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斯陆原则"将通过全球气候变迁,这个人类面临的课题来全面检讨人和自然、人和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性质和现状,对于确立有关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的生态正义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生态正义是否可能,以及生态正义何以可能这一时代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奥斯陆原则"实际上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这里既包含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包含着人和人之间的代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象性关系和人化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对象的关系,其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人化自然是和人处于对象性关系的自然界,它包括作为人认识对象的自然事物和作为人实践对象改造过的自然事物。  相似文献   

3.
一、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全球性问题苏联学术界从理论高度广泛开展了关于当代全球问题的研究。B.A.罗西在《全球问题是综合科学研究的对象》一文中,对关于世界发展全球过程的研究作了总结,认为接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发展的特征是,在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中发生的过程规模宏大,越来越国际化;人、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复杂化,产生了社会-生态过程合理化的迫切必要性;加强了对“人类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然力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一些文章开始涉及这一问题。本来,作为人类社会物质基础的生产力,就是在人和自然的物质交换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人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有机结合的结果。因此,自然力对于生产力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图对自然力这一范畴的规定、以及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既不是客观物体自身固有的属性,也不是人的主观快感,它必然涉及到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关系,它是人作为人在与现实打交道过程中自由精神的显现。我们不能离开人去谈论美,也不能离开自然去谈论美,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审美实践来辩证地理解美。因此从美的发生学的角度来说,美和美感是共同产生的,是确定无疑的。美和美感的先后问题应该从审美当下和非审美当下的区分来理解美和美感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6.
论坛荟萃     
先达:考察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新视角在人类思维史上,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考察有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一种是仅仅把自然当作客体来考察,就自然考察自然的客体性原则;一种是否定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仅仅把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产物、异化和体现的主体性原则。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把自然作为人的劳动对象纳入人的活动范围来考察,提供了一个把握人和自然关系的全新视角——实践。在劳动中,自然界是劳动的对象,是人们借以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来源。没有无对象的劳动,劳动包含对客体性原则的认可。劳动没有否定自然的客体性,人们要在劳动中达到预期目的,必然努力按照事物本来面貌认识事物,但它打破了僵死的客体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学以生态道德为其研究对象。生态道德就是人们在同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规范和评价自身行为的准则体系。从生态道德的构成要素来看,可以将它分解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规范评价自身行为的准则体系。这两个系列。因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便具有系列性。一是生态学系列的研究方法,一是伦理学系列的研究方法。两个系列又各有层次性。 生态学系列的第一个层次,是生态学方法。所谓生态学方法,是指生命现象领域的科学认识的生态学途径,或科学的生态学思维。例如如何认识生态学出现的必然性这个问题,就必须借助生态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态伦理学正是生态学方法向伦理学渗透的结果。 生态学系列的第二层次是系统方法。生态道德之所以可能主要在于人和自然之间具有系统性。科学的生态伦理学既不以人为中心而排斥自然,也不以自然为中心而排斥人,而是在人和自然的系统性中来把握的。 生态学系列的第三层次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无论从生态伦理出现的必然性或可能性来说,都必须深入研究人类劳动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道德的构成要素来看,可以将它分解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类规范和评价自身行为准则这两个系列,因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便是具有系列性:一是生态学系列的研究方法;另一是伦理学系列的研究方法。人和自然的最基本联系就是物质变换,所以生态学方法就构成了生态伦理学研究方法中生态学系列的第一个层次。例如,如何认识生态道德出现的必然性,这是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9.
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在其旗下完成的作品中,历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许多作品总能够超越论争,并演化成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永不过时的,甚至颇具世界性的生态建筑。似乎"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才是他的根本旨趣;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则正是他真正带给我们的一条返归庄子的至美之境的回乡之路。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王澍的建筑理念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应相互平等。这种"叛逆",就是要回到世界最基本和最初的状态,重视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思想之间的源初关联,达到建筑与世界的生态平衡。这也正对时下建筑界风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大规模运用对生活世界的负面影响,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反复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他们不仅从现实层面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大规模运用造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而且还从理论层面揭示了技术理性的本质和社会功能,并形成了系统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科技-生态批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西方人并没有因此走向自由和解放,反而陷入更加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生态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和自然的关系,特别是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东西方文化表现出的不同思想、不同态度,引起了愈来愈多的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摆脱生态环境危机的出路在于用东方的天人合一观来取代西方征服自然的观念。然而问题并不如此简单。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同类,因此人对自然界应取顺从、友善的态度,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终的目标。这是各家学说,无论儒道所共有的根本观念。但大同中又有小异,在对待自然的具体态度上又有差异。道家追求反朴归真,反对以人力加之于自然…  相似文献   

12.
宋明道学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学,西方称之为新儒家。新儒学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学问。它所讨论的大概都是关于“人”的问题,例如,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任务,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和人的幸福。它的目的是要在人生的各种对立面中得到统一,简单地说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一般地说,有两套基本的对立面,有两  相似文献   

13.
不关注环境问题,给资源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破坏。生态伦理兴起。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生态观历经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主义再到弱人类中心的过程,理论上逐渐完善了生态伦理学,开始了更加关注自然价值存在的环境伦理学,并开始"东方转向",事实上,中国先哲早在两千年多前就已经开始把人和自然放在统一的"道"的背景下,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于人的重要价值,提出了"天人合一",值得现代人借鉴反思。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以人为本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实质和现实意义以人为本是在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 因而, 其内涵应在各种关系中来揭示。以人为本具有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第一,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 就是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对同代人来讲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对代际人来讲就是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第二,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 就是既努力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又积极创造人们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 在人和人的关系上, 就是注重社会…  相似文献   

15.
西方工业化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严重的。惨重的教训,使他们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在20世纪中开始自觉地对自然环境保护,有效进行污染治理。现在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正是对经济规律和人天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和措施都加大了力度。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长,全民加强环保意识,切切实实地从每一件实事做起,真正的"天人合一"、"诗意栖居"境界有一天终会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研究新进展刘助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问题随之突出出来,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为不同领域共同的研究热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作一介绍。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和性质第一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类又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两者是既统一又相对立的关系。①第二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着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征服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逐渐人化。二是人类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始终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制约。这种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人类的生产活动。②第三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但是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目前,更主要的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产。③第四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的关系,这是自然界内在关系的最高体现。具体包括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系统关系、演化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互相依赖有机联系的大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人和自然部处在演化之中。人既是自然的征服者,又是自然锁链中的一环。④第五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是协调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价值问题而展开争论 ,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认识人类实践的后果。但是总体看 ,它们都是一种脱离制度维度 ,抽象谈论人类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西方中心论”的生态伦理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的突出特点是将生态伦理价…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自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了破坏,于是环境保护运动兴起,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上了日程,一门新的学科——生态伦理学也应运而生了。这些都反映了人类要求重新建立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迫切愿望。伊斯兰教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有魅力的生态智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这对我们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一、 伊斯兰教对“人”与“自然”的界定伊斯兰教对“人”与“自然”的界定与其创世说有关。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超越一切、全知全能的绝对存在,是宇宙的惟一主宰者,人和自然界都是真主创造的。《古兰…  相似文献   

19.
陈旭 《宗教学研究》2007,(2):150-155
萨满文化产生的基础是中国北方民族传统的渔猎、游牧经济和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氏族社会。萨满文化因其特定的地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透过神灵创世、神生万物、万物有灵的精神世界,在人和自然界间体现了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和谐互动关系,蕴含着人要适应环境,以自然为本,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的原始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20.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单纯依靠自然科学和技术方法远远不够。近年来,从人文思想和自然科学的角度综合展开研究的方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中国千年历史积累了很多智慧文明,其中道家思想是诸多智慧文明中的典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蕴含丰富的和谐观念以及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文章透过道家思想对风水林的生态智慧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当今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