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子圣经情     
正我的第一本圣经是母亲送给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是她能读圣经。她的圣经是一本繁体的《和合本》新约附《诗篇》。母亲爱圣经的心,从她认真的、画在圣经中的红笔记号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到八十多岁回归天家,母亲一生记了很多圣经金句,也常用圣经的话语劝勉我们。母亲自幼失去父母,在困苦的日子里,她和相依为命的姐姐认识了主耶稣。父母离开她,耶和华收留了她。风雨沧桑,母亲经历了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圣经     
陈鼎亮 《天风》2008,(22):45-46
一、压伤的芦苇母亲离开我们已15年了,但她所读的圣经却一直放在家中。受外祖父的影响,母亲年幼时就听到福音。外祖父的灵性经验、生活见证对她影响很深,特别是外祖父临终前,清楚告诉他们自己离世的时间,唱着赞美诗与他的儿女们欢快地告别。这种不寻常的经历,为母亲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出生在40年代的母亲,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欧盼 《天风》1997,(7):34-34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  相似文献   

4.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只能用自己的献血金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位母亲,由于要上班,将3岁的女儿丢给离家不远的外婆照看,但她很不放心,每天都要去看两趟。这日早晨去看孩子时,女儿打了两三个喷嚏。上班时,她一直在思考这件事:“宝宝会不会是感冒了?会不会发热?或者是患了其他什么病?”她越想越担心,于是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煞有介事地请了假,并急急忙忙地跑到外婆家。结果,她看见孩子正在那儿活蹦活跳地玩呢!  相似文献   

6.
正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走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  相似文献   

7.
佚名 《天风》2010,(9):13-13
一次主日礼拜后,我在教堂的书房看了看,顺便选购了几本书。在这期间,一对自称在美国居住的华人基督徒夫妇也来买书。当他们看到书房的柜台上摆放着圣经时,感到非常惊讶。姊妹严厉地说:“圣经怎么还卖钱?在美国都是免费赠送!”语气中似乎有些责备书房同工的意思。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很不好受。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留言     
正在台湾,有一个60多岁的母亲,每天都给女儿打手机,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甜美活泼的声音,让母亲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没接手机,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而事实上,这个手机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大伺候主     
沈承恩 《天风》2003,(5):6-8
路10:38—42 这一段圣经的小标题是:“马大为事忙乱。”一看这标题,我们就会认为马大这个人不太好。再一看这段经文,马大受到耶稣的批评,我们更觉得马大这个人不行。一般我们会把为了生活忙于事务的人称为马大。虽然这样称法并不一定要贬低马大,但也决没有意思要表扬马大。好像一个忙于事务的人是一个不属灵的人,一个不属灵的人怎么值得表扬呢?为什么对马大会有不属灵的评价?因为把马大与马利亚作比较。马利亚属灵,因为她坐在耶稣脚前听耶稣讲道;马大不属灵,因为她忙于家务事。  相似文献   

10.
看见     
刘凌维 《天风》2017,(10):53-53
马大嫂,是我远房的一个亲戚,年龄比我母亲还要大不少,因为姓马,属相也是马,周围的人便都叫她老马。她是母亲在我们村结的第一个福音果子,当时周三、周五晚上她几乎都会来我家跟我母亲学几节圣经,一起唱诗、祷告,并且只要干完农活和家务,她几乎是“长”在我家里。所以,尽管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住校,仍有不少机会见到她,渐渐地便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黄水仙定律     
我女儿几次打电话来说:“妈妈,您一定得在黄水仙花凋谢以前来这儿看这些花。”我是想去,但从拉瓜纳开呈到细头湖要两个小时。”当她又一次对我这样说的时候,我有些勉强地说:“那好吧,我下个星期二上。”当这一天来到时,却是一个又冷又湿的雨天。可是我已答应了女儿,于是还是去了。  相似文献   

12.
很少和父母谈及自己每日都在敲打的文字。偶尔回家小住,也是在电脑前熬夜忙碌不休。母亲总是坚持陪我到凌晨才肯去睡,我听着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几乎小到没有,去洗手间的时候瞥一眼母亲,已经迷迷糊糊地在打着瞌睡,我轻声唤她,她会吓上一跳,而后又揉揉眼睛,看一眼电视屏幕,说:这两个人怎么还没吵完架呢。  相似文献   

13.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7,(6):1-1
生于童贞女耶稣基督的诞生是这样的:他的母亲玛利亚许配于若瑟后,在同居前,她因圣神有孕的事已显示出来。她的丈夫若瑟,因是义人,不愿公开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当他在思虑这件事时,看,在梦中上主的天使显现给他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镇上有一个小女孩儿,一天,她打开窗户,正巧看见邻居在宰杀一条狗。那条狗平时常和小女孩儿在一起嬉戏,小女孩儿看着这悲惨的场面,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母亲见状,便把小女孩儿领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窗外是一片美丽的花园,明媚的阳光暖和地照着,鲜花五彩缤纷,蝴蝶和蜜蜂在花丛间飞舞。小女孩儿看了一会儿,心里的愁云顿时一扫而空,心境重新开朗起来。母亲抚摸着女儿的头,  相似文献   

15.
时间过得真快。母亲离别我已经整整一百天了。2008年2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哀伤的时刻,也是最难忘的日子。傍晚18时15分,母亲走了,离我而去了,她是在恋恋不舍中,轻盈的走了,我知道母亲走得虽然急切,尽管难舍人世。但经历坎坷的一生铸就的刚强会令母亲从容而去。母亲为什么会走得那么快?因为母亲已近80岁了。天主看她在世上立了不少功劳,已经很累了。所以召叫她到天堂上去和他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代女性主义神学家把上帝建构为母亲或其他女性形象的现实,本文对上帝的性别给予了新的反思。论文基于"父亲"和"母亲"这两个用来形容上帝的隐喻,首先梳理当代主要女性主义神学家对上帝性别的建构,然后回到圣经,发掘圣经对上帝之性别的描述。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隐喻,都是在刻画上帝的气质而非其性别,上帝是超越性别的。单纯地从女性经验,或单纯地从男性经验出发来建构上帝的性别,二者均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心灵的感动     
罗博学 《天风》2004,(8):49-49
我小时在母亲的引领下便信仰基督教,那时只是懵懵懂懂的信,甚至耶稣是谁都不清楚。只记得在大衣柜上时常摆放着一本黑色封面的厚书,那是圣经!母亲不识字,不能读,每天也只惋惜地打开书抚摩着,随后便投入忙碌的耕作中。和母亲一起礼拜的人都非常有爱心,没有世俗之气,她们的眼里是那样真诚,友爱,和平,她  相似文献   

18.
我的母亲是个勤劳的女人,我自小就看到她努力地维持着一个家。她总是在清晨五点起床,煮一锅热腾腾的稀饭给父亲吃,因为父亲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饭;还要煮一锅干饭给孩子们吃,孩子们正在发育,需要吃干饭,上学一天才不会饿。每个星期,母亲会把被褥搬出去晒,晒出暖暖的太阳香。下午,她弯着腰刷锅、洗碗。晚上,她蹲在地上费力地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细地擦拭,家里的地板打着赤脚也染不到一丝灰尘。  相似文献   

19.
    
正除了上课,做些跟工作相关的零碎事情之外,一天里的很多时间她都泡在等待中。她不知道被她唤作母亲的那个人来不来,什么时候会来。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母亲没有手机,等于自动切断了跟别人的联系方式。也难怪,母亲都81岁了,在电话和手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喝过了这世间数不清的盐水,并习惯接受一切自然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  相似文献   

20.
正刘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她小时并未学画,到了51岁时才开始系统地学画。一天,母亲对她说:“那么多学生大老远跑来请教你父亲,你就在父亲边上,怎么不学点画?”刘蟾从小怕父亲,就对母亲说:“我怕画不好,会被爸爸骂。”母亲说:“你怕什么?他是你父亲,还能把你吃了?”刘蟾就想:“母亲说得是,画坏了也就是一张纸的事。”于是就开始学画,先是整天看画册,后来当有学生来请教父亲,她就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