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创作流行歌曲时,为了增强其旋律的可唱性,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经典的和声布局模式,或按照段落将其进行新的组合来奠定新作品的和声框架。如果在创作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或有意规避某些模式,并结合特定的主题发展手法,就更容易创作出有新意的、易于流行的作品,同时也能避免创作中出现作品雷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创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图形图像软件的发展不仅为电脑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数字化得以介入传统绘画的创作。如今,艺术家们已能通过数字手段生动逼真地实现各种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尽管数字化的传统绘画创作与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绘画作品有着相似的视觉效果,但作为数字模拟的产物,它们仍在绘画的创意思维方式、创作手法以及传播形式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生态故事片和生态纪录片是生态主题电影的两种基本形式。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有相对明确的分野,同时也具有相互融通的基质。纪录片以"纪实"见长,但并不排斥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故事片以"虚构"为突出特点,但也不拒绝真实。在生态影视创作中,纪录片与故事片在艺术手法甚至美学风格上,经常表现出互鉴、互动、互融的趋势。生态故事片《可可西里》与生态纪录片《平衡》的题材相同,但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它们以一种殊途同归的方式,唱响了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之歌。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发展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审美体验需求。因此,现代油画艺术创作者要及时革新自身的创作理念,注重赋予油画作品更多新鲜元素与活力,有效提升油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者通过将现代摄影图像与油画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创新运用摄影图像展开独特新颖的油画作品创作,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从中汲取更多艺术创作灵感,还可以有效拓展受众用户的观看范围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拟托文是托名真实历史人物而虚构其言辞、编造相关故事的作品。《晏子春秋》中存在数量不少的非实录之作,符合拟托文的相关特征,乃托名晏子而虚构。相关拟托文的产生应与稷下学士"不治而议论"风气有关。拟托文以其独特性质既与历史史实和虚构创作相联系,又区别于史书典册及后世小说文体,应当重视其于战国文献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7.
高子文 《学海》2012,(3):172-175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谭建明深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但在创作中不断融入东方意象,将近代历史和湖湘文化融入到人物雕塑中。谭建明的历史和民俗人物雕塑作品有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其雕塑作品有三个特点:"人物立魂——以肩负历史使命为创作动力""文化立意——以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创作能量""塑痕立色——以独树一帜的手法为创作语言"。  相似文献   

9.
张颖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0-190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现当代美国文坛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她将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笔耕不辍,创作出大量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掘墓人的女儿》是以心理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犹太女人坎坷曲折的一生。凭借这部作品,作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书评家奖的提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用法,我们拥有两个方面的直觉,即"无所指称"直觉和"有所指称"直觉,这导致虚构名字指称难题。针对该难题,空指称论者认为,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没有指称;全指称论者则认为,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同外部语境下的虚构名字一样,直接指称虚构对象。空指称论者尊重了"无所指称"直觉,但未能尊重"有所指称"直觉。全指称论者尊重了"有所指称"直觉,但未能尊重"无所指称"直觉。笔者提出接续主义指称观,据此,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通过指称时间部分完成对虚构对象整体的指称,虚构名字既"指称"了虚构对象,又"没有指称"虚构对象。笔者通过回应可能的质疑,完成对接续主义指称观的辩护。  相似文献   

11.
刘双全是湖南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30余年,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女书绘画作品。他自1985年起,开始选择独一无二的女书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并借鉴当地民间经板木刻、女红图案等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批独具一格的女书绘画作品。他的女书素材有关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画风特点,及艺术创作规律,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我们总在油画作品创作的构思上追求本土的、客观实在的描绘。近代油画作品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大多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现实主义画风。通过对近代诸多画家作品的鉴读,对油画创作的民族性的认识进行粗浅的梳理,对我们今后从事油画本土化创作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运用超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创作了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作品《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完美地表达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分析,探讨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民间美术的创作主题总是反映出对现存生活需求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所有民间美术的恒常主题都具有一定功利性。在美术创作中,民间艺人不断总结,从而在筛选与扬弃中形成了固定的表现方式,即约定俗成的吉祥寓意。民间美术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载体,以原生态的、大巧若拙的形式表现着人们内心的渴求、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现存状态的思考。追溯民间美术创作主题与动画创作题材的文化史渊源,动画作品题材选择民间美术中所表达的主题寓意借鉴,其母题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5.
鲍俊丽 《美与时代》2014,(3):149-149
通过对普通民众生活为题材的美术创作作品进行探析,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现实主义题材风格的作品进行赏评,从而得出现实主义题材的美术创作需要艺术家们着眼社会现实、感悟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相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版画作品的语言拓展是版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自身的创作入手,对比不同时期对人物头像的创作手法,分析了木刻版画创作的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试图探讨在木刻版画中让每种媒介材料都以某种形式参与到一个更大概念的创作意图中,使媒介材料脱离作为简单使用工具的状态,成为作品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个地区性画家,数十年来,始终以太行山区景物为创作母体,进行频繁操作,把自己的生命分解为一幅幅作品。我在创作中强调"写"和"意",是从自然中吸取,又否定自然,画记忆与想象中的现实,侧重把心灵视觉的自我内在心象传达到画面,在作画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钟海宏 《美与时代》2014,(12):100-100
艺术创作来源与生活,无论从古到今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艺术的再创作,如中外大师善于把从生活和自然中得来的素材通过思考再创作,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劳动而创作出高于生活和精于自然的、富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绘画创作并不单纯用笔来模仿自然,而是要靠你对生活的感觉,情感和领悟来完成每幅作品,这才是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斯塔兹·特克尔作为美国普利策奖的获得者,美国"口述实录体"的开创人物,其口述实录体非虚构作品,具有典型意义。从反映社会现实、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作者话语的主要作用这三个维度,分析斯塔兹·特克尔主要作品的特点及面貌,帮读者更好地理解特克尔非虚构作品中的创作技巧与思想内核,为读者展现出口述实录体非虚构作品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一项艺术活动,绘画者要有发现美的能力和对美有所感悟,再加上创作灵感,才会创作出一件绝美的作品。我国的艺术家们在绘画艺术创作方面除了传承本民族的艺术特色以外又吸收并融合西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优秀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绘画创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