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反对从“抽象的人”、“人的当下存在”出发理解人生的有关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排斥从个体生命的视角研究人生的问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的发掘和整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443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在人生观这一概念中,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较密切的联系。追求功利的人生目的与负性身心健康指标均呈正相关,与正性身心健康指标均呈负相关;自我完善与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这两个维度与身心健康指标的关系则相反。倾向于追求精神利益的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追求物质利益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利益调适、人生心态、人生意志、人生消费等多方面论证了加强人生观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立利益兼顾、诚信友爱、进取而又平和、身心和谐的人生观。作者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生观可以从中外文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4.
人生观的心理学研究:人生认知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林  李琼 《心理科学》1998,21(5):463-464
1前言人生认知既个体对人生目的和行为方式的看法,人们通常将它称为人生观。人生观对行为会产生巨大影响是很多从事教育、心理咨询和人事管理工作的人都认识到的一个事实。那么,人生观是如何对行为产生作用的呢?它对行为的作用有多大呢?心理学界对人生认知的研究是很有限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有待研究。西方心理学家对人生认知有过一些探讨。最早对人生认知进行量化研究的是莫里斯。他在1948年编制了“生活方式”问卷。被试就他提出的13种生活方式进行回答。后来,Dempsey&Dukes在1966年对Morris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版了不少关于人生问题的书籍.我姑且把有关人生的书,分为兰类:教科书、人生杂谈和学术研究.其中教科书类最多.其特点在于从正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批判资产阶级人生观.这一类书对人生是什么与为什么讲的较少,侧重于讲应当怎么样.人生杂谈类没有鲜明的理论体系,没有固定的体例.多是有感而发.第三类属于学术探讨.此类书比较少.这里要评介的《人生论》,就属于这一类.龚群同志所著的《人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一部较为系统的探讨人生问题的书.虽说书中谈论的并非都  相似文献   

6.
人生有什么价值?这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振兴中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奋斗中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生”问题,在现时代,在中国是个热门的话题,对青年人更具强烈的吸引力。但是,近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被严重削弱,人生观教育不被重视,结果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乘虚而入。它贩卖唯心主义抽象人性论,宣扬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于人生观问题的理论探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人生观的基本涵义 一般认为,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与根本态度(或观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生的目的,即人为什么而活着?(2)人生的理想,即人应该怎样生活?(3)人生的价值,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对于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的性质与地位则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人生的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也就无人生价值可言。有的人则认为,人生的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从伦理学角度来讲,人生观问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1,(3)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何在?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对此类问题的解答,谓之人生观。只要是个智力成熟、精神正常的人,便不会没有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自己存在理性审察的结果,持有人生观,可谓人这个被亚里斯多德称为“理性生物”的东西,与低一等的畜类之重要区别所在。愈是智力发达的人,愈是严肃认真地审视反思人生,确立自以为是的人生观。柏拉图说过:“一种未经  相似文献   

10.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生观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根本问题。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曹操曾感慨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康有为说:“人生是个大苦海。”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青少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社会各机构各团体有责任帮助其获得崭新的人生,不再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司法机关的支持和安排下,我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开始对涉案青少年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灵的陪护。所有看似偶然的不良行为,其实都有着必然的前期积压,要帮助这几个青少年改善不良行为,让他们能积极努力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1991年5月上旬,安徽省伦理学会、安庆市委宣传部、《江淮论坛》杂志社联合召开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从事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及道德宣传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共3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三观”的科学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些与会者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三观”中,世界观是基础,它给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持此观点者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的。人的有意  相似文献   

13.
人生观发展是对人生的根本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以人的思维和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以及对社会历史任务及其意义的认识为心理条件,出现和发展于青年初期。青年初期(初中阶段和提中低年级)是人生观从萌芽向初步稳定形成的关健时期。我们对青年初期的人生观问题进行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有利于我  相似文献   

14.
佛教苦乐观略谈陈霞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因此人生观在宗教教义中占有重要地位。上帝或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此宗教人生观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对上帝或神的肯定,,来否定人本身,马克思指出:“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①世界上...  相似文献   

15.
●从只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不关注人的个人价值的人生价值观,转变为既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个人价值的人生价值观。 ●从只讲无私奉献、不谈合理取得的人生价值观,转变为既追求努力奉献,又讲合理取得的人生价值观。 ●从只重视人的政治价值或道德价值,不重视人的其他价值的人生价值观,转变为重视人的综合价值,强调人的专业价值的人生价值观。 ●从只强求利他、不讲爱己的人生价值观,转变为既要利他,也要爱己的人生价值观。 ●从把人仅仅作为手段或目的的人生价值现,转变为既把人作为目的也作为手段,目的与手段辩证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对一切立志有益于社会的人来说,抑制住灵魂的浮躁,保持住理性的人生,就是完全彻底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面对现实生活和人生旅途上的种种挑战、困难和诱惑,不改初衷,...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生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本先  何元庆 《心理科学》2008,31(1):97-99,92
本研究选取不同地区5所高等学校66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结果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总体上积极进取,他们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认知量表的4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没有生源地、文理科和独生子女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严高鸿马克思主义著作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则是蕴含于其整个体系中的精华。要领会这些精华,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对原著作出系统的、深入的,而不是零碎的、肤浅的研究。但是,对于大多数青年人来说,他们并无必要也...  相似文献   

19.
杨姿芳 《现代哲学》2013,(4):96-100
文章从世界观和人生观两个方面分析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蔡元培的世界观吸取了康德的二元论哲学、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和传统儒家的"大同"思想,构筑了一个能够促使人类道德精神不断提升和超越的二元世界。蔡元培在人生观上坚持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和社会恪尽义务,同时他也尊重并鼓励为一己幸福和自我价值实现所体现的个人追求。以此为基础,蔡元培完成了对道德教育理论前提的重构。他对世界的二元分析,为确立道德教育终极关怀的目的和达成这一目的的现实路径奠定了基石。他对人生义务和人生权利、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关系的阐释,为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操作性指南。  相似文献   

20.
人生科学研究对象辨析杜国钧考察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根据它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弄清它与其他科学研究对象的区别。人生科学,作为研究人生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的理论体系和社会认识活动,其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个人保持和发展自己机体的规律;,2.个人保持和发展自己智能的规律;3.个人实现自己价值、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规律。’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关于人的学科有明显区别。人道主义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应该如何对待人,而不是研究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规律。人生哲学和人生科学都是研究人生规律的,但人生哲学研究人生活动的普遍规律,人生科学则研究人生活动的特殊规律。弄清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克服人生科学研究中不够重视人生本身的具体规律的研究,不够注意从人生实际出发研究人生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建构合理的人生科学理论体系。与其研究对象相对应,人生科学应有人生机体学。人生智能学和人生实践学等三个系列的学科体系。我们把人生科学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集中在人类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上,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生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也才能帮助人们科学认识人生,遵循人生规律,自觉发展自己,正确实现自己的欲望价值。(文摘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