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研究范围涉及到个体层面、人际交往层面、群体层面的诸多因素,并得到了一些发人思考的结论。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人际信任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应在早期人际信任发展的作用上予以重视,在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更要在干预研究上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对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最低,初中生的最高,职业中专学生的与大学生的相近;3)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我表露、知识共享、行为决策以及团队合作等网络行为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应基于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明晰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黑暗人格特质、员工关系、人际信任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对307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黑暗人格特质负向预测情感性关系,正向预测工具性关系和知识共享敌意;(2)情感性关系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人际信任负向预测知识共享敌意,并且情感性关系和人际信任在黑暗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工具性关系正向预测知识共享敌意,并在黑暗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从个体层面探讨了知识共享敌意的影响因素,弥补了以往研究只关注组织层面影响因素的不足,为理解黑暗人格特质对知识共享敌意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团队信任既包括团队成员之间个体层面的人际信任,也包括团队成员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团队层面的信任.团队层面影响团队信任的因素包括团队特征、团队运行过程、团队沟通与冲突,以及团队领导者特征等,并且团队信任直接或间接(通过一些中介和调节变量)对团队效能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团队信任的测量问题、跨层次的借鉴与整...  相似文献   

6.
编制了青少年印象管理倾向量表,并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量表、一般自尊量表、自我监控量表考察了不同印象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印象管理存在人际倾向和自我倾向;②青少年人际倾向印象管理预测因素有自我监控、情绪性和谨慎性,自我倾向印象管理受到外向性、开放性、自尊预测;③在发展特点上,青少年由注重自我倾向到注重自我、人际倾向印象管理的共同发展。研究提示,青少年印象管理有人际和自我两个动机性倾向,自编制量表是可适用的测验工具。  相似文献   

7.
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组织运行和管理成本。因此,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从各自的角度对组织中信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组织人际信任的研究。首先探讨了几种基本的信任定义;然后重点介绍了在组织中建立人际信任以及导致信任破坏的个人因素、人际互动因素以及组织环境、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最后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展望了信任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疏离感、公民责任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测试工具,在天津市中学随机抽取316名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疏离感分别部分中介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可以直接地影响公共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疏离感来间接地影响高中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疏离感、公民责任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测试工具,在天津市中学随机抽取316名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疏离感分别部分中介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可以直接地影响公共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疏离感来间接地影响高中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学生父亲在位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39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人际信任的调节。结果表明:(1)高中生父亲在位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行为。(2)自尊在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作用受人际信任的调节,具有高水平人际信任的中学生对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tain individual level determinant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its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participants (N=303) were top, middle, and lower level executives from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sec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action frequency, consistency, and competence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it also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level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 at the interpersonal level may be used as a strategy to motivate the employees to engage in extra role behaviors to ensure improved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组织内信任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华维  姚琦 《心理科学》2011,34(3):696-702
信任是当前组织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组织中信任研究核心问题的梳理,得出信任研究发展的以下趋势:重视情景因素、信任者主动性和情感因素对信任的影响,重视快速信任、信任发展中的动机化归因过程以及对信任机制的研究,关注社会网络分析与传统信任测量的结合。未来研究在把握上述发展趋势的同时,应在关系模式下理解信任的内涵、关注宏观层面情景因素对信任的影响、开展纵向研究验证信任发展模型以及建立信任机制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等工具对134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和情境研究显示:控制大五人格后,人际开放仍能预测人际信任倾向,并能通过人际信任倾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人际责任仍能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与行为反应。这提示,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具有大五人格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格与人际信任反应的人际信任倾向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指出,人际信任有其家庭根源。本研究以198个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投资博弈任务测量子女及其父母的信任水平,考察他们的信任水平的特点及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信任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结果发现:(1)青少年男生的信任水平稍高于女生,父亲的信任水平高于母亲;(2)父亲和母亲的信任水平都不能预测女生的信任水平;但父亲信任水平能线性预测其儿子的信任;母亲与儿子的信任水平则呈倒U型曲线关系。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的现象,并揭示了父母角色及子女性别在信任代际传递中的调节作用,对于进一步理解信任在家庭内的传递过程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群体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整合医患关系的结构表征与动态建构过程, 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综合模型, 主张和谐医患关系的结构可以医疗满意度、医患信任以及医疗方案服从性作为基本的观测指标; 和谐医患关系的动态建构过程经由就医前零接触的群际医患关系和医患互动过程中即时性的人际医患关系两大递进性成分相互作用后逐步形成。其中, 群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舆情传播、医疗制度信任以及医患群际关系因素(如群际认知偏差、群体认同等)的影响, 人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人际信任水平和医患沟通模式(包括信息互动模式与沟通交往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验证并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职场“冷”暴力理论为切入点,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对327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职场负面八卦对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结论:职场负面八卦对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际信任在上述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在调节职场负面八卦和人际信任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而且当科技人员的情绪智力水平较低时,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随着亲疏关系下降或善意降低,阶层关系对信任水平的作用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弱。亲疏关系认知和阶层关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亲疏、阶层和善意也具有交互作用。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大于平位大于下位,但是当信任对象存在低善意特质或陌生人身份时,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会下降至和平位没有差异;当低善意特质和陌生人身份同时存在时,人们对上位、平位和下位的信任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revealed the effect of a single social identity on trust, only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how multiple social identities affect trust in others. 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rustors' 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 on their level of trust toward another person (interpersonal trust), outgroup members (outgroup trust), and ingroup members (ingroup trust). Study 1, which was a correlational study, indicated that trustors' 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interpersonal and outgroup trust. Three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causal relationships. Study 2 found that activating trustors' high 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 produced high level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Studies 3 and 4 found that this effect was more pronounced when the trustee was an outgroup member (outgroup trust) rather than an ingroup member (ingroup trus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social harmon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