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2岁儿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类不同题目(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与生活经验相悖、与生活经验“脱离”),探查了12岁普通儿童与数学成绩优异儿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对测查成绩的聚类分析,可将被试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从而显示出同一年龄儿童不同的推理能力发展水平:普通组儿童有关推理能力已有初步发展,但推理过程仍经常受其具体内容的束缚;数学成绩优异组儿童假设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协调发展,“形式”从“内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理思维活动能较好地符合有关逻辑规则。这两组儿童假言推理能力的差异可能跟智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4—14岁儿童比例推理及认知结构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4——14岁儿童比例推理能力及内部认知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1.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将其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2.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单维、定性、加法推理到两维、定量、乘法操作;从比差运算上的整合,到整倍数乘法运算上的整合,最终达到在命题运算水平上对非整倍数函数关系操作上的整合;其发展的核心是,四个结构关系由低向高逐渐构建和整合,由此提出四结构关系建构理论。3.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儿童比例概念基本形成,与加拿大同龄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国内比例概念的教学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4.
学前期是儿童多种推理能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以64名3岁儿童为被试,采用Frye和Zelazo等所设计的“二进二出”装置,通过对3岁儿童的规则因果推理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探索儿童规则因果推理的内在机制。在本研究条件下,结果发现:1.年龄与训练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各年龄组儿童经过训练后,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差异;2.规则与训练的交互效应显著,竖直规则下,儿童通过训练后提高的成绩不显著,但在交叉规则下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极其显著;3.训练效应显著,暴露因果机制,给予及时反馈和阐述规则时附加手势这些信息能促进年幼儿童对高级规则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6.
逻辑推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人们利用推理可以从已知知识中推出新知识,从事实或假设中得到新结论。掌握正确的逻辑推理规则无疑会提高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推理能力对人类的重要性,心理学对人的推理的研究从未中断过。 相似文献
7.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5)
中国儿童与外国儿童的心理特点既有其普遍性,又具有其特殊性。追随朱智贤先生的脚步,在林崇德教授的引领下,我们对中国儿童的推理能力的发展轨迹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一路走来,我们对中国儿童物理世界的推理能力(包括传递性关系推理、因果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儿童社会推理发展的重要基石--心理理论、指向自我的社会性推理--情感决策、以及影响儿童推理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有趣的结果,然而关于中国儿童推理能力发展的全貌,我们依然得不到完整而准确的结论。儿童认知发展研究难度大,但是无论从科学研究的需求或者是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需求,又或是国家战略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来看,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都是意义重大的,因此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还需要大力加强,对该领域的科研投入和人力支持也必须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三种情境考察被试的推理情况,并试图揭示儿童是怎样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结果显示:(1)3—6岁儿童具有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能力;(2)造成我国3—6岁儿童作传递性关系推理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错误理解比较句式,二是没有记住前提;(3)3—6岁儿童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内部过程不同:小年龄段被试多采用“局部加工模式”,大龄段被试多采用“整体空间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9.
2.5-6岁儿童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问题的提出Piaget指出,若A<B,B<C,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回答问题,需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解决问题。Bryant和Trabasson指出,前运算阶段儿童推理失败是因为不能记住问题的前提,若解决了前提记忆问题,睡岁儿童就能完成这种任务。Halford和Ke时的研究表明,3-4岁儿童不能学会传递性关系推理。沈华忠等认为,3—6岁儿童能解决五项系列的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先前研究忽略了任务类型的差异,多数采用五项系列问题.本研究采用三项系列问题作刺激任务,企图证呼心采用三项系列问题,幼儿将更早地表现出传递性关系推理能力;②比较句…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三种情境考察被试的推理情况,并试图揭示儿童是怎样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结果显示:(1)3—6岁儿童具有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能力;(2)造成我国3—6岁儿童作传递性关系推理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错误理解比较句式,二是没有记住前提;(3)3—6岁儿童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内部过程不同:小年龄段被试多采用“局部加工模式”,大龄段被试多采用“整体空间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3——4岁初入园小班儿童几何图形认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命名和指认两项指标,研究初入园小班幼儿认知几何图形的特点.被试共326名,分为3.0—3.5岁、3.5—4.0岁两个年龄组。实验结果说明了初入园小班幼儿对图形认知的几个特点,分析了错误的类型。为幼儿园小班的几何图形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某中学和某小学11~14岁之间294名学生为被试, 其中超常儿童131人, 普通儿童163人。采用推箱子任务, 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数据, 从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认知效率三个维度来考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问题解决能力的三个维度上均优于普通儿童, 两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模式不一致:超常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快后慢, 快速发展期在11~12岁半之间; 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慢后快, 快速发展期在12岁半~14岁之间。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差异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认知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思维发展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而推理又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在已有判断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判断。”归纳和演绎是两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推理形式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表现于不可分割的统一之中,是统一的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4—14岁儿童注意广度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对于注意广度的研究,从1760年博内的探讨开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71年W·S·Jerens 对注意的范围进行的实验研究,他把一个白色盘子放在一个较大的黑色盘子中间,掷下一把黑豆粒,使有些豆粒落到白盘里,豆粒刚一落下,便立即报所看到的白盘中的豆粒数目。他照这样做了一千多次,结果表明:(1)在 相似文献
16.
儿童认知几何图形干扰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儿童几何图形认知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过程。研究对象是5-10岁儿童145名,研究材料有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选择直观因素、种类内干扰、种类外干扰3种干扰。采取称名、指认、分类、确认、鉴别5种实验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对几何图形非本质因素的摆脱、对变式图形的确认、对非同类相似图形的鉴别是儿童初级几何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采集双重标准分类,对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的离析是儿童几何图形分类能力发展的主要过渡形态;语言提示对儿童几何图形分类的改进作用不大,对确认和鉴别图形有显著性影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初级几何知识只相当于5岁儿童水平,这种现象值得有关教育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情绪判断归因作业,考察了4—10岁儿童在中性动机情境中,对结果与意图信息的整合能力。结果表明:在结果与意图匹配情境中,儿童以积极的情绪判断为主;在结果与意图不匹配情境中,儿童以消极的情绪判断为主。而在对情绪判断进行归因时我国儿童采用了更多的标准,经统计分析表明,在中性动机情境中,4—10岁儿童都已具备了整合结果与意图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推理法范式研究5岁儿童在不同条件下,对生长、生病、进食、呼吸和排泄等生物特征的限制于生物类别的限制性推理.结果表明,以人为例引入特征及对特征给予生机论的解释,都能提高儿童的限制性类别推理.儿童对生物特征的认识中,存在拟人化的推理模式和生机论的因果关系解释系统.儿童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发展是不均衡的,对动物的认识优先发展;对动植物共有的特征已有所认识,但对各个特征的认识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是人类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揭示儿童元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年龄特征及其规律性,无论在理论上对于丰富儿童认知、智力发展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