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佛教传入我国之后,随之有大量佛教经典传入我国。为了使这些梵文经典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有很多国内外高僧花费了大量精力将梵文经典翻译成汉语佛经。但由于佛经常常晦涩难懂,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专为佛经作注疏的高僧。经过高僧注疏之后的佛经,方便了学佛者的修学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研究生(哈尔滨150040)陈岩波导师常存库一、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特点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大量图书的积累和整理导致了西汉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的译经大师,不但将汗牛充栋的印度佛教经典陆续译成汉文,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而且在译经过程中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翻译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只是散见于各个时期所出经论的序文跋语里,但大多简明扼要,论点鲜明,切合实用,达到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汉文“翻译”一词即出于译经大师之言。赞宁《宋高僧传》释“翻”云:“  相似文献   

5.
东汉末年,佛教经典随着鸠摩罗什等佛法弘传者传入中国,翻译经典遂成为表达佛法思想的首要工作。由于中国与印度在文化、风俗等之间的差异性颇大,想要找到适当的对译词实非易事,译经师们本着对佛法义理的掌握及自己在文学上的素养,在字字句句中仔  相似文献   

6.
佛经可读     
“人生旅途”栏目得到热烈的反响,不少朋友寄来了自己的感受。他们大多既认识到人生不易,包含着酸甜苦辣;又觉悟到只有洒脱地生活,才能获得一份美好。一个人如果不改变钻牛角尖的思维,便永远不能脱离烦恼的苦海。本栏继续欢迎朋友们就“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用2000字写个大拼盘,面面点到;也可以用千把字单说一项。来稿请注明交我牧人收启,谨此致礼。  相似文献   

7.
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史的肇始。佛经翻译中的译者、译著、译场和译论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产生的思想和理论萌芽对中国翻译学科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1.鹦鹉是古今中外深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飞禽,其或五彩绚烂,或洁白如雪的羽毛,以及善作人言的才能,都使人对之喜爱有加。而鹦鹉的受欢迎也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因缘,佛教与佛经的流传赋予了鹦鹉更多的神奇与灵性。 佛教在说法的时候,经常通过生动的譬喻和故事,来深入浅出、形象化地阐明深奥、抽象的道理。我们现在有很多故事其实就是来源于佛教,如盲人摸象、庸医治驼背等。这些譬喻与故事在阐扬佛教义理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去年十二月三日,我把《金刚经》讲完之后,先后找十七位同学上台复讲。平均每人讲两段经文,约二十分钟。至十七日,全经复讲完毕。在学生复讲时,我及时指出每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后面复讲的同学能够取长补短,得到提高。由于同学们把复讲当作一个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准备得很认真,讲得颇为生动,各有各的特点。如何使佛经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这里结合对同学复  相似文献   

10.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则佛教寓言: 摸象 过去久远,是阎浮利地有王,名曰镜面,时敕使者:“令行我国界无眼人,悉将来至殿下。”使者受敕即行,将诸无眼人到殿下,以白王。王敕大臣:“悉将是人去,示其象。”臣即将到象厩,一一示之,令捉象。有捉足者、尾者、尾本者、腹者、胁者、背者、耳者、头者、牙者、鼻者。悉示,便将诣王所。王悉问:“汝曹审见象不?”对言:“我悉见。”王言“何类?”中有得足者言:“明王:象如柱。”得尾者曰:“如扫帚。”得尾本者言:“如杖。”得腹者言:“如埵。”得胁者言:“如壁。”得背者言:“如高岸。”得耳者言:“如大箕。”得头者言:“如臼。”得牙者言:“如角。”得鼻者言:“如索。”便复于王前共诤讼::“象,谛如我试!”  相似文献   

11.
书籍装帧与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出纸张,井且用纸张来书写或印刷书籍的国家。在使用纸张书写或印刷书籍的过程中,考虑到实用及美观,书籍的装帧形式不断改进,并逐渐趋于完善,而书籍装帧的每一次形式变化,都与当时佛教文化的兴盛及佛经的大量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汉代发明纸张之...  相似文献   

12.
从佛经翻译看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季羡林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报》2012,(2):285
苗枫林先生苦心钻研20载,历时5年笔耕不辍,从2308部古代兵书和3637次古代战争中发掘出我国古代心战的重要理论和大量的经典战例,完成52万字的鸿篇巨著《中国古代心战》,于2009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公元前30世纪的斧燧之战始,到1842年鸦片战争的镇江之战止,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类推思想与中国古代宗族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援类而推的方法 ,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形成这种思维方法的过程中 ,有一个“类”概念的发展过程 ;它的特质的确立 ,与中国古代的宗族社会有密切的联系 ,并因此具有了它的历史必然性与思维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蹴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古代蹴鞠的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部分:一是球类活动的起源及其蹴鞠活动的形成与初期发展;二是蹴鞠活动的初步规范化;三是蹴鞠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四是蹴鞠活动的演变及逐渐消亡;五是蹴鞠活动的对外传播;六是蹴鞠起源地与临淄。  相似文献   

16.
郭继民 《法音》2019,(8):66-67
正概览古代经典著作,似有一个共同特点"重复"。不论中国诗歌源头《诗经》一波三折式的咏叹调,还是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步步紧逼的追问,皆充斥着重复(或反复)。相比之下,真正将"重复"发挥到极致的经典当属"佛经"。翻开任何一部佛经,无论长短,几乎通篇皆充满了"重复"。以《法华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这里稍多介绍一点毛泽东对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阅读情况。他对宗教问题比较重视。代表中国佛教几个宗派的经典,如《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都读过一些。对于禅宗的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更注意一些。禅宗不立文字,通俗明快,它的兴起,使佛教在中国民间广为传播。《六祖坛经》一书,毛泽东阅过多次,有时外出还带着。这是一部在慧能死后由慧能的弟子编纂的语录。哲学刊物上发表的讲禅宗哲学思想的文章,毛泽东几乎都看。基督教的《圣经》,他也读过。…  相似文献   

18.
佛经的翻译,不仅是建立中国佛教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佛经的翻译过程,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谈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儒、释、道三家。作为三家之一的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逐渐的适应,缓慢的流传,到东晋时趋于繁荣;南北朝时出现了众多学派;隋唐时进入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徐雁同志与我旧有课业观摩之雅,交往已有二十多年。他神思善用,长于迅速及时地策划组织出版新图书,《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即是他的又一成果。浏览一过,惊喜莫名。窃以为,这是他至今在规划出版的各种丛书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其一,面貌新。自解放以来,中国书籍史、出版史等学术作品登上大学讲坛,进而有普及之势,至今已五十余年矣。各种教科书类型的书籍不断出现,总不能摆脱早期那种高头讲章的形态,惟篇幅有大中小之别耳。这一套书可是面貌一新,表现在分册编排上,也是别具一格。其二,内容也新。表现在,一则加入了许多过去这类书籍较少提到(且不…  相似文献   

20.
李小斌 《法音》2019,(6):34-39
正佛经版画,是指在佛教经文典籍中的佛教图像。作为佛教美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古代佛经版画留存于世的作品数量众多,年代自北周一直到明清,尤其是明代的佛经版画在内容和数量上皆属空前。以往有关佛经版画的研究,多是作为版画史、印刷史的分支来看待,即使在佛教美术的相关研究中也常被列入图像志的序列,对其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