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都洛阳的佛教内道场隋炀帝杨广当晋王时,曾以扬州总管的职务驻守扬州。杨广多次致函,奉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为师,请他来扬州为自己授菩萨戒。开皇十一年(591)十一月二十三日,智顗在扬州总管寺城设千僧会,随即在杨广府邸“躬传戒香,授律仪法”,为杨广起法名为“总持”,杨广尊称他  相似文献   

2.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2):42-45
(二)天台、南岳:实证匪易【论文】智者示登五品,南岳示证铁轮。故知今人于宗教二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讲记】智者大师(538-597),讳智顗,生值梁、陈、隋三代。隋炀帝(杨广)为太子时,乞师为授菩萨戒,师为命法名曰:"总持",杨广尊师,号曰"智者"。智者大师被尊为我国天台宗的第四代祖师(前  相似文献   

3.
王小明 《法音》2000,(3):17-22
智顗(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顗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  相似文献   

4.
彭瑞花 《法音》2022,(8):34-38
<正>禅宗四祖道信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人常将其与五祖弘忍相提并论。道信一生以禅为本,以戒严身,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和《菩萨戒法》,将禅法和菩萨戒法相结合,提倡禅戒合一,为后来禅宗形成独特的菩萨戒思想奠定了基础。道信重视戒律在禅修中的重要性,他对菩萨戒的态度应是受到天台宗祖师智顗的影响,也与当时帝王们推崇菩萨戒有关,为禅宗提出“无相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智顗(538-597),我国天台宗实际的创始者,世称"智者",为隋炀帝敕封尊号。智顗宣扬教法30余年,提倡止观双运和解行并进,是推动佛教中国化的代表人物。一提佛教中国化,我们首先会想到道安法师,因为他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是佛教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其次,会提到六祖慧能,禅宗是一个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坛经》被称为经,把中国佛教祖师大德的论说抬到  相似文献   

6.
将近年底的时候,我到中国佛学院为学僧们做了一次演讲,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在演讲中,我思绪如涌,心潮澎湃。我想起了隋代初年的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智者大师。他称得起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人。因为在他之前,佛教东传已五百余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彼此攻讦,人们已迫切地希望知道到底什么是正法——真正的佛法,正确的佛法,正统的佛法。而只是在智者大师手中。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元月在一次晤谈中,黄夏年先生提及,其父黄心川老先生曾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看到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538-598)的舍利函。2001年9月,我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迎新会上,第一次听说了波城博物馆藏有这么一件舍利函。因为浙江天台山上有“智者肉身塔”,所以听到这世上还有智者舍利函,还真是吃惊不小。此番重提,遂应夏年之约,撰此小文。  相似文献   

8.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宗派。因其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智顗长期住锡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立宗依  相似文献   

9.
菩萨戒的广泛流传与天台宗的弘扬关系密切,天台宗祖师通过撰写菩萨戒著述、完善菩萨戒仪、担任菩萨戒师、广传菩萨戒等方式弘扬菩萨戒。天台智顗从一心三观出发,以持戒为止观初缘,提出观心持戒理念,强调空观持戒、假观持戒、中观持戒,成为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思想根源。受其影响,菩萨戒得到广泛认可和弘传,成为与传统小乘戒律并行流传的戒律体系。鉴真东渡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日僧最澄在比叡山进行戒律改革,使菩萨戒最终成为日本佛教戒律的主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如吉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一、关于僧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竺难提翻译的《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是中土较早流传的观世音菩萨和观音信仰的经文。天台宗人对此经非常重视,智者大师天台智顗作《请观音经疏》,灌顶作观音忏法,慈云遵式践行观音信仰,完善观音忏仪。经过智者大师等人的弘扬,这部经对汉传佛教观音信仰、观音忏法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体现了观音信仰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徐玉成 《法音》2004,(10):53-55
10月7日至8日.应韩国佛教观音宗总务院长、韩国宗团协议会副会长兼事务长李泓坡长老的邀请,以圣辉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一行7人访问韩国,并参加了“纪念观音宗开山祖太虚大师诞辰100周年暨国际菩萨戒传授大法会”,受到韩国佛教界的热烈欢迎与友好接待。  相似文献   

13.
智者情怀     
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巨人,他不仅智慧过人,乐说不穷,辩才无碍,而且满怀慈悲,接引众生,为他损己,可谓悲智双运、福慧俱足。他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和牺牲精神的宗教大师,一生经历坎坷曲折,富有传奇色彩,无论是什么处境,他都能安然处之,不为所动。他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也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12)
<正>(2017年11月25日)两千年的中国佛教历史,走出的是一条佛教中国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创新之路。而这条路上的引路人,佛教中国化的精神航标,便是历代的高僧大德。道安、慧远、智顗、玄奘、道宣、惠能、百丈怀海、马祖道一、莲池、蕅益诸大师,以至近代的虚云、印光、弘一、圆瑛、太虚等大师,他们的生命犹如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引擎和心灵风帆,推动着  相似文献   

15.
玉泉寺“中国佛教天台宗文化研究座谈会”综述□黄夏年1997年11月23日,由湖北省当阳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佛教协会联合召开的“中国佛教天台宗文化研究座谈会”在当阳玉泉山庄举行。座谈会的主题是“探讨智者大师天台宗思想、理论在玉泉寺的形成”。来自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6.
正彭瑞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定价:86元。本书通过对菩萨戒的起源、形成、内容、发展、流传进行系统的考证、梳理、分析,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术观点,菩萨戒起源于印度大乘佛教,早于小乘戒律传入中国,形成了梵网系、瑜伽系、优婆塞系和密教菩萨戒,以梵网系菩萨戒最为流行,并发展成为与小乘戒律并行流传的戒律体系。本书研究了菩萨戒在中国内地和敦煌地区的流传,菩萨戒向韩国、日本  相似文献   

17.
《梵网经》菩萨戒在汉传佛教史上影响深远,为之注疏的高僧大德代不乏人。天台智顗《菩萨戒义疏》和华严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是所有注疏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开启了《梵网经》注疏的两个传统。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种注疏对《梵网经》相关戒条的解释,详细展现阐释《梵网经》的两种不同思路,展示《梵网经》菩萨戒在汉传佛教中地位确立的重要历程,展现天台、华严两个宗派在戒律思想方面的异同,展现佛教中国化在戒律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9,(6)
菩萨戒的持犯与得失既然受了菩萨戒,就该明白持犯与得失的问题了。菩萨戒与声闻(小乘)戒的最大不同处,有两点:一是持戒的对象,二是受持的时间。前面已经约略说过,菩萨虽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持一戒,即在一切  相似文献   

19.
天台宗自创始人智顗至左溪玄朗(673~754)的传法次第为智顗—智威(?~680,又作缙云威、法华威、大威)—慧威(634~713,又作东阳威、天宫威、小威)—玄朗,在8世纪中叶已得到众人的公认。当时天台法统观念还未确立,天台本山系为承接智者正统法脉的惟一传承的意识也并未形成,因而,  相似文献   

20.
刘泽亮  田希 《法音》2022,(2):8-11
<正>宋代杨杰为《宗镜录》所作的序言中说:永明延寿(904-975)“深达禅宗,禀奉律仪,广行利益”[1]。可见,戒法思想在延寿整个佛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此鲜有专门的探讨。[2]延寿的戒法思想主要见于《受菩萨戒法并序》一卷[3],收入《卍续藏》,尾题《梵网菩萨戒仪》[4]。这是延寿以“摄心为戒”为基础,圆融戒定慧三学,重构、再释戒法思想的代表作。本文以此为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