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老子想尔注》的理想人格尹志华《老子想尔注》(下简称《想尔注》)一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东汉五斗米道的主要经典。该书通过对《老子》别开生面的诠释,系统地阐述了早期道教的教义和教诫的内容。从道教思想发展史来看,《想尔注》是变道家哲学为道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2.
道家就是所谓老庄学派。老子虽一般被认为是道家的鼻祖,但关于老子是否果真实有其人,则自古以来就颇有争论。同时,对于被称作老子所传的《老子》一书,是否果真是开道家思想的根本的书,自古以来也有争论。《史记》中记载着老子列传。据此列传,老子字聃,稍先于孔子。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而且,孔子对老子表示了非常尊敬之意,他评论老子时曾说过:“其犹龙邪!”(《老聃列传》、《孔子世家》)。然而,司马迁的时代,是经过文帝、景帝时代道家思想获得支配地位之后,老子作为比孔子更  相似文献   

3.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4.
正"天地-道-修身-治国"这样一种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就在老子那里形成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道德经》讲述"道"、讲述自身修养的部分其实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故而说《道德经》乃治国之书似乎亦不为过。《道德经》一书充分体现了老子在"道"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成体系的治国思想。综观《道德经》,"圣人"一词在其中出现了30余次,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道德经》第五章)等。过常宝认为"道家的理想是成就自己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自我  相似文献   

5.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概括和体现,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的前半部分主要阐述了老子"道"是世界的本源的思想;后半部分则是对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具体论述。老子在《道德经》中阐释的一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当下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道德经》既是道家学说的开山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即使在2500年后的今天,《道德经》所提出的道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认识价值和生活指导价值。笔者认为《道德经》中最具有现实价值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即道法自  相似文献   

8.
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无疑是一部垂范后世、辉映千古的人类文化经典.展阅全书,处处可见洞照宇宙真机和人生真谛的道家智慧.几乎每一章、每一句都值得现代人去品味、去体味、去回味.而源远流长的道教,正是老子思想在中国社会土壤中催生出来的最大的文化果实.道教尊老子之道而立教,老子之道依道教而传续不绝.道教在其本质精神上是对老子道家的一脉相承,它的教理教义无不深深打上了《道德经》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战国黄老学派及其军事思想黄朴民一说起战国黄老学派,首先需从道家学派谈起。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形成并得到高度发展的思想流派,与儒、墨、名、法等学派相齐名。它的创始人是老子(聃),代表著作是五千言的《老子》(即《道德经》)一书。其书虽有后人附加的文句,但...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道教最高经典,又称《老子五千言》,由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主要论述了“道”和“德”的含义,强调“自然无为”、“长生久视”等内容,道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宗教。道教尊崇中华文明肇始者黄帝为始祖、道家创始人老子为道祖,信奉和发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怀着济世度人、利国利民的志愿,追求宁静和祥、健康长寿的神仙生活。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一些学者据明《道藏》所收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关于刘歆《七略》的记载,认为《老子》通行本上、下经章数(上经三十七,下经四十四)是刘向定著的。事实上,《混元圣纪》的记载有讹误,谢氏原书名为《老君实录》,与南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序说》所引一致,也即刘向划分的应是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今通行本上下经章数,可能出自河上公本。  相似文献   

13.
青羊宫铜羊     
成都青羊宫的创建,传说与老子有关。东汉杨雄《蜀王本纪》记载,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千日之后,尹喜依约前往成都,果然在青羊肆看见一孩童,是为老子化身,他在这里继续为尹喜讲演道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老子学说中的美学思想,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的文章甚至认为老子无关学,反对“美”,从不讲审美的问题。笔者以为老子、庄子等道家书中有其独特的审美观,这种道家的美学思想是道教艺术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对于中国的美学思想也有重大影响。一、老子的审美思想老子《道德经》不是专论美学的著作,但其中也提出了道家对审美的思想。老子的审美思想不是从美与艺术同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来观察美,而是从“道”的自然无为的观点,从个体生命如何求得自由发展的观点出发观察美的。这一点是与儒家美学思想很不同的,也正由于此,使得一部分人认为也  相似文献   

15.
秦以前道家这个名称还没有,所以无法谈论与道教的关系,有了老子才有道家思想.老子和道教挂上钩是在老子死后五百多年的事.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即道教信仰的形成受到老子<道德经>和我国西部氐羌族原始崇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哲人,连孔子都尊之为犹龙。有一块土地,最早迎来中华道家文明的曙光。这位哲人,就是诞生在2500多年前的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这块土地,就是司马迁笔下记载的"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也就是老子的诞生地——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军事学在古代是属于兵家一类,而道教与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关系尤为密切。道教源于道家,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与兵家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研究老子思想,主要是根据《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流传的版本,都把“道”经作为上篇,“德”经作为下篇,所以通常又称为《道德经》。但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代帛书中,却发现两部写本的《老子》,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一发现对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梅泽纪念馆藏本是日本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钞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国内现存最早且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本为宋刻本,日本现存最早且完整的是梅泽纪念馆藏本(以下简称"梅泽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刘红 《中国道教》2006,(6):9-14
前言从道祖老子《道德经》以及汉代道教经典《太平经》开始,关于音乐的论述在道教经典中屡见不鲜。可以说,道家、道教及文人学者研究道教音乐由来已久,纵横深广。然,将道教音乐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学术专题进行研究,把道教音乐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对外宣传推广,却是近  相似文献   

20.
老子史料学     
一、老子及其成书的年代中国古代哲学有与《易经》相参证的就是老子。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在讲完《易经》之后,接着也就讲道家的创始人老子(124-132页)。扬雄《太玄赋》“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患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桓谭在《新论》加以说明,日:“故密议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易言阴阳,言损益:老子言刚柔。言倚伏,和后来孔子的元,扬雄的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