郑和下西洋作为一个对世界航海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现象,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贸易、航海等丰富的内涵.郑和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创造了七次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下西洋的奇迹,体现了一个和平友好使者的形象.然而,在国外的郑和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郑和下西洋是"侵略论"之类的"误读".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现象进行文化解读,可以看出郑和远航在走向世界开展和平外交的过程中,以"共享太平之福"为宗旨,弘扬"和为贵"的精神,为传播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你是一艘船     
你是一艘船。如果你希望你的生活空间是西湖,那你的这艘船就可以悠哉悠哉地随着柳叶儿一起飘荡。起风了,你可以靠岸;下雨了,你可以靠岸;太阳伤身体了,你也可以靠岸。如果你希望你的生活空间是小河,那你这艘船就可以看见高山,看见森林,看见青草,在山间穿梭一番后汇入江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